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儿时经历赋予了基辛格历史纵深感,当今西方政坛上几乎无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潮新闻 记者 屠晨昕2023-11-30 05:12全网传播量183.4万
    00:00
    00:00

    1979年10月16日,巴黎,基辛格为他的新书《白宫岁月》举行发布会。图源视觉中国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于11月29日在其位于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的基辛格,是怎样的一个人?他长远的政治眼光和政治智慧是通过怎样的经历而炼成的?他为今天的中美乃至世界留下了哪些弥足珍贵的政治遗产?潮新闻为此请教了浙江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冲。

    潮新闻:亨利·基辛格对于冷战时期推动世界战略格局变化发展,做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王冲:基辛格的重大贡献,最为人所记住的是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当时尼克松是美国总统,基辛格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从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这不仅仅是给中美关系带来历史性的转变,更是改变了当时全球冷战格局的力量对比,对于整个世界的走向确实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1971年10月27日,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在白宫告诉记者,尼克松总统将于第二年年初访问北京。图源视觉中国

    潮新闻:基辛格1923年生于德国犹太家庭,1938年因不堪纳粹对犹太人迫害,全家辗转移民美国,1943年加入美国国籍。这段儿时的经历对他后来造成了什么影响?

    王冲:纳粹的迫害,毫无疑问对每一个犹太人都有深远的影响。基辛格因此或获得了宝贵的历史纵深感,这也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他在中东进行著名的“穿梭外交”的重要原因。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梦魇的他非常清楚,通过战争无法解决问题,仇恨只能一代代地延续下去。所以他通过穿梭外交,尽力地维持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潮新闻:基辛格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风格和做派如何?

    王冲:基辛格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注重美国的国家利益,但同时他又注重协调各样各种复杂的关系,以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可以说,他是有一点理想主义的实用主义者,这是他的整体的外交风格。

    1971年7月,周恩来总理会见秘密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潮新闻:有一点理想主义的实用主义者,该怎么理解?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内涵是相对立的,他是如何将其统一于一个整体?现当代西方政治人物里,还有谁是与基辛格类似的有理想主义的实用主义者?

    王冲:美国的外交,一直有理想主义者也有现实主义者,两者相互交替、相互影响,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但是,基辛格不仅有对国家利益的追求,也有对历史纵深感的深刻感悟,同时,他也有手腕儿、有理性、会妥协、会穿梭外交,所以我个人觉得,他在这两点方面结合得比较好。

    拥有基辛格这样高度的西方政治家,还有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还有战后初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他们共同推动了法德两国的历史性和解,后来共同推动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共体-欧盟的成立,在1964年戴高乐还实现了西方大国首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在以色列也出现过有着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者,从工党的总理拉宾到佩雷斯,他们知道要维护以色列的国家利益,但关键是要通过和巴勒斯坦人实现和平,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里需要能往前往后看得很远的眼光。

    同时这样做,也会有风险和代价,就像拉宾就为了与阿拉法特“土地换和平”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被自己国内的极端分子所刺杀。

    现在,西方政坛上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年轻一代政客普遍缺乏历史纵深感,缺乏残酷战争带来的亲身体验,他们为了短期的利益、为了自己能够连任而屈从于甚至煽动民粹。这些人是不能同基辛格、尼克松、阿登纳、戴高乐、拉宾相提并论的。

    1973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因完成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尼克松在白宫向他表示祝贺。图源视觉中国

    潮新闻:基辛格在美国政治光谱中的派别是啥?代表着什么集团的利益?

    王冲:仅从外交层面来看,基辛格是一位实用主义者,注重国家利益是共和党这一派系的传统观点。他加入尼克松的团队,担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也说明他和尼克松的理念是很接近的,是一脉相承的。

    但是,我们又不能简单地把基辛格归到某个具体的利益集团里。他是犹太人,自然和犹太院外游说集团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同时,他也和美国的商界、政界甚至学界也都有复杂的关系,所以基辛格是一个复杂的人,很难按某个派系来给他定位。

    潮新闻:1971年秘密访华时,基辛格是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而理论上政治地位更高的国务卿罗杰斯却被蒙在鼓里,被架空了。基辛格为什么能成为尼克松总统的心腹?

    王冲:尼克松和基辛格可以说是天作之合,基辛格有手腕、有谋略,尼克松有雄心壮志,也是敢说敢做。而且当时美国政坛反华势力强大,他们也只能选择绕开。

    在美国政坛上,外交一般是总统和国务卿是一条线,但是在很多时候,总统会利用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绕开国务卿来做一些不宜国务院参与的事,当年尼克松和基辛格会这样,现在拜登和沙利文偶尔也会做一些事情,绕开国务卿布林肯,为了方便起见,为了能够达成目的。这也是美国政治架构的组成部分。

    2016年12月5日,纽约,基辛格在名为“领袖对话:国务卿论坛”的活动上讲话。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潮新闻:从冷战初期麦卡锡主义在美国横行,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并实现建交,基辛格与尼克松是如何克服国内阻力的?

    王冲:麦克锡主义横行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1960年代尼克松上台、基辛格做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美国进入了对东亚的政策包括对华政策进入了反思的一个阶段。也就是说,基辛格和尼克松迈出这一步,除了是他们两个人的决定,更多的是基于美国国内的反思、国际政治战略格局以及美国的现实利益出发来考量的。

    要能够清醒地认识到长远的大势所趋,并且理性地顺势而为,并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而非逆潮流而动,这才是真正的世界级政治家。

    潮新闻:基辛格作为世界级的战略家,他的战略眼光和思想,对处理好当前的中美关系有什么借鉴意义?

    王冲:基辛格有着丰厚的外交战略思想,给于对于今天的中美关系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思考的地方。

    第一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包括中美关系,一定要广交朋友。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我们也希望今后美国能再出现像基辛格这样的具有战略眼光的人,能够带领两国克服一些困难,推动双边关系行稳致远。

    第二点,基辛格也让我们意识到,有些意识形态、历史文化方面的差异是可以跨越的,国家之间应该从利益的基础上合作,而把一些云山雾罩的所谓“价值观”给搁置在一边,有利于双方去发展友好关系。即便不是100%的友好,也可以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做出理性的决策。理性与实用,这两点是基辛格为我们留下的外交思想遗产的精髓。

    第三点,基辛格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之后美方也是持续和中国进行频繁的、各种层次的交往。但是在基辛格之后,美国政坛缺乏有历史纵深感的、了解中国的人,这对美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损失。最近,中方提出邀请五万美国青少年访华,我们希望这样“从娃娃抓起”的双边交流让美国的下一代政治家更具有战略眼光,这对于中美关系、乃至对于全世界,应该都是好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