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了不起!三个人三代机,三位空军飞行员守护蓝天的热血往事

    潮新闻 记者 陈颖 通讯员 杨章耀2023-11-10 09:01全网传播量22.8万
    00:00
    00:00

    郝龙清(中)、管水生(右)、张建平(左)

    今年11月11日是人民空军成立74周年纪念日。

    前几天,郝龙清、管水生、张建平三代空军飞行员在杭州军休大厦齐聚一堂,分享他们志向蓝天的故事。

    三个人,三代机,一起守护着祖国的蓝天。

    郝龙清(中)、管水生(右)、张建平(左)

    郝龙清:从男护士转成飞行员

    今年95岁的郝龙清至今腰背笔挺,保持军人本色。回忆往事,老人的记忆依然十分清晰。

    1945年,16岁的郝龙清参军,从此开启军旅生涯。此后,他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参加过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并多次立功。

    1950年10月,郝龙清所在部队参加抗美援朝,他以手术队护士的身份上了战场,专门负责抢救重伤员。

    战事紧张的时候,他几天几夜无法完整睡觉。“不分昼夜的轰炸中,很多战士都牺牲了。”

     ”第三手术室室长是我在朝鲜战场上朝夕相处的战友,也在轰炸中牺牲了,才26岁,婚都没结。“郝龙清萌生了当飞行员,替战友们继续完成守护祖国的念头。

    那一场战争结束后,郝龙清听说部队要招飞,毅然参加选拔。

    “有人说我考不上飞行员。我都没听,我心里就一个念头,我要考,而且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郝龙清旧照

     最终,他被选入长春空军第一航空预备学校学习飞行,并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

    只有小学文化的郝龙清非常努力,啃完了教学大纲。

     最终,71个学员只留下26个,郝龙清是其中之一。因为技术突出,他还被评为一级驾驶能手、一级轰炸能手、一级射击能手。

    代表一级驾驶能手、一级轰炸能手、一级射击能的三手勋章

    “当时我开的还是苏制的伊尔-10攻击机。”至今,郝龙清的右侧脸颊上还留着一道浅浅的伤疤,就是这架飞机留给他的。

    “航校毕业前最后一次升空,飞机在高空中突然出现机械故障,只好紧急迫降到牡丹江地区的一个小山头,迫降操作的难度非常大,但我最后还是将飞机安全降落到山坡上。后来是当地老乡发现了昏迷的我,苏醒后才发现被飞机零部件划伤,满脸是血。”

    这次惊险的经历没有动摇郝龙清当飞行员的决心。

    十几天后,他重返蓝天。

    毕业后,他参与多次任务,并多次立功受奖。

    老英雄说:“当飞行员,我无悔。”

    郝龙清胸前挂满军功章。

    管水生39年安全飞行11000公里

     与郝龙清一样,管水生把自己成为飞行员的契机归结为时代造就。

    1968年,18岁的管水生应征入伍,本来在空军后勤部队的他因为赶上1969年中国空军大发展,从全军范围内精选飞行人员,被优中选优,选去了航空军校学习。后来,他们一同学习的7个预备飞行员中,他是唯一一个通过录用的。

    管水生向记者指了指脑门上一处小凹陷,“就这一处皮伤,足足五个医生看过,最后鉴定无碍,才成功录取了我。”

    管水生旧照

     在航校训练了一年后,他被调到空军第十三师,他的梦想是开战斗机,但部队里觉得他沉稳的性格更适合开运输机。从幻想中的搏击长空到运输物品,当时他的内心无疑是有点失落的。但是很多年后再回顾伴随这份转折带来的经历,他已经没有丝毫遗憾。

     “没想到,这一飞就是39年。” 这39年间,他荣立过两次二等功,“一次是因为对越自卫反击战,冒着枪林弹雨运输物资的出色表现,另一次就是因为39年安全飞行11000公里。”

    管水生

    39年的时间里,管水生在部队驾驶过四种机型,拿过三次三等功,也在亲历中国空军的现代化进程。“航校里开的是歼-5高教机,进了部队先后开过苏联的里-2、安-12,后来开上了国产的运输机运7、运8,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我们的飞机越来越先进了。”

    他也见证了国产运输机容量越来越大、腿越来越长:“过去我们飞四五个小时就需要加油,现在我们装一次油可以从哈尔滨飞到海南岛再飞回到哈尔滨。”

    装载量的数字更能说明问题。“国产运7可以装5吨,运8可以装12吨,现在我们的运20甚至可以装60吨。”他说。

    谈起这些,管水生满是自豪。至今,管水生完好保存着他的战服:两款上机穿的皮夹克。

    现在,已经退休的管水生也没闲着,他从事着另一项跟“空”有关的运动——“抖空竹”。他说,“玩这个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名字里有‘空’。”这些年,他一直被街道社区和养老院约去指导和表演。

    不过,这位退休机长依然时刻关注中国空军的发展:“希望中国飞机飞的更高、更远。”

    张建平:培养出“数不清”的飞行员

    如果说战斗机飞行员、运输机飞行员更为大众所知的话,张建平退休轰炸机领航员的身份,听说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一直以来,领航员被誉为“飞行员指南针”,主要负责飞机准时航行到达目标,准时轰炸目标等。

    自1982年入伍,从老家邢台进入长春空军第一飞行预备学校,毕业后成为人民空军一名领航员,在紧张有序的飞行一线,扎根基层,怀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热情,年年完超额完成年度训练时间指标。把青春献给了艰苦偏远的东北黑土地,用无私的汗水浇灌了军营这片热土。

    飞行了近38年,飞行时间6200小时,其中有36年他始终在教育第一线,培养一批又一批部队战斗员。记者问他教出的学生有多少,他说,“数不清。”

    对张建平来说,他当上领航员属实自己也没想到。

    1982年中国空军在河北邢台适龄高中男生中选调飞行学员。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小城,那个时候,当空军,当飞行员,是每个男生心中的梦想。

    经历了严格的体检和层层政审后,全县最后只选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建平。“全县就去我一个,很荣耀,也很有压力,不能给家乡父老丢脸。” 张建平告诉记者,入伍之初,他的体能不算好,单杠一个都拉不起来,“全靠在航校练出来,当飞行员很苦的,当时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

    张建平

    因为文化水平高,张建平在学校被安排去学领航,3年后毕业,他成了飞行教练员,扎根在了东北黑土地上。身处和平年代的他荣立了两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成为了一名无愧家乡父老的优秀飞行员。

    “我国空军服役的轰炸机很长时间里一直都是轰5和轰6,拿早已经退役的轰5来说,因为设备老旧,以前要大修得送到成都去,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几十年里,人民空军各种装备不断更新,新型战机,列装部队,轰-六型系列一代超过一代。提振士气,鼓舞人心。”

    今年是张建平正式退休的一年。他把家安在了杭州。

    张建平最后也说了自己的期待:“希望更先进的轰炸机能在不久后到来。”

    轰6K模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