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酒就满脸通红,很多人以为是酒量不好,其实不是哦。年底临近,各公司的聚会又将多起来,喝酒脸红的人,大家都会劝着多“锻炼锻炼”,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是不是多喝喝就能“锻炼”出来?今天(11月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来给大家讲讲喝酒脸红到底是什么问题。
视觉中国供图
几口酒下去,哪怕是低度数的啤酒,马上就会有脸红、心跳加快、头晕的情况。很多人以为是微醺的感觉。其实错了,这些症状与ALDH2 遗传基因缺陷有关。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也就是乙醇,对于正常人来说,乙醇进入人体后会经过两个过程的化学反应,通过相应的酶,先变成乙醛,然后再由乙醛变成相对无毒的乙酸。我们日常吃的醋主要成分就是乙酸。
乙醛脱氢酶2(ALDH2) 的作用就是负责将饮酒产生的乙醛氧化成乙酸。
喝酒容易脸红的人有ALDH2 遗传基因缺陷,ALDH2酶活性显著下降,导致乙醛在体内沉积,作用于中枢神经,人的身体就会出现头晕、脸红、恶心等表现,同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明显增加。
日本和台湾的研究表明,三分之二的食道癌患者是酗酒的ALDH2变异者,也就是缺乏乙醛脱氢酶的群体,并且随访发现,长期酗酒的ALDH2变异者患食管癌的几率是没变异的12倍。
为什么缺乏乙醛脱氢酶的人群酗酒就更容易得食道癌?浙大一院消化内科(一)周辛欣副主任医师表示酒精本身不是致癌物质,其代谢过程中的乙醛与致癌关系密切。
“很多人说喝酒脸红的人,多喝喝就能练出来酒量,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周辛欣副主任医师表示, 一些人刚开始饮酒的时候会出现脸红、心悸等症状,由于长期饮酒的“锻炼”,会产生对乙醛的耐受性,继而大量饮酒,由于乙醛不能被代谢长时间停留在体内,所以致癌风险很高,这些人群反而更容易得咽癌、食管癌。
“不少人喜欢喝烫的茶水或进食烫的食物,这个习惯也要不得。”周辛欣副主任医师表示,我们人体的食道表面覆盖了柔软的黏膜,在接触烫的食物时,黏膜会被灼伤,如果长期反复灼伤这个黏膜,就会导致黏膜发生病变,增加患食道癌的几率。因此消化内科(一)主任沈哲主任医师强调,除了遗传因素外,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以下事情预防食道癌:
不吃过烫的食物;
不吃发霉的食物。发霉的食物中可能含有亚硝胺,而亚硝胺与食道癌有密切关系;
禁烟限酒。吸烟致癌物直接融入唾液被吞咽,与咽、食管接触;同上文提到喝酒容易脸红人群,容易得咽癌、食管癌;
加强营养。蛋白质缺乏时会出现粘膜增生,脂肪缺乏则会阻碍一些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