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文海凌云小学里,有一条动物王国欢乐购物街,学生们可以扮演买家和卖家,通过知识闯关赚取人民币,并用自己赚取的钱币在真实情境中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不止购物街,学校里还有动物银行,在银行里学生们能体验银行小职员的一天,学会了点钞、估钞、鉴别假钞……
这些学习财经知识的有趣课程,有来自文海凌云小学与浙江财经大学共同打造的“儿童财经梦想素养中心”。
2022年11月,杭州市文海凌云小学增挂“浙江财经大学附属文海凌云小学”校牌,成为财大附属学校,双方共谋思政课程体系,共建财经素养课程,协同育人。
这两年,如文海凌云小学一般,越来越多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揭牌为高校附属学校,幼小中大牵起手来。
高校云集的钱塘区,2022年揭牌了文海凌云小学、听涛小学、文瀚幼儿园、云帆幼儿园四所浙江财经大学附校,今年10月,浙江财经大学附属学正中学正式揭牌,目前区内已有5所财大附属学校。
11月,又有4所钱塘区中小学揭牌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学校。
记者了解到,浙江财经大学在几所附校推出了财经素养系列特色课程建设、教育国际化特色品牌、体育艺术特长培养等合作办学项目。
钱塘区教育局局长钱晓华说,大学办附属学校,是一件利用双方资源互赢的事。钱塘区有很多高校,高校附校是对“幼小中大一体化教育”的一种探索。
坐拥全省最大规模的高教园区,目前钱塘区正创新建立一体化“联帮带”机制,以14所区内高校结对14家区属教育集团,开展“百师联百校”行动,打造“手拉手”集体备课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同备一类课”和“同上一节课”。
文海凌云小学副校长陈林军给记者发来一张图片,一年多以来,依托财大资源,学校不仅设立了财经梦想素养中心,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财经生活课程,还协同财大共拟思政教育综合评价体系。高校丰富的资源下沉,学校可用的资源更多,教学质量也提升了。
今年刚揭牌成为杭电附校的下沙第一小学,也即将开始和杭电进行各方面的资源衔接。
“一是杭电特质文化元素的融入,如崇尚实验、勇攀高峰的创新文化;二是杭电优势课程资源和优质社团资源的融入,如编程、机器人课程等;三是探索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同时可以共享杭电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设施设备资源。”校长董夫奏说。
高校附校的启用或揭牌,往往也是高校与当地区县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
去年8月底,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小学部)正式启用,这是拱墅区和浙大城市学院校地战略合作的具体成果,附属学校不仅延承浙大城市学院的历史文脉,也充分发挥拱墅教育和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依托浙大城市学院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为辖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基础教育服务。
再如杭州市源清中学,在2021年底增挂“浙大城市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校牌,在此之前,源清中学已经向浙大城院输送200余名优质生源,双方签订优质生源基地共建协议。揭牌附校后的深度牵手,也是建设高等学校与高级中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一次探索。
当时,有网友留言:“隔一条马路也能血脉相连,两个学校都要越来越好!”
今年杭电4所附校揭牌后,还有网友已经在期待从附幼到附高再到大学上学的“一条龙”历程了。
其实,这些附属学校和高校之间在地域上本就相近,很多高校职工的孩子都在这些学校上学。一位在高校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如果给自己的孩子选择学校,应该会首选高校附属学校,“如果是本校附属,教职工可以不考虑学区,很稳定,而且这些学校师资力量也比较好” 。
今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阳陂湖小学在富阳区揭牌启用,双方将协同开展中医药文化氛围创设、本草课程体系开发、育人活动策划实施等工作,让学生通过充满趣味的课堂教学、体验式种植、沉浸式活动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共建中医药文化特色小学。
“有高校的资源加持,开设特色课程,孩子还能拓展视野。”采访中,不少中小学家长都对高校牵手中小学表示期待,“作为家长,我们肯定希望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高校附校本来就是一张闪亮的名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