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浙江“青牛奖”在临平塘栖举办 背后是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潮新闻 杨渐 柴媛媛2024-01-03 04:12全网传播量3182
    00:00
    00:00

    近日,在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塘栖村文化礼堂里,10名逐梦沃野、科技兴农、共创共富的优秀农村青年接过了2023年度浙江省乡村振兴共富青年先锋“青牛奖”的奖杯。

    2023年的“青牛奖”选择在塘栖举办,这是一场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结出的累累硕果。正如90后乡村治理领头雁张璐在领奖台上的感慨:“农村也是创业热土,也能让年轻人发光发热。”

    吸引游子回乡,招引“青燕回巢”,塘栖镇一直在路上。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塘栖镇持续挖掘农创客培育新模式,通过“引、育、留”并举,做优人才发展生态,厚植产业创新沃土,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村变美,人才归

    作物生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人才成长同样需要优质的“土壤”。美丽乡村建设,正是塘栖镇土壤培肥的第一步。

    房屋傍河,户户临水,白墙黑瓦,树木成林,走进塘栖村,就像走进了一幅江南水乡画。

    20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脏乱差的景象。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村里大力开展综合环境整治,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功创建了省3A级景区村庄,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样板村”。

    塘栖村是塘栖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塘栖镇整合“名山、名湖、名镇”等优势资源,成功打造一条省级美丽乡村风景线、7个省3A级景区村庄、2个省级未来乡村,实现美丽乡村“村村创建、一村一品、多点开花”,并通过塘超小径、北塔漾绿道将美丽乡村串联起来,从“零星盆景”转向“连片风景”,全域颜值大幅提升。

    塘栖镇的美丽“蝶变”,让原先年轻人待不住的乡村,变成了城里人爱逛的景点,也让俞政韬这样的离家青年看到了返乡创业的商机。

    在塘栖镇北塔漾湖边,他和两个同村伙伴,打造了一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露营地“去漾边”。游客们可以在此铺上餐垫、架起锅炉,一起烧烤野炊、围炉煮茶,此外还有环湖骑行、篝火晚会、露天电影等特色体验活动。

    “我家就在这边,这里的美丽风景就是很好的资源。我和小伙伴们刚好有一起做露营项目的想法,于是就在这里‘驻扎’下来了。”俞政韬介绍,营地自去年年底开放以来,已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在塘栖镇,像俞政韬这样的归乡客还有很多。“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清理出了一些存量资源,也给回乡创业者提供了便利。”塘栖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前,离乡求学、工作是农村青年的首选,如今,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成效不断凸显,归乡创业也成为了一种新热潮。

    优服务,人才“壮”

    如何在实现乡村共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才的带动作用,塘栖镇也一直在探索。2022年7月成立的乡村共富研学中心,就是很好的尝试。该中心由区、镇、村三级共建,总面积8800平方米,是集培训、住宿、餐饮为一体的现代化培训基地。

    如今,依托该研学中心,塘栖镇不断强化新农人、“田秀才”培育,按需开展短视频直播运营、农产品直播带货技巧、智慧农业和创意农业等培训。

    同时,塘栖镇还大力推行“乡村人才头雁计划”,与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开展校地合作,推出乡村发展研讨会、科创兴农座谈会等主题活动,并通过结对方式,由高校专家指导农创客参与“大运河杯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多维度培育各行业技能人才和农村“土专家”,进一步壮大本土人才库。

    学习与交流,让扎根塘栖镇的农创客们,探索出更多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可能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顾晓明和他的“草莓君”主题农场。该农场位于塘栖村村委北侧,占地面积12160平方米,是以高新农业为产业基础,集科普、采摘、研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草莓主题园区。

    “我们栽种了十万株草莓,主要是越心、越雪妃、粉玉、梦之银这四个品种。2023年12月,草莓就可以采摘了,成熟期持续至2024年四五月。”顾晓明介绍说,不同于传统的种植方式,棚内的草莓都种在悬挂式的架子上,温度、湿度、通风等都可以通过手机APP一键操控。

    顾晓明坦言,“草莓君”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塘栖镇的大力扶持,特别是“村建民用”模式。“我们农场的4个大棚,还有生产用房等配套设施,都是由村里出资建设再租赁给我们使用的。”顾晓明说,前期节省出来的建设资金可以投入到技术研发、运营推广中,助推农场快速发展。

    而眼下,在塘栖镇各个乡村,像“草莓君”这样立足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平衡生态资源与产业发展,通过深挖文旅资源内涵,抢抓新业态、新风口的创新实践不在少数,且各具特色。

    近年来,塘栖镇招引了一大批在外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落地了丁河村鱼鹰部落等15个农文旅融合项目,新建“塘栖百匠”等共富工坊4家、农家乐民宿21家,累计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00余万元,先后带动31名农创客落户创业。

    强产业,人才留

    不断完善的乡村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的公共服务,是塘栖镇吸引人才的基础。但想要留住人才,关键还是做强产业,实现让村民增收、让创客致富的共富图景。

    枇杷是塘栖对外的“金名片”,也是致富的“金钥匙”。有着1400多年枇杷种植历史的塘栖村,充分发挥枇杷农产品全国“一村一品”优势,建设枇杷园,形成规模化生产和集群优势。而塘栖镇也积极推动校地、村企合作共建,与浙工大合作深化枇杷全株利用,联合归蜜家庭农场等7家公司开发枇杷特色产品,打造了年产值超2.5亿元的枇杷全产业链。

    此外,塘栖镇还依托大运河现代农业园区健康水果蜜饯深加工、塘栖特色糕点数字化深加工等5个建设项目,引进农业技术专家,做精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培育杭州同福永酿酒有限公司、杭州梅园食品有限公司、塘栖李法根食品有限公司等农创客企业16家。

    助推产业发展之余,塘栖镇还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创新推出了“村集体+村民+企业家”的众筹新模式,即由企业家为村民垫资,待项目获得收益进行分红后,村民再用分红所得偿还。

    目前,该模式已引入了包括环湖酷跑卡丁车俱乐部在内的20个产业项目,为村集体年增收100余万元。

    有项目、有平台,青年创客们有了施展抱负的舞台,进一步拉动了就业,老百姓的“口袋”也一天比一天鼓。携手走上“共富路”,青年创客们得以安心在塘栖扎下根来。

    接下来,塘栖镇将围绕丁山湖核心圈建设,统筹运营,在做优环境风貌基础上,与大运河产业园、科创城建设项目相结合,发挥本土生态、文化、产业等优势,做深文化植入、做强产业培育、做大人才集聚,谱写青年创客乡村共富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