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帮我看看,这是不是诈骗?”今天上午,杭州网友小尾(化名)向潮新闻记者求助。
小尾说,她昨天收到了一个“京东物流”发来的快递信封。
收到的“贺卡”信封,
信封里装有一张“贺卡”,里面写着:“您好!双十一已经结束,双十二购物节即将到来……此次京东与商家合作提供12亿现金补贴,面向全网随机发放红包,扫码联系客服领取好礼……”并附有一张带有二维码的“红包”小卡片,声称扫描二维码可领取38.88元的红包,并注明:“微信由于兼容性问题可能出现扫码无法访问的情况,您可以使用浏览器扫码联系客服进行领取。”
信封内附带的活动说明。
小尾扫码后,页面跳转到一个“配送客服”的对话框上,要求她提供手机号。
“还需要添加客服,感觉像是诈骗。”小尾表示,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在京东上网购了,而且一般来说,就算是扫码添加客服,也该是跳转到京东官方平台,要添加客服也是添加企业微信才对,所以非常可疑。
根据小尾描述的情况,记者通过微信扫描了红包二维码后,进入了一个与“配送客服”的对话框。很快,该客服要求记者提供手机号进行核实。
“你们这是哪里的,需要我手机号做什么”当记者发出疑问以后,客服直接回复:“不提供号码怎么核实本人信息。”
紧接着,又自顾自介绍起来,称他们是三亚传媒影视集团联合各大电商平台做回馈活动,幸运消费者有资格连续七天领取生活用品。客服说到提供个人信息领奖品。
聊天截图
随后,记者将情况告诉了杭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罗永此。听完记者描述后,罗永此说这就是典型的诈骗,最近比较高发。就在上个月月底,杭州一位张女士就遭遇了相似的骗局,被骗了约24万元。
“等你提供联系方式后,骗子会以返利为由,让你去刷单,或者诱导你进行投资,从而实施诈骗。”罗永此说,这虽然也是一种新型的诈骗,但变得只是联系受害者的方式,本质上依旧是换汤不换药。
杭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整理了一些近期高发的诈骗案件类型,提醒大家注意提防。
一是购物退款类诈骗,不法分子谎称是电商或物流客服,利用“商品有质量问题”“快递丢失”“等话术谎称进行超额赔付,激发受害人的“趋利避险”心理,然后再诱导消费者离开官方平台,下载虚假App或加入微信群进行赔付,从而进一步套取消费者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最后将消费者的钱款转走。
二是低价购物类诈骗,诈骗分子先是放出“低价”“绝版”等字样引起受害人注意,再以“身份验证失败”“交易账户有问题”等理由,诱导受害人加其私人社交账号,在一些社交软件上进行私下转账交易,最终导致受害人被骗。
三是刷单返利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在一些购物消费群内发布小广告的手段,诱导受害人通过虚假的网址链接或者二维码下载刷单APP,当受害人在这些APP里刷单后,诈骗分子会以需交纳保证金、解冻费才能提现APP内资金为由,哄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由于“双十一”和接下来“双十二”的网购高峰,有一批不法分子伺机而动,大范围撒网促使消费者上钩,在此也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防骗子借机行骗,请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如有疑问可联系辖区公安机关进行咨询,一旦被骗,请立即拨打110或者全国反诈专号96110进行报警或者咨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