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初冬季节,虽有降温却暖阳高照,不少人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眼干等症状,在考虑是“上火”带来影响的同时,如果还出现了疲劳、关节痛、腮腺肿大等,可就要当心患上了“干燥综合征”。
口干伴眼干
53岁的大妈被查出干燥综合征
近日,53岁的包大妈出现了口干、眼干、皮肤干的情况,尽管每天要喝好几杯水,还是无法缓解,眼睛干痒难受,一天要滴好几次眼药水。这几天,身体还莫名出现了四肢酸痛的情况,于是,她来到绍兴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被查出患上了干燥综合征。
“包大妈来就诊时,就可以看到她口舌津液较少,B超显示腮腺肿大,血常规里免疫球蛋白偏高。”绍兴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张颖说,检查后排除糖尿病、高血脂、过敏等,结合病人关节疼痛感和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初步判定为干燥综合征。
提起干燥综合征,很多人都觉得陌生。对此,张颖解释称,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涉及全身各个血液系统,主要累及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体。临床症状包括眼干、口干、腮腺肿大、关节痛、皮疹或皮肤干燥等,甚至还可能出现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方面的症状。起病年龄多在40至50岁,多发于女性。
“干燥综合征对泪腺、腮腺等破坏后,恢复比较难,所以越早治疗,预后效果越好。”张颖说,对于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一般采用人工泪液、人工唾液缓解干燥症状,也可以使用中医中药治疗,对于极少数病情较重的,则需要住院接受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但这个疾病一旦得了基本不能根除,只能通过药物控制。
是上火还是干燥综合征?
教你一招辨别
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属于燥痹范畴,由燥邪损伤气血津液而致阴津耗损、气血亏虚,导致口干、眼干,甚则肢体疼痛、肌肤枯涩。
记者从柯桥区中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胡慧良处了解到,中医门诊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分为:一种是知道自己有干燥综合征,但因为西药效果不理想来尝试中药调理的;还有一种是因为眼干、鼻干咽痒、口干、大便干结不畅等症状来就诊的。
其中,确诊干燥综合征的患者中,不少患者一开始都误以为是上火。那么,该如何来区分两者?胡慧良说,上火一般和辛辣饮食、少喝水或熬夜等诱因有关,经过生活饮食作息等改变会消失的。而干燥综合征,中医属于燥邪的范畴,有些人表现为鼻塞、咽痒、咳嗽等呼吸系统的症状,也有表现为皮肤干燥,大便干结不畅。
胡慧良指出,如果最近一段时间出现明显的口干、眼干,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且通过喝水、饮食调整、控制血糖等都无法缓解,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医。
干燥综合征该如何保养
中医讲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很多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往往存在作息生活习惯不好的情况。熬夜伤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熬夜多,看手机看电脑多的人,肝血不足,阴血亏耗,也会诱发或加重干燥综合征。《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所以,冬天天黑得早,人体也应该和天地一样,早睡晚起。
此外,相对夏季的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人喝水少,出汗少,也是干燥综合征多发的一个重要因素,胡慧良建议,这个季节大家一定要多喝水,并结合适当的运动、出汗。
到了本就易干燥的冬季,又该怎么吃才能避免干燥综合征?胡慧良认为,干燥综合征同肺有很大的关系,从中医的角度建议多食走肺的白色食物。人们可以适当吃些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梨;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银耳;清热生津、凉血散瘀止血的莲藕;清肺化痰、消积解渴的白萝卜;清热平肝明目的白菊花(泡茶);养阴清热、益胃生津的石斛(最好是鲜石斛)。像辛辣、油炸、烧烤、火锅、麻辣烫、炒货坚果、烟酒等上火的食物宜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