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西湖边,杭州人很熟悉的胜利剧院重新归来

潮新闻 记者 章然2023-12-01 08:13全网传播量30.2万
00:00
00:00

贵宾厅暖黄墙壁上挂着1955年老戏曲艺术家的演出照片,出门左拐,是一段上世纪的雕花栏杆。

浙江胜利剧院里,处处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改造后的浙江胜利剧院。 林云龙/摄

改造后的浙江胜利剧院。 林云龙/摄

这座上世纪30年代建设的剧院,门口石碑标明其已被列为杭州市历史建筑。

改造后的浙江胜利剧院。 林云龙/摄

历经两年修整提升,11月30日,胜利剧院官宣了回归的消息。

12月1日,潮新闻记者赶到西湖边,提前和“新胜利剧院”见了面,同时了解到,剧院将于12月8日开启首场话剧演出《雾都孤儿》。12月25日正式回归之日,东阳市婺剧艺术传承中心将在这里上演《英王徐策》。

贵宾厅暖黄墙壁上挂着老戏曲艺术家的演出照片。 林云龙/摄

一段上世纪制造的雕花栏杆。 林云龙/摄

过去两年,胜利剧院搜寻了数百张艺术家演出照布置大厅走廊,更换音响设备,调整布局座椅翻新,打造出观众舒适、情怀怀旧的文化空间。

“我们希望将胜利剧院打造成杭州历史文化IP,而并非狭隘含义上的剧院。”副总经理陈慧娟说。

西湖边的胜利剧院

曾是杭州时尚风向标

胜利剧院是浙江省内历史最悠久、在原址保存最完整的专业剧院,曾经是杭州时尚的风向标。

2018年,钱江晚报曾对胜利剧院有过报道,那天的报道主题是杭州主城区第七批历史建筑名录(草案)公示,“有小八千卷楼,有七堡百货大楼,有祥符桥粮仓等,曾是杭州时尚风向标胜利剧院也入围”。

当年的报道,对胜利剧院的前世今生有过介绍——

杭州人对于胜利剧院自然是不陌生的,哪怕是外地来的朋友,也多多少少会对它留有印象,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黄金了,就在车水马龙的延安路上,旁边是龙翔桥,湖滨银泰这样的人气商业场所,不远处就是西湖。

 民国初年,杭州电影只在茶馆、戏馆、教会礼堂中有一些零星放映,先后有杭州大世界游艺场电影场、杭州影戏院、西湖大礼堂等固定放映场所。1935年1月,由上海联华影业公司与杭州商人合资新建的联华大戏院开业,这就是浙江胜利剧院的前身。

 当时的联华大戏院设沙发座椅1170座,为上世纪30年代杭州市设备最完善的电影院。联华大戏院的门面仿照上海戏院的建筑模式,水泥山墙高耸,水磨地坪细密,宽墙窄窗,线条竖直,配上高高的台阶,闪亮的霓虹灯,引得观众渐入佳境,进得厅堂,品味戏剧影片。

 为了扩大影响,电影院开业和新片上映时,一般都组织首映活动。1935年1月18日,联华大戏院开业时,邀请著名电影明星阮玲玉揭幕,并首映由她主演的影片《神女》。此后,在30年代中期,联华大戏院曾陆续映出进步影片《大路》、《迷途的羔羊》、《渔光曲》以及苏联影片《抵抗》、《夏伯阳》等,受到了杭城观众的好评和青睐。

 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浙江胜利剧院,仍以演戏为主,兼放电影,剧院在不断的发展中多次整修、扩建。

留存下来的老照片

述说着89年来的回忆和往事

1959年浙江越剧团出演的《孔雀东南飞》剧照,让不少剧院工作人员很感慨。

胜利剧院曾经辉煌一时,各路戏曲艺术家慕名来演出。

89年过去了,这些珍贵的演出照片、演出影像资料被工作人员细致认真保存了下来,如今应用在胜利剧院这一次的改造装饰中。

久远年代的剧照。 林云龙/摄

久远年代的剧照。 林云龙/摄

几本墨绿色的照片本无言述说了当年剧照保存工作的繁琐和细致。

“墨绿色的本子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风格。”剧院工作人员随手翻了几页,每一张照片都标注有顺序号、作者、相片号、日期、档号,手写拍摄演出照的剧名,剧照底片也被以同样的方式保存着。

久远年代的剧照保存本。 林云龙/摄

“老东西若不保护,没有了就没有了。”剧院工作人员说,相册记录的当年演出照中,不少艺术家已仙逝,这是他们留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演出照。

久远年代的剧照保存本。 林云龙/摄

打造文化IP

重新回归的“老剧院”期待出圈

作为历史建筑的胜利剧院,要改造提升并不容易。

为保证经营与文化传承双成功,工作人员们思索了很多点子,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陈慧娟觉得,未来还有升级空间。“比如剧院计划打造戏曲元素的文化空间,将一些老物件、老照片结合新理念,给新老戏迷带来全新的体验。”

前段时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龙门客栈》吸引了很多年轻粉丝,大家被舞台上演员们的飒爽英姿扮相迷住,让沉寂已久的戏曲感受了一次“饭圈文化”。网络流量的转变,也让胜利剧院的工作人员们打开思路,思考该如何吸引年轻粉丝。


改造后的浙江胜利剧院。 林云龙/摄

改造后的浙江胜利剧院。 林云龙/摄


改造后的浙江胜利剧院。 林云龙/摄

改造后的浙江胜利剧院。 林云龙/摄

胜利剧院有一种古朴的历史感。这份独特,剧院打算发扬光大。

未来,胜利剧院的定位,不是与其他剧院以票房收入论输赢,而是要走一条文化传承之路,打造文化IP,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打卡欣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