专访 | 张潇:书写当下,成为科幻浪潮中的一朵浪花

潮新闻 记者 陈新怡 通讯员 段松艳2023-12-05 08:10全网传播量12.1万
00:00
00:00

47天前,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期间,已经在科幻领域耕耘十年的张潇,凭借《和故事有关的故事》获得中国科幻的最高奖项——第34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中篇小说奖。

他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对任何一个有志于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人来说,创作都是他能收获的最丰硕的果实。当一个人第一次提笔写下独属于自己的故事时,他的人生从此就进入了一段漫长的季节。”

张潇本科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曾经因沉迷于一款名为《恶魔城》的游戏,尝试以游戏角色为主人公,创作了一篇小说,发表在《游小说》杂志上。

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写了东西还可以发表。

大学毕业后,张潇先是去了一家专业对口的机构,从事和航天相关的科研工作。后来,由于喜欢看书,便辞掉工作,回到南开大学攻读编辑出版专业的研究生。

2014年,读研期间,张潇发表《星之彼方》,这是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自此以后的十年间,张潇相继发表《万灵酒吧》《成为人的步骤》《模拟家庭》等科幻作品,并获得“未来科幻大师奖”“光年奖”“水滴奖”“微博十大科幻新秀作家”等荣誉。

《和故事有关的故事》发表于2022年的《科幻世界》,张潇自我评价,这是他近几年来自己最满意的一部小说,也是他在幻想的维度上,走得最远的一部小说。在采访中,张潇对此作出了解释。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创作它的过程中,我把平时积攒的好几个点子都放到了一篇小说中呈现。原本每一个点子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写一篇相对完整的短篇小说或中篇小说。我觉得这样的尝试很好,因为我平时奇奇怪怪的想法比较多,这样把好几个点子组合成一个完整嵌套的方式,对我来说也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吧!”

张潇并非全职作家,在坚持创作的同时,他还是一名漫画从业者。

平时乘坐飞机、高铁出行时,张潇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脑海中一旦有了好点子,便立刻记下来。这样的小本子,张潇有好几个。而本子上面记下来的内容,有一些可能会生长为一个故事,有一些则可能长期处于孵化状态。

《和故事有关的故事》之所以破壳而出,是因为2020年疫情期间,张潇在家隔离,突然多出了些计划外的时间。“人足不出户的时候,想象力就会在空间、时间上不断延伸。”

张潇告诉大家,小说在构思之初,每一个故事都不是现在呈现的样貌。“在写作的过程中,故事好像有了生命,自己长出枝条。虽然是我动笔写的,但是也仿佛是它自己蔓延成了现在的形状。”

《和故事有关的故事》中的四个故事的讲述者——讲故事的人、掮客、医生、图书管理员都是在欲望、好奇心或者责任感的驱使下,想要达成某个目标,可结果往往与他们最初期冀的背道而驰,甚至有些人还受到了惩罚。

比如掮客重返摩罗人的星球后,为了获取读心术,欺骗了自己的老师,夺取了她的器官。可最终他不仅没能获得读心术,反而得到了与之相反的能力,他再也无法隐瞒自己内心任何想法。最终他失去了掮客的工作,成为宇宙中的流浪者。

这样的结局设定是偶然,还是刻意为之?张潇进行了揭秘。

“写一个故事,首先要找到一个值得写的人,这样的人一般是有问题或者缺陷的,他们往往有着某种渴求,甚至求而不得,故事从这里展开,就会更加精彩。”在张潇看来,这其实就是创作故事的底层逻辑,也是他从许多神话传说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共性。

“从古至今诞生的故事数不胜数,但只有一部分流传到现在,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大脑往往对‘有情节性的’东西更为敏感,只有符合了大脑的这一需求,才能够从众多信息中优胜。那些流传至今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和模型。”张潇说。

作为一名青年科幻作家,张潇能感觉到,走在科幻这条路上,往前看,是优秀的前辈们走了很远的背影;往后看,不断有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加入进来,整个人仿佛置身于一股奔涌不息的浪潮之中。

如此氛围下,他也感受到一种召唤。“我期盼自己也成为浪潮中的一朵浪花,于某一个时刻跃出水面,闪耀在阳光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

薛莹

相关专题
溯源杭州,杭州文化名人寻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