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关注海宁发展的人,都提出一个疑问:海宁的“142”,怎么变成“241”了?
这串倒着写的数字背后,究竟是一幅怎样日新月异的景象?
何为“142”?
时尚产业达到1000亿规模,泛半导体、装备制造、光伏新能源、新材料4个达到500亿,生命健康、航空航天2个达到100亿,抢抓“风口”推动光伏新能源提前完成500亿、向千亿进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十四五”时期,海宁市谋划打造“142”先进制造业集群,并将其作为具有海宁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何为“241”?
2年多来,海宁市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以实施“新兴海工程”等为引领,培育发展壮大“142”产业集群。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等,直接影响了经济恢复进程,许多产业发展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值得引起关注。
在海宁,光伏新能源产业超预期发展,2022年产值472亿元,2023年预计产值700亿元,这意味着在今年,光伏新能源产业就将提前完成“十四五”期间500亿级的目标,随着产能全部释放和新项目的落地,很快将达千亿规模。储能产业迎风而上,专门出台《海宁市储能产业规划(2022-2026年)》,构建“1+N+X”产业发展体系,储能制造项目快速推进。 但同时,时尚产业持续承压,部分产业发展不如预期的情况也客观存在。
基于这些变化,并结合相关评估,海宁市提出把“142”产业布局调整为“241”产业布局,即时尚产业、光伏新能源达到1000亿规模,泛半导体、储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别达到500亿规模,生命健康达到100亿规模,航空航天产业纳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内重点发展。
这是实事求是、顺势而为的调整,无疑会拉长长板。浙江省在推动新能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已经将光伏和储能列为重点发展方向,我市将这两个产业提档升级,符合发展的现实,将进一步扩大智能光伏省级核心区影响力,完善产业链生态,进一步加快在建项目建设产出,加快在谈项目研判落地,以重大项目招引落地带动产业发展。
这是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调优,有助于补齐短板。在新的布局中,我市光伏新能源、时尚产业将一起冲刺1000亿规模,可见,发展壮大皮革服装、经编、家纺等产业依旧是重头戏,广大时尚企业应当对坚守主业充满信心,继续深耕海宁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当前,我市也鼓励时尚企业再投资、再发展,从研发设计、产品品牌、生产数字化、降本增效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这也是抓住机遇、争先攀高的变招,尽可能创造优势。比如500亿规模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原有基础上,加快储备和引进一批高能级航空航天产业项目,同时推动相关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研发,抢占新能源汽车、光伏及储能配套产业链等新领域。生命健康产业抓住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契机,在医疗器械、医用材料两大重点领域和产业链细分赛道,实现新突破。
下好一盘棋,落一处妙子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谋势成势。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是海宁工业强市建设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因而,要着力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集聚发力,要坚持企业主导地位,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