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在得到184个问题的满意答复后,全球制药巨头诺华集团与海盐县政府签约,建设诺华中国放射性药品生产销售基地。项目总投资超6亿元,将应用镥元素的同位素镥-177,生产全球首款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放射性配体疗法创新药物(以下简称“核药”)。
“选择浙江、选择海盐,不仅因为这里有秦山核电提供同位素,还因为良好的营商环境。”在杭州举行的签约仪式上,诺华公司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张颖说。这营商环境,就体现在包含184个问题的清单上。
核药是当下医药产业炙手可热的蓝海赛道。据了解,该项目是诺华集团全球布局的关键一步,蕴藏着打造“千亩千亿产值”核药产业集群的巨大机遇,争取落地的竞争异常激烈。海盐接触该项目时,全国已有4地与诺华集团洽谈。
今年1月,诺华集团派员首次赴海盐考察,便收到一份县政府提供的清单,其中包含着项目落地可能遇到的35个问题及答复。虽然当地招引外资的工作已经比较细致,但诺华集团仍不断提出新问题,要求解答。往来之间,清单上的问题数量定格在184个。
增加的不仅有数量,还有难度。“镥-177供应如何保障?”“如何解决短半衰期同位素运输问题?”早期问题大多围绕技术。这对坐拥秦山核电的海盐来说不是难事。无论多晚,技术人员都会尽量在2小时内给出答复。但慢慢地,问题变得棘手。“浙江是否有放射性物品进出口物流资质?”“放射性药品许可证能否及时办理?”面对县级层面无法协调的问题,海盐果断上报嘉兴市、浙江省的有关部门。“提问题越多,机会越大,离成功越近。”海盐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峰说。
看到优质外资和新兴产业的潜力,4月,由浙江省副省长领衔,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与诺华集团代表面对面,逐条研讨并回答问题。
“我们将支持省机场集团开展萧山机场或嘉兴机场的放射性物品进出口资质申报事宜。” “企业满足条件后,有关部门将加快办理,预计15个工作日内完成放射性药品生产许可经营证照核发。”有关部门负责人相继回应。
184个问题悉数销号,让海盐后发制人,也折射出浙江全省上下持续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成效。海盐县有关负责人表示,签约只是开始,该县将积极主动做好服务,争取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实际使用外资181.8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实际使用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05个。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