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张普普通通的纸片,还能折出这么纷繁复杂的造型,这可太厉害了……”今年6月,当浙江省第一监狱艺术修心作品第6次登上中国国际动漫节的舞台时,现场观众发出由衷赞叹。而当观众们得知,这些作品都出自大墙内的罪犯之手时,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监狱民警如何让这些曾经犯罪的人创造出艺术作品?如何让他们原本迷失的心灵重新点燃对生活的希望?又如何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一切从“心”出发!这是省第一监狱给出的答案,也是监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记者了解到,这个“心”内涵丰富、包罗万象,其中塑心、修心等是亮点。
矫治“塑心” 构建“心防”
关注罪犯心理健康,让他们用更好的状态服刑改造,也为他们刑满释放后融入社会生活打基础,这是省第一监狱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的初衷。
从“心”出发、深耕教育改造,省第一监狱开出的第一个“良方”,是矫治“塑心”。
罪犯李某,刚被转押至省第一监狱服刑时,总觉得警官和其他罪犯有意针对他,家人在有意疏远他,时不时就会动手。多疑、不服从改造成为了他的标签。
管教民警余警官看在眼里,鼓励李某一起加入分监区的心理情景剧创作,并参与年度心理情景剧比赛。在民警的引导下,李某把入狱后的心理历程写进了脚本。创作过程中,李某发现一切并不如自己想得那么不堪:警官并没有区别对待,其他罪犯也没有有意针对。
“当我把自己的心理过程演出来时,发现猜忌、多疑显得有点多余,而我也渐渐地治愈了自己。”参加完心理情景剧,李某感慨道。自此,他迈向了积极改造的道路。
一剧一主题,一人一哲理。心理情景剧在聚焦心理反应、心理冲突和心理调整三大要素的同时,紧跟监狱热点难点问题,贴近改造生活实际的创作与表演,帮助罪犯审视心理问题,在别人的故事里认识自己,在自己的生活中感悟人生,帮助罪犯正心、正行,更有效地预防矛盾纠纷的产生。
2011年开始,监狱每年举行的心理运动会成为罪犯重塑自我的又一利器,“毛毛虫”大赛中,大家团结一心、奔向新生;“数字城堡”游戏里,团队齐心合作、攻克难关……据悉,每一个项目的设置,都暗含着对心理认知的考验,罪犯通过反复训练,跨越心理障碍,实现自我挑战、自我超越。
“心结打开了,改造自然也就顺利了。”民警心理咨询师姜丽萍说,通过心理情景剧、心理运动会等途径,实现了罪犯参与面100%、受教育率100%的“双百”目标,为构筑监管安全“心防”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积累。
艺术“修心” 源头预防
从“心”出发,艺术“修心”也是重要途径。
监区里,罪犯谷某正在创作本届动漫展上的衍纸画作品“百礼图”。从作品的构图,到一百种不同字体的“礼”字创作,监区民警指导谷某修改了不下百次。看到作品一点点地成型,想到这幅作品还将在高墙外展出,谷某的嘴角不禁地往上扬。
谷某的改变,民警看在眼里。几年前,谷某刚入狱时,由于身份的落差,以及与亲人关系的破裂,导致他改造十分消极、自卑、敏感,与其他罪犯的关系也十分紧张。
彼时,监狱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艺术修心,陆续引进苏绣、布糊画、葫芦烫画、蛋雕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以及衍纸画、沙画、砂石画、沙瓶画、3D水晶画、树脂雕塑、泥塑等十余种特色工艺,希望通过艺术创作重塑罪犯心灵。
就这样,谷某也加入了艺术修心行列,衍纸画创作成为了他的最爱。日常改造之余,谷某便一头扎进了艺术创作中,改造也随之步入正轨。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罪犯郭某是苏绣系列作品的主创人员之一,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2023年,为创作《国潮动漫》苏绣作品,郭某常常通过书信等方式与儿子交流动漫知识。有了共同话题,亲子关系变得融洽起来。
此外,在郭某的组织带动下,“绣艺修心坊”吸纳了20余名罪犯,他们在这里穿针走线、磨炼心性。监狱参展精品之一《洛浦群芳图》,就是郭某和其他罪犯一起,历时6个月创作的苏绣作品。看着这幅用了200多股绣线、30多种色系的作品时,郭某不禁感慨,自己把洗净罪恶的决心、修心向善的信心都绣进了作品中。
“近年来,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动漫搭台、文化唱戏、艺术修心’的教育改造新路,引导罪犯在艺术创作中修心养性,消解内心的焦虑、失落和迷茫,最大限度排除产生矛盾的‘暗礁’和‘土壤’,实现矛盾预防关口前移,为监狱安全稳定赋能助力。”监狱长王平表示。
据统计,自开展艺术“修心”以来,监内严重违规违纪率明显下降,罪犯参与动漫艺术节的热情逐年增高。
“用心”创新 智慧管理
近年来,得益于数字化改革的东风,省第一监狱用心打造数字监舍,为预防和减少监内矛盾提供了新引擎,用数字创新提交矛盾纠纷预防的新答卷。
“妈,我在里面都挺好的,警官对我也很关心,你不必挂念……”罪犯张某通过监舍中的亲情短信功能,向大墙外的母亲告知现状。
这是今年省第一监狱打造的“数字监舍”信息化平台的功能之一,不管是发送亲情短信、购买生活用品、反馈情绪状态,还是查看狱务公开公示、查询改造积分等,这块“电子门牌”都可以一一实现。
“我们通过‘智慧监舍’信息化平台的创建,让狱务公开等可触、可观,很大程度提升了监区民警执法的规范性,进一步减少了监内矛盾纠纷的产生。”民警余晟深有体会地说。
这是省第一监狱以信息化为支撑,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防患于未然的一个缩影,依托“数字监舍”信息化平台,监狱还打造了“智慧春枫”矛盾调解数字项目,实现了矛盾诉求一键反映,心理咨询一键预约,进一步畅通了罪犯矛盾诉求排处渠道。
“今后,我们将继续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工作深度融合,以‘数’促‘治’,以更灵活便捷的方式,畅通矛盾排处渠道、提升矛盾化解效率,努力构建基层善治新局面。”王平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