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文明“示范带”串起和美乡村“幸福链”

潮新闻 记者 殷诚聪2023-11-23 00:04全网传播量3185
00:00
00:00

温州市精神文明指导中心 供图

令人向往的文明乡村,是什么模样?或许在温州能找到答案。

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温州在持续推动乡村文明“点上出彩”的基础上,着重提出高标准打造乡风文明示范带建设。其目标路径十分清晰,就是要连点成线,织线成面,以乡风文明示范带为载体最终实现全域文明。

11月14日起,记者随同温州市文明办组织的乡风文明媒体采风团陆续走进平阳、苍南、瑞安、鹿城、洞头等地,实地感受温州各地将“一路美”与“村村美”有机结合,呈现出一幅“乡村和美”的文明新画卷。

激发共建活力,人居环境美起来

文化底蕴深厚的碗窑古村、琳琅满目的洞藏酒窖,还有畲乡风情的“三月三”文化盛宴……沿着桥莒线公路,苍南县按照区域共建、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要求,将桥墩、莒溪两镇沿线的仙堂村、碗窑村、矴步头村、溪东村、桥南村、大峨村等11个村串联成线,差异化利用各村特色资源,打造出“山水之间·礼遇桥莒”乡风文明示范带,吸引了许多游客周末乡村游。

共享“周末经济”福利,也要共育乡风文明,苍南通过创新打造“文明星期一”活动,激发出了全民共创文明的新活力。

温州市精神文明指导中心 供图

周末乡村游红火,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散落的垃圾。如何破难?苍南通过“党员+微网格”示范带动、公益行动、主题活动等形式,持续开展“文明星期一”活动清除垃圾死角,让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成为一种常态。

农村旧貌换新颜,温州各地正掀起了一场乡村蜕变、家园重塑的热潮。距离“山水之间·礼遇桥莒”40公里不到的平阳县“浙礼塘河”文明示范带,也同样成为了知名“网红”打卡地。

千年古村鸣山村 温州市精神文明指导中心 供图

“浙礼塘河”,顾名思义,是因为一条塘河,串起了鸣山村、上林垟村、湖屿村、万都村、四都村、周垟村等6个村。该条文明示范带深入探索饭碗理论与文明实践的结合文章,充分提炼“古村+非遗”“文化+旅游”模式,如千年古村鸣山村,打造良好的村庄治理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与塘河水乡风貌,通过打造“非遗+文旅”模式而焕发生机,假日均游客量20000余人。在鸣山村的带动下,“浙礼塘河”其他村落同样大力推进文明示范带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发展休闲农业、康养农业、创意农业,如湖屿村近两年依托稻虾共养、哈林野奢卡丁车两大“爆款”项目,引得市民纷纷来打卡。

而在百岛洞头,则是充分挖掘渔港、沙滩、码头等特色资源,以蓝港社区、半屏社区、东岙村和东岙顶村等全国、省文明村社建设为基础打造共富海湾文明示范带,通过大村带小村,带动文明旅游、垃圾分类、公筷公勺等好习惯养成实践。

凝聚共育合力,乡风民风好起来

外塑于形,内塑于魂。如果优化人居环境、培育特色产业等是打造文明示范带的“形”,那么倡树文明乡风则是为美丽乡村注入美丽灵魂,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通过文明示范带建设,温州各地因地制宜,挖掘文化内涵,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村民群众讲信修睦、亲仁善邻、诚信重礼,进一步涵养文明乡风,打造“浙江有礼 瓯越先行”乡风文明特色品牌。

在瑞安曹村“环天井垟”文明示范带,形成一条以“一村一品、一堂一色”为底蕴的可参观可示范的文明环线。如许岙村,打好“学武先学德,无德非武人”武术精神牌;在曹东村,打好“花灯无骨,德为脊梁”花灯精神牌;在东岙村,打好“荷美东岙”和美传家牌;在宋岙村,打好“稻香宋岙”勤劳致富牌等。

平阳“十里碧溪”文明示范带,从石城村聚“信”聚力“诚信”品牌、法洪村法规家训“善行”品牌、水口村美景“美德”品牌、溪南村朱子家礼“尚学”品牌、笠湖村“四治”融合(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品牌,串联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乡风文明示范带。其中法洪村设置“孝善美德奖”。通过民间设奖,百姓奖励百姓的方式,在各村中设立“好婆婆奖”“好媳妇奖”“勤学奖”“和谐家庭奖”等14个奖项,目前已有146个个人设奖、107个企业设奖、183个村居设奖,总计3132人获奖,累计奖励金额207万元。

洞头打造“海誓山盟”文明示范带,则是依托沙角村中屿岛景区、花岗村石厝环境优势,创新文明旅游、婚事新办、诚信经营等经验做法,建立诚信经营店联盟,探索诚信经营奖惩机制,宣贯婚事新办新理念新风尚,打造诚信一条街。

发挥共享效力,精神生活富起来

曹村镇东岙村文化礼堂 温州市精神文明指导中心 供图

“真美!”在曹村镇东岙村文化礼堂,前来旅游的市民张阿姨不由地发出赞叹。这座江南庭院风格建筑构成的礼堂,眼下已成为瑞安曹村环天井垟文明示范带群众红白喜事宴请的“香饽饽”。曹村镇宣传委员蒋茹说,要是碰到好日子,预定场地得靠“抢”。

温州市精神文明指导中心 供图

不仅是文化礼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明示范带还串联起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南岙革命纪念馆、进士索面馆、莲清园、进士纪念馆等特色点位,为村民群众提供志愿服务、精神传讲、文艺展演的场地,助力当地文明程度与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要让群众幸福可感。”温州市文明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加强文明示范带建设,温州各地坚持“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真正让乡风文明示范带建设成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

除了线下实现阵地共建共享,平阳“浙礼塘河”乡风文明示范带,还打造了线上服务平台:“百姓码”。

温州市精神文明指导中心 供图

记者在湖屿村看到,每户村民家门口都有一个专属“百姓码”,户主扫码,可查看村情动态,参与各类活动、公共服务;乡村管理者扫码,可查看户主需求,完成救济帮扶、人口管理、网格走访等不同场景。湖屿村党驻村干部曾佳介绍,以“百姓码”为依托,一方面让村民更便捷地享用居民会客厅、少年宫、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等阵地的各类活动以及慈善志愿服务等,另一方面也能广泛发动和引导群众参与到村务监督、村社治理中来,真正让文明示范带成为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民心工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