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浙江网红村一废弃水厂,变身人气旺盛的“乡村综合体”

    潮新闻 记者 印梦怡2023-11-29 12:53全网传播量36.1万
    00:00
    00:00

    说起“综合体”,我们马上能想到商业综合体,往往位于地段优越的繁华商区,集合了餐饮、购物、休闲、酒店、商业、办公等复杂功能业态。

    但在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这个大名鼎鼎的“网红村”,一座“乡村综合体”今年横空出世。满目青葱的群山之间,灰白色的三层楼围合建筑傲然挺立,涵盖了餐厅、民宿、共享办公、共享厨房、直播间、展厅等各类业态。

    这座“乡村综合体”的前身,是一处废弃的厂房。

    “乡村综合体”龙坞里远景 图片来源:间筑设计事务所

    每天有人来逛乡村综合体

    民宿开业后频频住满

    上周末,记者驱车前往青山村的这处新地标。已经营业的乡村综合体名叫“龙坞里”。之所以取“龙坞”二字,是因为它就在村里的龙坞水库下方约200米处。远远望去,层林尽染的山峦下,这座建筑与竹林、山道融合在了一起。

    “乡村综合体”龙坞里 图片来源:间筑设计事务所 摄影师Jonathan Leijonhufvud(雷坛坛)

    这是一处围合建筑体,总建筑面积才2033 m²,却涵盖了一系列功能区,还预留了不少可变空间。

    大门在靠东南的一角,穿过大门后是面积开阔的小广场,有着迷你版的镜面水景和三颗乌桕树。水景旁,门口摆满桌椅的小店就是青山村目前唯一的一家西餐厅——种子里餐厅。室内室外都有客人坐着。一位点了咖啡,带了台电脑正在办公的客人告诉记者:“我其实就是本村人,在城里上班,现在周末加班都喜欢回村里,这家店我最近常来。”

    种子里餐厅 印梦怡摄

    种子里餐厅 印梦怡摄

    以餐厅为起点,顺时针参观,紧邻的两层楼建筑,一楼是民宿前台,二楼原本在设计时作为办公室用途,如今成了一个助农直播间。

    龙坞里民宿前台及楼上的公共休息区 图片来源:间筑设计事务所 摄影师Jonathan Leijonhufvud(雷坛坛)

    龙坞里民宿前台及楼上的公共休息区 图片来源:间筑设计事务所 摄影师Jonathan Leijonhufvud(雷坛坛)

    龙坞里民宿前台及楼上的公共休息区 图片来源:间筑设计事务所 摄影师Jonathan Leijonhufvud(雷坛坛)

    接着是综合体的主楼,也是唯一的三层楼建筑,一楼的落地玻璃门内是500 m²的共享办公区,并与展厅空间相连。二楼、三楼是民宿,区别于普通酒店的是,考虑到居住舒适度,原本能排约28个客房的空间,最后只做了23个客房,“抠”出来的空间成了洗衣房、会议室、公共休息区、榻榻米教室等等。楼顶设计成了屋顶花园,未来会让村民认领种植。

    龙坞里内部办公区、温室展厅区 图片来源:间筑设计事务所 摄影师Jonathan Leijonhufvud(雷坛坛)

    共享办公区 印梦怡摄

    主楼与大门相连的建筑空间是共享厨房,并且预留了可以做料理教室的区域,村民们赞助了烹饪器具供大家使用。大门另一边是一个展厅空间,未来可以承接各种展览。

    共享厨房 图片来源:间筑设计事务所 摄影师Jonathan Leijonhufvud(雷坛坛)

    龙坞里的“大管家”黄剑也是青山村的“村二代”,2014年回到村里生活后,一点点参与、见证了青山村的成长。她告诉记者:“除了日常的本地游客,每个月还有一波波远道而来的参观考察团,这个乡村综合体也是必逛景点之一。民宿刚刚开业近两个月就已经频频满房。不过共享办公区暂时还没有团队入驻。”

    “龙坞里”的前身

    是村子里一处废弃水厂

    为何青山村能够出现一座“乡村综合体”?它是如何诞生的?

    去年,钱江晚报曾写过《租金涨了还租不到房!杭州一网红乡村遭遇幸福的烦恼》,说的就是青山村一位新村民发现,村子里的租金涨了好多,房源不好找,最后只能租到隔壁村去了。

    在乡村遇到“租房难”简直不可思议,但在青山村,的确合情合理。

    青山村风貌 印梦怡摄

    这个网红村的人才济济已声名在外,村里有拿过国际大奖的艺术家,有热爱乡村的创业新村民,更有满腔热情投身家乡建设的“村二代”们。随着年轻人的不断涌入,不仅租房居住成了刚性需求,连商业、办公场地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乡村综合体”应运而生。

    为了让村里拥有更多公共配套,几处闲置建筑近几年纷纷被提上了改造日程。龙坞里的前身就是一处废弃了约7年的矿泉水厂。

    去年3月,改造前的龙坞水厂 印梦怡摄

    今年73岁的老村民王康云过去是龙坞水库的护水人,他告诉记者:“水厂是2000年前后造的,运营了大约十来年,当时除了老板一家,招的员工全是本村人,曾经给村里带来不少收入。大概是七年前,出了一些意外,水厂关门后从此废弃了。”

    改造前、后 图片来源:间筑设计事务所 摄影师Jonathan Leijonhufvud(雷坛坛)

    “2021年初,应黄湖镇的邀请,作为国企我们也有带头助力乡村振兴的义务,因此我们收购了这处水厂,并出资改造,加起来花了约2000万元。改造完,这个项目就委托给了本地五村经济合作社公司进行运营,收入也将部分反哺村集体经济,继续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余杭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负责龙坞里整体建筑设计的间筑设计事务所负责人在2021年5月刚接到设计邀请时,其实是非常意外的。她说:“当时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乡村综合体’这个概念,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类似项目。”

    改造前、后 图片来源:间筑设计事务所 摄影师Jonathan Leijonhufvud(雷坛坛)

    她告诉记者:“在了解设计需求时,黄湖镇工作人员邀请了许多新村民、老村民代表,让他们提需求。在汇总了所有村民需求后,乡村综合体也就有了基本的定位,这是一处容纳住宿、办公、展览、餐饮等功能,能为来青山村进行短期休假式办公、驻村创业、度假的人们提供共享居住、共享办公的建筑。”

    茶馆、酒肆等纷纷开业

    村里生活越来越丰富

    其实现在打开高德地图,搜青山村,显示的是“青山设计艺术村”。今年6月,⾸届“在⻘⼭·群响艺术季”在这里整整持续了45天,162位国内外艺术家奔赴来此,游客来了8万余人次。

    与之匹配的是更多公共设施、配套相继落地,餐饮、民宿等商业更多了。据记者了解,除了“龙坞里”这处乡村综合体,今年开业的还有乡村邻里中心、由铁匠铺改建的中式酒肆“宋小馆”、新村民投资改造的茶馆“慢所茶寮”等等,商业配套多了,慕名而来的游客和新村民自然而然也就更多了。

    今年开业的乡村邻里中心 张宝柱摄

    慢所茶寮的老板小何是一位来自福建武夷山的90后女生,也是青山村的新村民。记者联系到她时,她正准备和村友们聚餐,八张桌子拼出了一桌大席,用她的话说:“村里有意思的朋友太多了,几乎每天聚餐,生活太丰富了。”

    慢所茶寮 小何供图

    她告诉记者,本来工作生活都在杭州市中心。今年4月,机缘巧合来了村里,看了一处村民家的闲置老宅,觉得非常合适就租下了做茶馆。等6月市区里的房子租约到期,干脆就搬来村里生活,“来青山村之前,从来没想过会长期在乡村生活。”

    新村民张宝柱感慨:“村子里越来越热闹,配套也越来越丰富,不止是商业业态多了,还新增了快递点,路灯、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提升。”

    不过有得也有失,张宝柱说:“晚上热闹、亮堂的结果,就是往年村子里能看到萤火虫的地方,现在基本看不到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