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艺起评 | 张译与四位女性——浅谈电影《无价之宝》

    潮新闻 刘妍2023-11-14 10:32全网传播量10.1万
    00:00
    00:00

    盛夏七月,说是上海出了梅,身体诚实得要命,即便是空调房里,被子感觉潮潮的。人难免有些烦躁和不悦。黄浦江潮头涌动,后浪推前浪。可这一切,当见到陈思和先生,听到他的最新的学术思考,瞬间有了变化。

    复旦大学陈思和先生已许久未露面,“叹世界”之余卯足劲,憋大招。姜果然是老的辣,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位置退居二线后,老先生仍每日坚持阅读。他创新性地用文学院、中文系的现当代文学中的文本细读方式读经典,读剧本,读戏剧。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经典的话剧,非《雷雨》莫属。先生看戏、看剧本;不同的角儿,不同的本子,尤其是话剧《雷雨》,估计看了不下十遍。看过深入思考,于是有了《周朴园的三个女人》一文。

    刚看过电影《无价之宝》后,大呼张译太会“装”了,早前饰演警察角色的浩然正气荡然无存。市井烟火气十足的小人物形象,实打实就是张译的本色出演。喜剧色彩的外表,差点遮蔽了举重若轻的内核。影片中塑造的血肉丰满的小人物形象,久久挥之不去。原本此文标题是《小人物的大情怀》,突然想起先生的新文《周朴园的三个女人》,于是把标题改成了《张译与四位女性》,以此表达对先生的致敬。

    影片聚焦上世纪90年代的东北小镇。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作为老大哥,一直默默地为全国做贡献。一车车满载木材等物质的南下火车,挟裹着黑土地的深情,奔驰南去。张译饰演的石振邦,就是这片黑土地滋养出来的小人物。

    下岗潮、转型期,社会经济与思潮剧烈变化。石振邦与杨武(潘斌龙饰)这对落魄兄弟要债未遂,却多了“拖油瓶”——债人的女儿芊芊。朝夕相处中,落魄兄弟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粗放的内心,越发柔软。当石振邦揍人贩子,KTV厅解救“陪唱”的芊芊时,父女大步迈出歌厅时,比有血缘还厚重的父女情深,注定发生在俩人之间。

    张译饰演的小人物,松松垮垮、吊儿郎当,鸡贼精明之余不失善良,审时度势之余不失温暖,装腔作势之外不失柔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小心思、算计,痞子气、江湖气,都聚合在石振邦一人身上。

    剧中石振邦与四位女性有剧情关联,分别是他的母亲、前妻马淑娟、债主王曼丽和女儿芊芊。

    除了与母亲有血缘关系,其余仨都没有血缘关系。石振邦的母亲在剧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儿子要不上债,走投无路之下回家问老母亲借钱。母亲不但竭尽所能地纾困,还试图将唯一一只老母鸡赠送。心怀愧疚的石振邦,没好意思拿老母鸡,扭头径直离开。母亲抱着老母鸡擦拭双眼的热泪,荒诞之余具有强烈的反讽。老母鸡不是视擦眼泪的手帕,而是在伤口上撒盐,反衬突出石振邦等市井小人物内心的善良本色。第二次是法庭上,老母亲老泪纵横地看着儿子因护犊而锒铛入狱。

    第二位女性前妻马淑娟。

    面对丈夫的落魄和无能,虽心有不甘,相信心底有余爱,仍选择以离婚的方式结束俩人的婚姻。石振邦为了收养的女儿芊芊能上学,请前妻吃饭,试图复婚。不料前妻不但已再婚,还怀孕了。碍于无处安放的脸面,石振邦谎称芊芊是私生的亲女儿。前妻听闻,怒火中烧,起身离座。随即,杀了个回马枪,扇了前夫石振邦一个耳光。据说,这是扮演者郝蕾即兴创作。“加戏”,倍感意外的张译,被扇得火冒金星,瞬间回过神“接着演”。

    第三位女性是债主王曼丽。

    未婚生下芊芊,生父跑的无踪影,王曼丽性格火爆刚烈,可人生却过的一塌糊涂。面对追债者的穷追猛打,集市上,无奈的王曼丽只好选择将一头秀发卖了,获利50元。生活的残酷和真相,浮现无疑。外出打工前一夜,王曼丽看了女儿最后一眼,也有了与石振邦的缠绵与温存。正是这一夜,重新点燃了石振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人世间做梦的勇气。当身患重病的石曼丽办好结婚登记手续,从厕所窗台纵身一跃时,石振邦的梦被无情地击碎,命运再次无情地击溃中年男人做梦的权利。

    第四位女性是收养的女儿芊芊。

    石振邦对芊芊,内心思想是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由嫌弃到怜爱,到为之发奋,到引以为傲,石振邦的情感有了细腻微妙而深刻的变化。石振邦只身将芊芊从鱼龙混杂的歌厅带出,错手将试图勒索的人贩子张建国杀死,为了保全芊芊,小人物的高光时刻,一次次地出现。这全因父爱之深沉而伟大。病床前,长大成人,出名成材的芊芊,一句“病好了,带你去北京。我是你的监护人。”父女之间的隔阂瞬间冰释,应了一句老话“善有善报。”因果轮回,报应有道,跳出了戏剧性规律,却合乎满足大多数观众对真善美的朴素理想化的愿望。好与不好,票房说了算,人心所向最重要。

    早前,张译常饰演警察角色。而影片的小人物石振邦形象一出现,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婚宴上石振邦沿街飞奔,沿途草地手舞足蹈,与路障舞之,楼顶天台上幻想着与王曼丽补办婚礼,沐浴在爱与幸福之中的中年落魄老男人,为随之天降的牢狱之灾埋下伏笔。喜与悲,诗与苦,爱与悯,交织交错,构成现实主义情怀下小人物的大情怀。

    作者简介:

    刘妍,青年评论家、作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文艺群体首届专家委员。2021年“西湖论坛”嘉宾,2023年“天山论坛”嘉宾。入选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学员。出版发表《钟南山逆行72小时》《花城印记》《花城味道》等专著。获评论奖、文学奖若干。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