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满目金黄。走进宁波市鄞州区湾底村,这里碧水环绕,一幢幢现代化房屋拔地而起,富有文艺气息的博物馆、艺术馆坐落其间,游客们在果园间享受采摘的乐趣,度过悠闲惬意的一天。
湾底村地处宁波南郊,东临东钱湖,北靠鄞州中心区。从过去“湾底湾底,弯来弯去弯不到底”的偏僻落后村,到如今村级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达12亿元,数字化技术让湾底村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一座“都市里的村庄”“城市中的花园”正在这里绘就。
乘“数”而上,农业发展有“智慧”
走进湾底村的天宫庄园,一片智能化玻璃温室映入眼帘。
生态活菜、升降草莓等果蔬不仅种植在温度适宜的大棚里,还配有自动喷、滴灌系统。工作人员轻点手机屏幕,就能远程调控风机、水帘、遮阳棚等设备,科技感十足。
湾底村智慧蔬果大棚 潮新闻记者 阮西内 摄
“你看土壤下面有一层保温管,即使冬天也能让土壤保持15℃左右。”在玻璃温室内,湾底村村委会委员顾雁冰向潮新闻记者展示了这里的“数字化”应用。
顾雁冰介绍,湾底村共有7200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推行农业生产数字化远程监测调控系统,工人们只用操作设备、设定参数基本就能完成作物的日常照料,大大减轻了工作负担,而且在数字化的全天候监测下,作物的产量还能得到提升。
种植采摘园 潮新闻记者 阮西内 摄
2004年,湾底村成立了天宫庄园休闲旅游有限公司,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旅产业,逐渐形成面积达600亩、涵盖50多个品种的精品水果种植基地。
如今,湾底村有这样一份甜蜜月历:1~3月草莓,4~5月桑果,6~10月七彩番茄……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天天可摘。这是因为湾底村水果品种的选择也蕴含巧思,它们尽量错开成熟期。
顾雁冰说,数字化已成为天宫庄园的特色名片,能间接增加游客吸引力,增大在同类农旅产业中的竞争力。当游客漫步在常年温暖如春的玻璃大棚里,看遮阳棚缓缓升起,水帘自动工作,不仅收获了新鲜感,也能切身体会到数字化给农业带来的变化。
湾底未来乡村数字监测中心 潮新闻记者 阮西内 摄
绿色,已成为湾底村深厚的底色。产业是绿色生态的,生活是绿意盎然的,连电力驿站也是光储一体化的。湾底村的“乡村大脑”——湾底未来乡村数字监测中心就坐落在电力驿站中。
数字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大棚内的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等环境数据,通过监控视频还可以随时观察果蔬的生长状态。
“监测是为了更好地调控,系统能将监测的数据记录下来,分析种植情况,进而改变种植方式,有利于适配到一个最好的种植水平。”顾雁冰说。
村民变股东,住进城市里的未来乡村
“天宫庄园”“天宫小区”“天宫电商直播基地”……“天宫”的名字,其实也书写着湾底村村民们的美好生活。
顾雁冰告诉记者,1990年起湾底村取“天工开物”之意,开始组建天工实业有限公司;2004年发展旅游,将“天工”改为“天宫”,创办了天宫庄园景区,寓意着村民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2001年,湾底村开始启动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自筹资金2亿元,拆除旧房6万多平方米,合并建起天宫小区。村民们从乡村老屋搬进了都市化小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70平方米。
就在今年6月,天宫小区67部加装电梯全部竣工,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宁波首个由居民共同出资推进“整小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的小区,其成片式一次性加装电梯数量创下宁波之最。
天宫小区加装的电梯 受访者供图
“天宫小区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约四成,其中有些老人腿脚不方便,对于电梯有很大的需求。”湾底村村委会副主任忻宏斌告诉记者,“现在老人家都夸,上下楼真方便!”
关于加装电梯费用,湾底村在采用“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村民分摊”模式,每部电梯的财政补助占比约50%,集体经济补贴约30%,村民们只需共同承担剩余20%左右的费用。
加装完成后,电梯的维保、检修费用均由小区公共维修基金支持,并由村集体经济补贴兜底,村民只需按比例支付电费即可。
湾底村俯瞰 受访者供图
20年来,湾底村坚持以农为基,以工促农,通过农旅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精品化的现代农业之路。
2022年,湾底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达7.25万元,远远高于同期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133元。村民在本村企业上班人数占到35%,年股东每人分红2.2万元,分红占到村民人均收入的30%。
“我们现在每个村民都是股东呢。”作为土生土长的湾底人,顾雁冰也深深感叹湾底村生活的巨大变化。
眼下,“未来乡村”成了湾底村发展的关键词。2022年5月,湾底村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村里不仅建立电动自行车智慧充电停车棚,还在停车场建起了光伏发电和新能源充电桩等项目,配置有机垃圾降解处理机,实现村里厨余变身有机肥,让“低碳”成为一张新名片。
(宁波市委网信办、鄞州区委网信办提供采访支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