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王大爷(化名)没有想到,曾经6分钟只能走255米的他,如今能在西湖边惬意散步。作为一名重度慢阻肺患者,这件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背后,隐藏着不少辛酸。
在中国,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患病人数约1亿人,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三大死因。最近,杭城断崖式降温,被称为“最难过冬”的慢阻肺病也进入了急性加重的高发时节。
2023年11月15日是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恩国教授团队提醒,慢阻肺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中、重度患者会逐渐丧失劳动力,最终发展为呼吸衰竭和肺源性心脏病等,因此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视觉中国供图
长期使用家庭呼吸机吸氧
术前测试6分钟只能走255米
4年前,王大爷开始出现咳嗽、咳白痰伴气急的症状,活动后明显加重,在当地医院就诊后确诊为慢性阻塞性疾病。由于症状反复出现,他不得不长期使用家庭呼吸机吸氧。
2个月前,王大爷病情急性加重,活动后胸闷气急明显,经人推荐后来到浙大邵逸夫医院就诊。医生给予无创辅助呼吸、持续呼吸功能检测,情况有所好转。
但出院后一周,他再次出现胸闷气急、伴咳嗽咳痰、无畏寒发热,考虑到病情危重,医生将他收至ICU。此时的他,不仅进展为重度慢阻肺,出现极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中度弥散功能障碍,还伴随急性加重II型呼吸衰竭,双下肺炎冠状动脉造影硬化性心脏病,而且常规药物控制不佳,情况不容乐观。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恩国介绍,随着慢阻肺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除了传统的治疗方式,目前相关的文献及GOLD指南对经过充分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之后仍控制不佳的患者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疗方式,例如对于肺气肿型的慢阻肺患者可考虑选择一些介入治疗手段,包括活瓣肺减容、热蒸汽消融治疗术等新方式。
陈恩国主任带领团队成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最后考虑为王大伯进行“经支气管内窥镜热蒸汽消融治疗术”,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术前,王大伯进行了6分钟步行试验测试,6分钟仅能行走255米,WHO心功能分级位II级,更表明手术已刻不容缓。
陈恩国主任团队按术前规划方案采用LB3亚支+2个亚亚支进行治疗,全程手术时间没有超过10分钟,王大伯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感觉良好。
术后三周,王大伯气急气促症状明显缓解,无咳嗽咳痰,现在已经可以和家人在西湖边散步了,这是他术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男性慢阻肺多由吸烟引起
女性则是吸入厨房油烟导致
慢阻肺是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中后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行动受限、呼吸困难、影响预期寿命等。老百姓说的“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都属于这个病。
对于大多数男性来说,95%以上的慢阻肺都是吸烟引起的。而女性患者,则大部分是因为吸入生物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和烹调的油烟导致。
我国慢阻肺患病人数约1亿人,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三大死因。慢阻肺早期诊断率低,发现时大都已经到达中、重度,据统计,慢阻肺首次住院患者,3年内死亡率达50%,7年内死亡率达75%。
慢阻肺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既往中、重度慢阻肺的治疗方式是通过吸入药物和呼吸康复来改善和控制症状,但由于发现较晚及疾病进展,这些治疗手段并不能取得令慢阻肺患者满意的效果。
随着呼吸介入治疗的发展,慢阻肺患者有了越来越多新的治疗手段,也有了更多希望。热蒸汽消融治疗术就是其中一项备受瞩目的技术,可作为慢阻肺患者的选择之一。
什么是热蒸汽消融术?
热蒸汽消融术针对患者严重病变的肺段,通过热对流,产生热能量传递。由于人体肺部自然结构,实现类似于外科肺段切除的局部反应。在消融后局部炎症反应和随后的愈合与修复之后,发生肺重塑,组织重塑使被消融组织和空气体积的减少,增加弹性回缩力;健康的肺组织减压。热蒸汽消融术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使用,其安全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热蒸汽消融术如何进行?
热蒸汽消融系统(InterVapor)通过经支气管内窥镜热蒸汽消融治疗术(BTVA)将热的水蒸汽输送到靶肺段进行消融以实现肺减容。
哪些患者适合开展惹蒸汽消融治疗术?
用于中、重度慢阻肺,经充分药物及康复治疗不佳的非均质性(双上肺)肺气肿患者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