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也没料到,《基度山伯爵》与浙江的联系如此紧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基度山伯爵》作者是法国的大仲马,而译者蒋学模,竟然是我们慈溪人。
蒋学模(1918-2008),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后蒋村人。著名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原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经济学家,却横跨文学界。他一生撰写、主编及编译的各类著作有40多部,有两本书非常有名,一本是《政治经济学教材》,现仍在再版,共发行2000万册。另一本是《基度山伯爵》,有多种版本,发行超百万册。
1946年11月,年仅29岁的蒋学模完成《基度山恩仇记》的翻译,在上海由复旦大学文摘出版社陆续分册出版。至1949年,每年再版的《基度山恩仇记》已有5个版本。直到197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书名改为《基度山伯爵》。在这长达30年的时间里,蒋学模的这个从英文转译的版本是大陆唯一的中文本。后来虽有从法文直接译的版本(书名为《基督山伯爵》),但蒋本深受人民喜爱,一直是诸多版本中最受欢迎的。我手头的这套译本是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1995年经作者重新修订,2022年12月第17次印刷出版。
我最早看《基度山伯爵》,还是在校读书时,已有30多年了。那时在学校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一下子被曲折的小说情节吸引了。这是大仲马创作的一部非常受人们欢迎的复仇报恩小说。据说1845年8月在巴黎连载时,人们为了早一点知道主人公的遭遇,甚至跑到印刷厂去“买通”印刷工人,只为打听到次日见报的故事。
这个风靡全球的小说是有原型的。大仲马从巴黎警察局档案中看到一个案件,一个青年鞋匠刚订婚后遭人诬陷,在拿破仑专政时代被控为英国间谍而逮捕。入狱7年后他获释,查到找那个恶作剧者,杀死了他而报了仇。大仲马在创作这个小说时,通过取舍剪裁,将青年靯匠塑造成本小说的主人公爱德蒙·邓蒂斯,加重了故事中的爱情笔墨,并将牢中的7年时光,变成小说地牢中的14年悲惨时光,在黑暗中他得到意大利神甫法利亚长老的传授,出狱中他不但继承了长老留在基度山岛上的遗产,而且化身为睿知儒雅的英国贵族——基度山伯爵。出狱后,他查明真相,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将三个诬陷他的仇敌都弄得家破人亡。
与许多读者一样,我在看小说时,随着离奇的故事情节,与主人公一同欢笑哭泣。他恩仇分明,前期有多无辜,遭遇有多苦难,后期的复仇有多狠心,报恩有多温馨。小说一开头,爱德蒙·邓蒂斯的人生前途是多么光明。他即将成为埃及号的船长,即将迎娶心爱的姑娘美茜蒂丝,也终于可以让老父亲过上好日子了。就在这温馨时刻,嫉妒他的同事邓格拉司,勾结他的情敌弗南共同陷害邓蒂斯,而他的邻居卡德罗斯没有阻止这场恶作剧,在邓蒂斯入狱时也没能站出来,而看似公正的法官维尔福也为了一己私利,选择落井下石,最后将无辜的年轻人送至黑暗的地牢中。看到这里,我的内心是多么愤怒,有这么险恶的人心!如此罔顾事实去诬告他人。我也想到了现实中,有许多“举报”,可以给当事人沉重的打击,轻者名誉受损,重点晋升无望,彻底改变人生轨迹。
邓蒂斯同样如此,他的人生道路已经在诬告者的举报信中改变。因祸得福的是,他在伊夫堡地牢经历了无尽的绝望与黑暗后遇到了法利亚长老,将毕生的心血都传授给他,把他塑造成了一个知识渊博、无所不能的奇人,并告诉他基度山岛上的宝藏,自己却死在了狱中。看到这里,我为邓蒂斯的遭遇而难过,又为他的奇遇而高兴,更为他的忍耐坚韧而欣慰,成大事者,必不拘于事,在没有希望的绝境中都能找到一抹绿色。他每天不停地挖地道,只为心中有一点点可以逃出去的希望,当发现地道不能逃脱时他又是多么的绝望。读者的心就跟着这样的希望与绝望来回不停地跳跃,刚刚松了一口气,又马上为他的下一个遭遇而心生怜悯。无论生活多么残酷,我们心中一定要满怀希望,静静地等待美好降临。最后,聪明的邓蒂斯伪装成死去的长老被运出了监狱。不过他没想到两个掘墓人直接将他抛下了伊夫堡,落入了大海,他本就是海员,终于逃出来了。人们为他的命运唏嘘不尽,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常混淆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后来经常有导游来到这里,指着那一处悬崖,说,这就是邓蒂斯被抛入大海处。哈,当小说中的地名真成了马赛城中的地名时,人们大概真的领略到了大仲马的魅力。
我其实蛮同情美茜蒂丝的,她是个软弱的姑娘,她没有能说服邓蒂斯的父亲,也没能一直等待到邓蒂斯的出狱,而是无奈之下嫁给了弗南。如果她当时一直坚持着等待,不相信人们误传的死讯,她会有机会与邓蒂斯共度人生。但是人们可能不明白自己的人生到底需要什么,当她看不清时,她也无法心怀希望地去等待。她后来其实老早认出了基度山伯爵就是邓蒂斯,但她没有办法再去请求到得他的原谅,她也是骄傲的,选择与儿子一起放弃财富守着清贫过日子。虽然邓蒂斯失去了青梅竹马的恋人,但作者给他设置了一个女奴海蒂,收获了真正的爱情。
我想大仲马真是讲故事高手,他将每一个情节都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小说以摩莱尔为暗线,穿插整个故事,极为精彩。开头以船主老摩莱尔出场,大副邓蒂斯在船长死亡后接管埃及号顺利归来,船主有意让他出任船长一职而埋下同事的嫉妒之火为由头引起下文。中间是船主老摩莱尔面临破产时,邓蒂斯以化身前来报恩。这一段写得实在太精彩,非常的画面感,一边是老摩莱尔因不能兑现期票宁愿以自杀维护名誉,一边是邓蒂斯安排的人不到最后一刻不来拯救。虽然明知是小说,说实话看得我心急如焚,就怕老摩莱尔一枪崩了他自己。最后又以船主之子小摩莱尔结尾。这父子两个名字一样,就像作者与他的儿子小仲马一样,让读者看半天分不清谁是谁。
小说中不但大的故事框架曲折生动,里面穿插的许多小故事也引人入胜。人们内心同情无辜被伤害的邓蒂斯,当他复仇时,用了什么手段,看到仇人的悲惨下场一点没觉得他的狠心,他的仇敌的下场越悲惨越好,读者会觉得大快人心。例如当读者看到维尔福家中不断遭到投毒事件的折磨时,一点没有同情维尔福,而最后致命的一击来自他的私生子,他是罪有应得。但作者显然是同情他的女儿凡兰蒂,给了她嫁给恩人儿子摩莱尔的结局。摩莱尔也不是轻易就能得到深爱的姑娘,他通过了生死的考验,才得偿爱情的甜蜜。故事中的人物并不是一团坏到底,坏中有好,好中有坏,看小说时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能明白这人性中的真真假假,明白基度山伯爵的报复,并不是毫无理性,相反他是绝对恩怨分明的人。
蒋学模翻译的版本(以下称蒋本),行文优美,文字朴实,语言行为更符合小说中人物,更接地气。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韩沪麟、周克希所译版本(以下称韩本)比较,我们就能体会到蒋本的美妙。
蒋学模用语更加简洁。如当摩莱尔继续问船长怎么死亡,韩本中“船主又提起那个被年轻船员中断了的话题,继续问道。”蒋本处理成船主等了一会儿以后,“重新拾起话头”,短短六个字就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小说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细细体会,越看越喜欢。怪不得著名翻译家陆谷孙评价,虽然是英文转译,但“翻译得很好,读上去很舒服”。我想这与蒋学模具有深厚良好的中文素养是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黄挺女,笔名黄岚,浙江慈溪人,法学硕士,全国公安文联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浙江省天文学会会员。著有《黄岚诗钞》《诗心游踪》。
“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岚
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