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影视行业,再添新生力量。11月10日,首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在杭州市临平区开幕,大会主论坛所在地——“临影厂”影视基地也正式亮相。不同于传统影视基地,这位“新成员”位于城市新区,竞跑在微短剧的细分赛道中。
走进“临影厂”,就像穿越进了各类影视剧中。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的空间里,不仅拥有杭州地区单体最大的1号影棚,还有多种风格兼具的实体拍摄场景,能同时满足电影、电视剧、短剧等不同剧组的拍摄需求,亦可承接室内音乐节、综艺录制、MV(音乐短片)与广告拍摄等大型活动,实现剧组在园区的闭环运作。
影视制作人马元君参观后说:“‘临影厂’距离城市更近,场景更新,只要成本估算下来不超预期,那肯定是更愿意来这儿拍摄。”
“临影厂”的启用,意味着杭州有了自己的现代剧拍摄制作平台。作为杭州的新生城区,临平为何要为微短剧产业建专属平台?
从市场来看,微短剧产业规模正处在快速增长期内。《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人次,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个小时,已成为国民触网的首要应用。在此背景下,业内相关人士预测,2023年微短剧产业规模将达到250亿元,2024年可能会突破350亿元。
产业规模野蛮生长、盲目冲刺,并非良策。正如网络文学、网络微短剧运营平台企业点众科技CEO陈瑞卿所说:“目前行业里的产品,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流量产品,一类是内容产品。显而易见的是,流量产品绝对不会成为精品,一昧追逐流量,注定走不远。”
内容精不精,关键在人。从事多年网络文学、网络微短剧版权交易的金先生认为,这在浙江有优势。“就拿我们的数权版权平台来说,全国有几千名作家的作品在进行版权交易,其中浙江作家占了大半,不少作品都位列各个阅读平台榜单前列。这些经过市场化检验的作品会成为影视化的试金石,这些作者也可以为微短剧创作提供很好支撑,特别是那些腰部以下的作家,转型机会很大。”
与从业者不谋而合,临平在现场发布了青年网络编剧激励扶持计划,将通过优质资源、物质奖励等多方面的扶持计划,加强微短剧青年编剧队伍建设,激励微短剧精品剧本创作。
不仅如此,临平正在构建的是“写-拍-播-评-投”五位一体的影视微短剧产业发展品牌。现场,浙江广播电视局浙江网络微短剧临平审查分中心(筹)、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临平微短剧艺术指导中心、浙江临平影视协拍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并实体化运营。它们将为短剧从业者提供更精细化的一站式服务。
同时,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也与临平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在微短剧、短视频和直播行业自律、内容创作、行业研究、推广交流、人才培养和版权保护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推动微短剧产业健康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