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有风来丨一起走进“蘑”性世界

    潮新闻 记者 朱平2023-11-15 09:51全网传播量11.2万
    00:00
    00:00

    纪录片《菌生万物》,图片源于央视网

    本周,一部名为《菌生万物》的纪录片在央视首播,引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庄文颖,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良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等,一众业界大佬打CALL。

    仔细一看,这部被称为国内首部系统、完整的菌物生物多样性纪录片和浙江还挺有缘,拍摄地是浙江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创作团队是浙江的摄影师。

    浙江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里藏着一个庞大的菌类世界。周勇供图

    “这个片子前前后后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我们视觉部落11名摄影师共同参与完成。片子里很多两三秒的镜头,可能我们就要花上10多天去拍摄。”纪录片《菌生万物》导演、摄影师周勇告诉有风君,作为庆元人,他对菌菇有种天生的感情,从小跟着奶奶采蘑菇,看着村里家家户户都在种香菇,所以周勇很早就想拍一部有关菌菇的片子,只是没想到,推开“蘑性”世界这扇门,里面有着人类无法想象的精彩。

    为什么是百山祖

    说到蘑菇,很多人会想到云南,而这个纪录片却把拍摄地选在了浙江。

    这里,有风君先带大家一起来涨个知识:

    我们通常讲的“蘑菇”,其实并非学术术语,它是一种泛称,一般是把所有可食用的菌都称之为蘑菇。有的情况下,又泛指一些体型比较大的真菌(大型真菌)。

    而很有可能成为浙江首个国家公园的百山祖,有着菌物偏爱的生境多样性,在这里,已确认定名的菌物物种有632种,食用和药用大型真菌300多种,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菌物王国了,这也是大自然的一种馈赠,给拍摄团队提供了一个资源丰富的大型真菌种质库。

    这部纪录片里,能看到大量生长于百山祖园区内的菌物,既有生活中常见的“老熟人”,也有隐秘于深山中、难得一见的“稀客”。

    原始森林里的菌类王国。周勇供图

    新近发现的全球大型真菌新物种近蓝紫丝膜菌。周勇供图

    比如直径达到半米的邦氏多孔菌,个头超过半米的脱皮大环柄菇,包裹着一层“果冻”的中国红美口菌,还有形同珊瑚的暗锁瑚菌、枝瑚菌、胶角耳等等。

    当然拍摄的便利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前面也讲到了,片子里一闪而过的镜头,摄影师们却要蹲在菌物边十几天。25分钟的片子,用到了无人机航拍、无人机穿越、延时摄影、微距摄影等多种技术,让人身临其境,自家门口拍摄,光是路上驼器材这一项就要加分不少。

    “在原始森林里拍摄,不确定性极大,一天只能拍摄到 1~2组的合适镜头,除了天气与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否找到拍摄目标也得看运气。”周勇说,背着干粮进山,拍一天一夜这种事,在拍摄中已经是家常便饭,有一年冬天,他们为了找“低温菌”,拍摄团队在山上的管理站借住了好几天,“那个冷真是记忆深刻”。

    我们可能对蘑菇真有误解

    现在认为蘑菇是一种植物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生物教科书里,很早就告诉我们,蘑菇是一种真菌,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菌物的认知有什么改变。

    这个纪录片告诉我们,蘑菇不仅不是植物,甚至更接近于动物,在自然界中,它是一个分解高手,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物质,进而吸收利用。周勇举了个例子,我们经常吃的平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无法光合作用的菌类,通过孢子在地下萌发,形成菌丝体,从植物根系中获取养分的同时,给植物根系提供水分或必需元素,世界上有近8成的植物和真菌建立了这样双赢的关系。

    通过了解菌类的生命循环,你会发现它们的神奇,并不比动物世界逊色。

    与植物形成双赢关系的菌类。周勇供图

    为确保专业性,纪录片拍摄团队还邀请了中国菌物学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药用菌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林文飞,作为纪录片技术指导老师,随团队进行采样和记录。

    这样的合作还带来了意外收获。2022年1月,拍摄团队在百山祖主峰,发现几朵紫粉色菌菇。周勇第一时间与林文飞取得联系,团队进行采样和记录,并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团队进一步研究,最终将其确定为新物种,命名为百山祖元蘑。今年5月,百山祖元蘑的联合署名论文,还在国际权威SCI期刊《Mycological Progress》上发表,一部纪录片,还促成了一篇国际学术论文。

    关注菌类的背后

    “过去,关于植物和动物的科普文字及视频已经比较多,如何对菌物进行更好地科普,是业内同行比较棘手的难题。”就像中国菌物学会理事、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曾念开在这部纪录片的推荐语里所说,打开神奇菌物世界的大门,不仅是增加公众对菌物的认识,更是希望能保护及可持续利用菌物有所促进。

    特别“上照”的蓝灰小菇。周勇供图

    周勇告诉有风君,在这两年的拍摄过程中,他在菌类世界里也是越“陷”越深。

    为啥那么喜欢它们?

    周勇说,和同样是多细胞的动物植物比起来,人类对菌类的了解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虽然我不是真菌学家,但希望通过这些关于菌类的视频和照片,人们能重新认识这个神奇的世界,从而提醒大家,如此美丽的自然界,值得我们去保护。”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