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山画水,婺之望县。
地处浙江中部的金华东阳自古就是一方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之地,文化朴茂,教育鼎盛,赓续着这座城市的血脉和灵魂。
拓展服务阵地,让优质有品的文化产品“沉下去”;整合资源供给,让城乡群众的幸福感“提起来”;数字赋能应用,让文化体验新场景和新玩法“潮起来”……近年来,随着东阳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工作的持续深入,从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三方面入手,助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群众家门口的文化生活有了新看头,获得感与幸福感更多了。
拓展服务阵地 品质文化触手可及
宽敞明亮、古色古香的环境中,三两村民在安静阅读,不时有人扫码“e家书房”标识获取文化和活动信息……走进位于金华东阳市歌山镇综合文化站内的歌山镇图书分馆,正为周边数万居民提供就近借阅书籍以及共享数字文化资源、活动信息等服务,馆内涵盖自然、社科、文学、少儿等多个品类的数千册藏书,不仅延伸了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触角,也为丰富乡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大空间。
“镇乡(街道)综合文化站是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优化空间设施改造,对科普阅读、体育健身、艺术鉴赏等功能合理布局,向群众提供舞蹈、声乐、书法、美术、器乐等公益培训,有效满足了基层群众特色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东阳市文广旅体局党委书记、局长葛伟英说。
近年来,东阳整合文旅、体育、农业等资源,采用“微改造、精提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新建、改扩建乡镇公共文化设施,谋划乡镇街道文化综合体项目建设,进一步补齐乡镇街道公共文化设施短板。如今,东阳“市、镇、村”三级公共文体服务设施网络已初具成型,18个乡(街道)皆已建成综合文化站,388个行政村实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目前二级以上文化站占比100%。
多元文化服务赋能美好生活,有“量”更要保“质”。东阳坚持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与为民生实事相结合,优质文化资源不断向乡村“下沉”,涌现出更多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
其中,三单乡林栖·三十六院、六石街道木雕小镇荣获浙江省最美文化空间;湖溪镇酒文化馆、画水镇锁文化展示馆、横店影视城清宫御膳博物馆以及欢娱影视文化博物馆入选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名单;横店镇官桥村获评文艺赋美·浙江省美育村……新型文化空间与本地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IP,形成了乡乡有品牌、村村有亮点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
精准对接需求
文化惠民更加多彩
10月9日晚,千祥镇坑口村文化礼堂伴随着一曲《再唱山歌给党听》的悠扬旋律,东阳市基层文艺团队通过“文艺赋美 喝彩亚运”公益性送演出下乡活动为村民们送上一份文艺大餐。节目既有耳熟能详的东阳民歌,也有自编自导的合唱、舞蹈,文艺志愿者们精湛的艺术表演能力和文艺创作能力让观众久久沉浸在丰富的视听盛宴中。
坑口村文化礼堂举行的这场演出是东阳“紧盯”人民精神需求打好文化惠民“组合拳”的一个缩影。
东阳市2023镇乡(街道)文艺汇演暨农村文化礼堂“三团三社”成果展演
近年来,东阳市秋季乡村休闲旅游节暨三单首届山谷风物市集、“跑进电影,穿越历史”横店马拉松、千祥镇“羊名四海 共富千祥”羊肉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活动先后落地东阳各个乡镇,借助影视文化、历史文物、产业文化等资源打造出“一镇(街)一品”的文化惠民招牌活动。其中,横店影视节、花园红木文化节等各类镇村主办的文旅体活动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名片。
艺术浸润城市,赋能美好生活。为促进优质公共文化资源下沉乡镇,东阳不仅依托市文化馆(站)、图书馆等文化阵地,采取定点培训和送教上门相结合为群众及业余文艺团队提供戏曲、插花、绘画、舞蹈等多类型培训,还持续推进“三团三社”建设,基层文艺团队和乡村文化能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基本实现村村有队伍、天天有节目,各文艺团队充分挖掘传统民俗和地方故事,创编婺剧小戏、情景舞蹈、武术表演等节目并组织村晚等活动,让艺术“种子”在东阳乡村大地播撒,“生根发芽”静待满城花开!
数字技术赋能
点亮群众“精致生活”
今年7月,《以画印心——丰子恺漫画美育解读图片展》在东阳东岘画室开展,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赏。
群众需要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图片展期间东阳市博物馆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的“你点我送”公共文化服务配送系统,“智慧文化云”点单项目一头连着东阳市全部的文化资源“菜单”,一头连着社区文化管理员手机“点菜”,轻松点击屏幕即可实现全市文化服务精准“配送”,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借助此次展览提升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文化需求。
送戏下乡
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让东阳接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不再受到时空限制,高品质的“15分钟文化生活圈”已渐渐“圈”住了百姓家门口的多元幸福生活!“往东200米是村文化广场、往西300米是村文体活动中心,家门口的文化设施越来越多!”这段时间,虎鹿镇厦程里村村民每当想组织、参与文娱活动,就会下意识地掏出手机在微信小程序搜索“浙里文化圈”,以家为圆心、15分钟可达的文化设施在小程序上一目了然。
此外,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东阳不仅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公共文化资源共享设备,实现总馆与分馆图书通借通还、数字资源共享,同时还在“东阳文化旅游体育”微信公众号创新推出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展厅、非遗集市等数字平台,让市民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数字文化大餐。
送戏下乡
眼下,随着文明新风不断吹向东阳的街头巷尾,文化惠民和文艺赋美为基层群众打通了一条通向精神共富彼岸的“路”与“桥”。下一步,东阳市文广旅体局将继续探索服务人民群众的新渠道、增强文化实力的新优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助力优质精品文艺活动层出不穷,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不断出新,构建起全域覆盖、布局均衡、服务民生、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来源:受访者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
潘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