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文化共生存于血脉,新西兰艺术家这样看待艺术互鉴

    潮新闻 记者 邹宸 潘骏2023-12-02 10:59全网传播量4269
    00:00
    00:00

    不同国家的历史积淀孕育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在传承的过程中,也融合了来自不同的文化的元素。在12月2日召开的良渚论坛分论坛“中外艺术家眼中的文明交流互鉴论坛”上,来自新西兰的抽象画家麦克劳德·凯瑟琳·罗丝以自己的家族史和个人创作经历为例,生动讲述了她眼中的文化融合和交流。

    麦克劳德用新西兰土著毛利人的典型方式做了自我介绍:“我的祖先乘坐一艘叫‘奥罗拉’的船到达了移民到了新西兰,所以我是欧洲后裔的新西兰人,我的祖先来自英格兰和苏格兰……”作为新西兰人,她身上流着文化融合的血液。而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也就是第一批上岛的定居者,也代表着这片岛屿土地最原始的文化认同和艺术来源。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麦克劳德贯穿古今,带领着大家穿越新西兰的艺术长河,从毛利艺术领域出发,分别讲解了毛利艺术中重要的四个组成部分:编织、雕刻、图腾和绘画,毛利人追求艺术创作的本心和理念,以及欧洲移民者到来后所衍生而出的文化共生共存,到如今的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包容。

    “我们无法忽视毛利文化所蕴含的那份独特的艺术财富,就好比良渚文化之于中国文化而言,他是新西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简洁、凝练又富有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麦克劳德表示。

    从麦克劳德的讲解中,我们似乎确实可以感知到新西兰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相通性。麦克劳德认为,艺术所承载的人类智慧和创造力是超脱于语言之上的,不同形式的艺术在空间和时间上联系在一起,足够突破文化的差异。

    “艺术诉说着人类共同的经历,在历史积淀的过程中,包容着,弘扬着,让更多语言不通、背景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在她看来,成为一名画家最大的乐趣就是通过艺术和人建立联系,建立凌驾于语言之上的人际关系,艺术同时又是让人类交织在一起的纽带,传达普遍的主题和情感,赞美那些让人类世界变得美好的东西。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艺汇丝路|跨越日月山海,寻找共同之美
    现实主义的“中西交流”:中国与西班牙当代油画展开幕
    良渚潮客厅 | 哈萨克斯坦画家基里巴耶夫:良渚的文物令人震撼
    艺汇丝路|专访厄瓜多尔艺术家Hernan Illescas:文化交流把彼此的距离拉得更近
    02:33
    良渚论坛|他的画展让众多外国艺术家着迷!这场对话里蕴藏着哪些文化交流密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