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第二十三、二十四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包含区域案例5项、学校案例20项。
由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提交的实践案例《“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校园体育运动环境的设计与探索》成功入选!
随着“双减”的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校园体育成为学生强身健体的“主战场”。
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分析研究发现,现阶段的校园体育活动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
因此,如何合理创设校园体育运动环境、充分发挥“双减”背景下的体育运动功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难点。
紧扣“美好优学”办学理念,秀洲区积极探索中小学校园体育运动环境新发展思路,提炼特色做法和经验,该课题应运而生。
课题亮点
多维度拓宽校园体育运动空间
校园原有体育运动空间功能比较单一,秀洲区各学校通过重新开发区域运动空间、重新利用零角运动空间、重新设计墙地运动空间等方法,积极“挖潜”,充分满足学生的健身需求。
多渠道提高校园体育运动时间
在现有校园体育运动空间的基础上,秀洲区各学校积极实践,多措并举延长学生在校体育运动时间。利用楼室空地引进跳跳球、毽子、皮筋等小型运动器材,让学生在课间、午间、课后服务时段走出教室就能健身。
多立场提升校园体育运动质量
立足“课上课下保质量、校内校外融资源、区里区外常比赛”,秀洲区各学校积极引进跆拳道、棋类、手球、街舞等运动项目,提升校园体育运动质量。
【潮新闻+】
以“双减”为契机,秀洲区常态化开展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在落实“两操一课一活动”,保障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校园体育“一校一品”“强校多品”创建。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国家级体育特色学校和幼儿园12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和幼儿园7所、市级体教融合特色学校8所。秀洲区生源的大学生体质监测优良率连续4年保持浙江省前十,中小学生体质监测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