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中华古典诗词大家、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叶嘉莹先生别号“迦陵”冠名的知名文化赛事——第五届“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全国总决赛结果正式公布,来自温州乐清市建设路小学的语文教师刘微娟获得全国一等奖。本次赛事历时三个多月,参与人次超过20万,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270名选手入围总决赛,刘微娟凭借富有新意的诗词教学从中脱颖而出,成为温州市唯一的入围选手。
刘微娟从事教学工作已有23年,曾获温州骨干教师、温州优质课一等奖、乐清最美教师、乐清市优秀教师、乐清优质课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刘微娟。受访者供图
十天备战决赛
“当得知自己闯入全国决赛圈时,我很惊讶,也很惊喜。”刘微娟称,“迦陵杯”每年举办一次,尽管已有五个年头,但浙江今年是第一次作为赛区组织初赛和复赛,对她来说,诗词讲解大赛还比较陌生。
“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要求参赛选手选取一首诗歌进行讲解。5月底,刘微娟就选取了自己最喜欢、最熟悉的诗词《采薇》,在原来公开课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修改,两天内录制了讲解视频参加送评。历经初赛、复赛、半决赛等环节,从温州市一等奖到浙江省一等奖,再入围半决赛到进入全国总决赛,她一路晋级,成为温州唯一进入全国总决赛的教师。
“恭喜你,进入全国决赛了!”8月12日,乐清市建设路小学副校长柯珂把这个消息告诉刘微娟时,她还在外面旅游,得知这一消息后,她既兴奋又紧张。“我本来心里完全没有底,只是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想不到好消息频频传来。”当天,刘微娟立刻返程回家,开始备战决赛。
从接到比赛通知到8月22日正式决赛,只有短短10天。怎样能在10分钟内把一首古诗完美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对刘微娟来说是个挑战,她第一时间请教了浙江省特级教师牟原喜。副校长柯珂也组建了临时团队,帮助她备战决赛。
刘微娟和同事们沉下心,通过细读文本,挖掘这首诗中更深层次的意蕴情感,对教案设计进行优化。刘微娟介绍,备课的难点在于《采薇》是一首战争题材的诗歌,但是光以一个伤悲的基调来统领全诗,传递给学生的能量是不够的,“我心伤悲”里更有戍边士兵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悲壮之气。如此,这首诗歌才有传承千载的魅力,给人以鼓舞力量。
确定了教学的大方向,团队开始不断地细化教学过程,几易其稿,反复演练。“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的讲解稿改了5稿,从一开始的几百字到一千多字,都是最精华的部分。”刘微娟表示,讲课必须脱稿,面对这不断变化的讲解稿,她每天都要背稿子。一边背一边录音,早晚刷牙时都在听稿,每当发现不合适的表达再继续优化,直到决赛前一天,她仍在酒店里背稿。
最终,刘微娟凭借自身良好的素养,以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解,出色演绎了一堂精彩的诗词课。
总决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用“声”传承诗词文化
此次赛事对教师的古诗词诵、写、讲等能力多方面开展考察,为的就是更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古诗词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在比赛中,刘微娟特意穿插了一段饱含情感的诗歌朗诵,获得带队老师的认可。
从小,刘微娟对戏曲就十分感兴趣,也喜欢吟唱。她曾在2014年去北京闭关学习了半个月的诗词吟诵,其间还听了著名昆曲名家的吟诵课程,了解到戏曲中有许多吟唱的内容与诗词是相通的,其节奏、韵脚、平仄都十分讲究。由此及彼,她认为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充分运用吟诵的技巧感受诗词魅力。
诗词其实并不好教,但是在平长仄短的韵律中,刘微娟总是能找到突破口。“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发音,平仄不同,它们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以平声收尾,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悠长、绵延;而仄音表达的情感更加强劲激昂,如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字铿锵有力,读来让人血脉偾张。”刘微娟称,每次在进行古诗词备课时,她都会带着吟唱的技巧去吟诵一遍诗词,这样可以更好地感受蕴含在诗词里的情感,发现新的解读角度。因此,她在教学古诗词时,会带着学生一遍遍地诵读诗文,让他们也能从中体味诗词的美,感受自然、情感、人生,承其品格嘉言懿行。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就是中华五千年诗词文化的一个小小传播者,能以叶嘉莹先生为榜样,来讲述我们传承千载的诗心诗情是非常幸运的。我也将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传承诗词文化的漫漫长路上继续前行。”刘微娟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