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迎秋,杭城迎客。刚刚过去的10月,杭州为世界呈现了一场“数字与匠心”交织的亚运盛会。仅“亚运村大脑”单日日志量最高便达50亿条,亚运会在网络安保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零事故的背后,是国内网络信息安全行业领头羊——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力护航。
安恒信息,是浙江省财务开发公司(以下简称“浙江财开”)设立的浙江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首批投资项目之一。作为全国首支省级政府创业引导基金,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不仅支持了全省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还点燃了浙江创投事业的星星之火,为全国省级政府创业引导基金提供制度样板。
这支基金的成立,源自于浙江财开在第三个发展十年之际开始的战略转型。1988年诞生于全国财政体制改革,浙江财开长期用发放周转金和直接投资的形式,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起,浙江财开着手谋划用“政府基金”这一财政投入的新方式,推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财开选择了历史,历史也选择了财开。自此,浙江金融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财开笔触”:成立全国首支省级政府引导基金、全省首支文化产业基金及首支海洋产业基金,先后孵化支持浙商银行、浙江省担保集团、浙江省金融控股公司等多家省属金融企业,为全省企业的股权、产权、金融产品等建立全要素流通平台……浙江财开为全省金融事业“拓荒”,也为浙江产业升级跃迁、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落地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全国政府引导基金的先行者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让国内经济面临“寒冬”,“浙江制造”也经受严峻考验。仅在全国最大的注塑鞋生产基地温岭,前15强企业中有10家呈现负增长。
为推动经济回暖,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共同出台的《关于创业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浙江迅速响应。
2009年2月,由省政府领导和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省金融办等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管理委员会,参考以色列、美国政府创业引导基金做法形成方案,浙江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正式成立。
“这一方面是为了吸引优秀创投团队驻扎浙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时任省财政厅党组成员、浙江财开总经理的杜祖国介绍,基金模式能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背后是财政资金扶助企业方式的转变。
由浙江财开出资5个亿、占比约20%,吸引社会资本占比约80%,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下设红土基金、浙江天堂硅谷合胜基金、浙江领庆基金等8支子基金,重点投向投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符合当时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领域。其中,子基金浙江海邦人才基金是浙江第一支定位于为海归创业人才服务的专业基金。启动运作后,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迅速吸引深创投集团、北京德同水木投资中心、上海领汇起源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浙江天堂硅创投公司、浙江赛伯乐投资管理公司等多家省内省外知名投资机构加入,带动横店集团、西子联合控股等龙头民营企业出资;
——成为近百个业内领先、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的基石投资人。目前上市的就有全球网络安全创新500强安恒信息、全国高端分析仪器领军企业聚光科技、全国造影剂仿制药规模最大的企业司太立制药、高端精密零部件制造企业五洲新春集团等十来家。
“浙江如此庞大的民营经济体量,需要有与之匹配应的私募基金规模,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杜祖国表示。历史证明,浙江财开出色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2009年初,整个浙江只有40多支私募基金,注册资本共40多个亿;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成立后,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到1000多只,注册资本达1000多亿。
除了创业领域,浙江财开还在文化和海洋产业探索设立政府产业基金。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2008年,浙江财开与浙报集团、省烟草公司合作组建全省首个国有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东方星空文化基金。为推动我省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设立舟山群岛新区两大国家级发展战略落地,2011年,浙江财开又出资10亿元设立浙江省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后并入省海洋开发投资集团,即省海港集团的前身。
省级金融服务平台的搭建方
互保信贷渊源久远,在浙江尤甚。官方统计,互保信贷模式一度占浙江省企业融资总额的40%,民间估算更高达70%。
因为这一传统,2011年起,浙商在银根缩紧的情况下,遭遇一场互保危机,遍及杭州、绍兴、湖州、宁波、温州等大半个浙江。
全省众多中小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口,浙江财开再次临危受命——2011年底,在省政府指示下,短短14天就完成浙江省中小企业再担保有限公司(浙江省担保集团的前身)的组建挂牌。以10亿资金作为注册资本,省再担保公司不仅弥补县市担保公司资金不足的短板,还开创全省担保行业的先河:通过谈判改变了银行不承担贷款风险的惯例,银行业也必须承担20%的损失。这对深陷互保危机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而浙江财开想做的,远不止于此。“我们要提供资金‘救眼下’,更要提供制度‘谋长远’。”杜祖国介绍。为此,2012年8月,浙江财开又出资1亿元成立浙江省金融市场投资有限公司,并以此为出资平台完善浙江金融交易市场,为企业融资打通更多路径:
——2012年10月,组建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浙江股权服务集团前身)。这是全省(不含宁波市)唯一合法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以股权和资本支持全省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为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2012年11月,对浙江产权交易中心(浙江产权交易所前身)进行A轮投资,推动其打造一流的泛要素流转基础平台,助力企业融资,实现产权要素资源的最佳配置。
——2013年12月,组建浙江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在资产证券化、利率市场化浪潮下,为企业各类金融产品提供交易平台,推动金融资产流通和产品创新。
凭借着对财政资金的创新、灵活运用,浙江财开一步一个脚印,守护浙江金融秩序的安全稳定,也推动着浙江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不断迈进。
省属国有金融企业的孵化者
历史看似偶然,但偶然之中有其必然。作为省政府“后备资金池”、财政“蓄水池”,浙江财开在全省经济发展浪潮中因势而动,未曾想却“步步生花”,孵化、出资了一批省内金融企业。
90年代,浙江财开控股的浙江租赁公司(后并入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租赁融资服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探索出业内著名的“浙租模式”。此外,浙江财开还先后出资并参与组建浙江省工商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万向信托的前身)、浙江省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信托投资公司,出资交通银行浙江分行、浦发银行杭州分行,为浙江企业技术迭代、产业升级注入“金融活水”。
浙江财开和全省唯一省属券商财通证券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02年。受财政厅委托,浙江财开在2002年接收浙江财政证券公司整体资产,又在2003年推动其联合部分市县国债服务中介机构,改制为财通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6月,其成为省直属国有企业;2017年10月,财通证券在A股成功上市。
2009年,浙江财开出资入股浙商银行,两年后成为第一大股东。作为全省实力最强的商业银行之一,浙商银行于2016年登陆香港联交所、2019年登录上交所上市,完成了“A+H”股双资本平台的构建。
省中小企业再担保有限公司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应,省政府在2016年决定增资,推动省其升级为浙江省担保集团,成为省属国有企业。此后,省担保集团成为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首批8家合作机构之一,也成为浙江中心企业融资行业的定海神针。
为做大做强浙江省级金融力量、打造金融投资平台,2009年,省政府又赋予财开另一项重大任务——筹建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经三年筹备,2012年9月,浙江财开以持有的浙商银行、财通证券、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股权及货币资金合计出资120亿元组建省金控,并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运作。合署办公期间,以省金控名义先后设立浙江省创新强省基金、浙江省产业基金、浙江省基金设施投资基金等总规模达451亿元。“2020年6月,浙江财开由省政府事业单位转制为省属国有企业,和省金控正式分立。”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至此,除了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目前省直属的6家金融企业中,5家都与财开系出同根。而在全省农商银行系统,浙江财开在2012年入股浙江义乌农村商业银行和浙江舟山定海海洋农村商业银行,提升其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能力。
始终与浙江经济共冷暖、与中小企业发展同命运,浙江财开在时代的潮起潮落之中完善浙江金融版图,守护疾驰的之江巨轮行稳致远。星星之火,从未熄灭。2023年,崭新的浙江财开又组建规模为20亿元的浙财母基金并启动项目投资。这一次,之江浪潮中又将涌现怎样的财开故事,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