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古镇地贯徽杭浙皖,紫溪百里水通富春钱塘。今年以来,昌化镇以“富裕富足、数智高效、和美共生”十二字方针为指引,全面对标“六个现代化”工作要求,借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积极开展打造品质新城·共富专项行动,有效盘活乡村优势资源,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的方式,打造独具特色、作用显著、成效明显的现代化共富共美新画卷。此外,通过串点成线,打造“一村一坊”共富示范带,推动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新气象,为实现和谐宜居、环境优美、村集体增收、老百姓致富、企业主体得利提供了强大动力。
政策资源共搭台,推进“共富共美”建设有力度。以激励性政策和优质资源夯实“共富工坊”建设基础,从城镇经济产业现代化、公共服务现代化、人文环境现代化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引导辖区内一二三产企业深化村企合作,积极打造“共富车间”“共富岗位”等共富场景,形成群众家门口的“共富工坊”企业集群,累计奖励具有突出共富贡献值企业42家,打造“共富车间”9个,奖扶资金超过300万元。统筹抓好农用耕地、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闲置房产等“两地一房”盘活攻坚,大力推行50亩以上连片农用耕地、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化经营,连片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累计流转土地4064亩,完成31处闲置建设用地确权,总面积达2.8万平方米。
组团服务巧牵线,推进“共富共美”建设有温度。美镇不仅美于城,更是美于人,美美与共才能共绘现代化美丽城镇和美共生新图景。优化组团式服务模式,嫁接多方资源,打造乡村“共富帮帮团”,一体推进“共富工坊”建设。成立以机关科室、驻镇单位、金融机构、企业商会、村社干部为主体的五大服务组团,定期研判会商,集中问诊把脉,推动完成3家村级运营公司招引。今年以来,累计实施“共富工坊”帮促项目9个,以农特产品带货为主的“云上白牛”电商直播共富工坊获评全省示范。做到从集镇之美到串联全域美丽的城镇风景,从一村富美到创造和谐宜居的城镇品质,从独树一帜到培育创新驱动的城镇经济。加快资源对接,充分借助“天目乡村共富帮共体”载体,促成与4家区级部门、3家企业建立共富结对机制,推动组织共联、活动共办、产业共兴。如后葛村的农耕田园“秀美后葛·共富工坊”在区级部门、企业结对下,打通粮油蔬菜等农产品供货渠道,企业一次性为村内提供10个车间“共富岗位”,村集体增收12万元,解决村内闲置劳动力30名。
党建联建聚合力,推进“共富共美”建设有深度。坚持把“共富工坊”建设纳入党建联建机制,举办“共富工坊有新样”擂台赛,加快推介乡村特色资源,强化资源整合配置,在利用特有乡村禀赋资源优势的同时,聚合全镇8家村党组织和12家农文旅特色企业,以“联资源、联活动、联路线”的方式释放党建联建效应,推动形成“党建做媒、村企联姻、群企牵手”共富共美新格局。在资源整合方面,积极促成后营村、白牛村两家村级运营公司相互合作,实现一产种养和三产旅游的有机融合;在活动串联方面,今年“五一”期间推出“e起牛·游昌化”主题活动,累计吸引近5万名游客打卡千年古城;在美镇游线方面,统一推出4条不同主题的共富研学线路,通过运营商的整体策划、包装和运营,形成具有昌化特色党建联建“共富工坊”示范带。
截至目前,昌化镇共打造“云上白牛”“牧谷后营”“美好粿味”等“共富工坊”6个,打造“共富车间”9个,创造家门口就业岗位340余个,推动村集体增收230余万元,产生经济效益1200余万元。各行政村依托本村特色,有效盘活乡村优势资源,为“共富工坊”星火燎原。如虞溪村充分依托优质山水林田资源,成功打造120余亩的“青创农场”共富工坊,平均带动百姓增收4000余元;后营村紧盯本村农文旅特色,发挥村内民宿、养羊产业优势,成功打造“牧谷后营”蔬菜研学共富工坊,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联盟村打造“美好粿味”共富工坊,清明期间每天线上销售清明粿4000余个,市场催生了巨大销量,为20余名农村妇女解决了日常就业问题;朱穴村打造临安区首个村级共富广场——共富昌化美食广场,通过举办美食节、啤酒龙虾节等活动,催生烧烤、外卖、保洁等岗位100多个,不仅带火了朱穴村,更鼓起了老百姓的口袋;石铺村在全面盘活村集体闲置房产基础上,积极引入企业入驻闲置厂房,成功打造以9家来料加工式企业为核心的“微企筑梦·共富工坊”,带动村集体增收65万元,催生就业岗位60余个。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美丽景色催生乡村“美丽经济”,美丽生态提升村民美好生活。“共富工坊”让广大农民闲暇有事做、生活有盼头,生态绿、产业黄和文化红“三色融合”,基础设施、经济产业、人文环境、综合治理、数智赋能六个方面现代化程度更进一步,让更多老百姓既有“富口袋”又有“富思想”,绘就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村美人和的现代化美丽城镇“绝美画卷”。接下来,昌化镇将持续以“一村一坊”为抓手,推动形成共富共美、村企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