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我国跨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双屿门大桥佛渡侧索塔主墩钢围堰顺利下放,标志着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项目首个海上承台基础施工圆满完成,大桥正式进入海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是大型连岛跨海工程,包含了双屿门大桥和青龙门大桥两座世界级跨海桥梁,由中国铁建港航局、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联合承建。
双屿门大桥作为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是我国最大跨度跨海桥梁,也是世界最大跨度单跨钢箱梁悬索桥,一举将中国跨海桥梁主跨最大跨度刷新至1768米。据了解,此次施工的双屿门佛渡侧索塔海上承台直径27米,高7米,左右幅承台均采用钢混组合吊箱围堰进行承台施工,单个钢混组合吊箱重约750吨。
“‘小荷才露尖尖角,已有围堰立上头’,为了这尖尖角,我们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中国铁建港航局项目负责人介绍,按照施工计划,双屿门大桥主墩承台需要在水下完成施工,通过安装钢套箱来阻隔海水,形成围堰,为大桥主墩浇筑创造条件。但是施工地点位于促淤围垦区内,区域内出现了大量的斜岩、抛石、淤泥等复杂地质,前期下放钢护筒、钻孔成桩等工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如若此次采取常规的钢套箱围堰,质量、安全等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该负责人介绍,为解决一系列问题,项目团队多次召开专项方案评审会,围绕关键施工工序,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完善人机料配置,采用港航局的独家专利:《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施工方法》。即将传统的钢底板和水下封底混凝土改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底板,彻底打破水中桥梁承台吊箱围堰施工必须封底的常规施工方法,大幅度减少了现场安装时间,降低了封底施工现场组织难度和安全风险,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自2022年11月开工以来,项目团队跑步进场,争分夺秒推进工程建设,水下、陆上多个施工节点紧锣密鼓同步推进,各施工作业面多点开花,目前已完成了全线首根海上桩基浇筑、陆上承台浇筑、海上索塔桩基浇筑等重要节点。此次全线首个海上承台钢围堰顺利下放正式拉开了六横大桥水上部分施工序幕,使大桥建设进入主塔“长个子”阶段,双屿门大桥关键线路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项目建设开启了新篇章。
作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横公路大桥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落实的重要项目。项目预计2027年交工,大桥建成通车后,将有力改善舟山南翼群岛的对外交通条件,进一步优化舟山群岛新区的空间布局,对促进实施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国家级新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