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晚潮|古琴绝响

    潮新闻 叶抒2023-11-03 08:03全网传播量3203
    00:00
    00:00

    杭州花圃莳花广场,有两组雕塑,有古乐器黄钟大吕,也有词曲《胡笳十八拍》。

    看到这组雕塑,不禁想起古琴家王绍舜,他是我们台州老乡,对《胡笳十八拍》颇有研究。

    王绍舜生前潦倒,死后却成了“名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播放过他演奏的古琴曲《胡笳十八拍》。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古琴音像集合型出版物《绝响》收录了78位古琴家,王绍舜名列其中。

    王绍舜是我叔叔相交30多年的朋友,我曾见过一面。

    1980年,叔叔来杭州,说要去拜访王绍舜,让我陪他同往。

    王宅位于武林里,距西湖不足百米。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杭州还比较陈旧。武林里面对武林路,石质台门,古朴、小巧,门楣上阴刻“武林里”三字。入门,院挺大,房子不高,系砖木结构,相当陈旧,估计有些年头了。

    我们七转八绕,绕到一个楼道口,楼梯昏暗,破败,光线极差,踩上去咯吱、咯吱的响,楼道尽,叩门。

    门开,袖珍阁楼,如小孩搭起的积木,六七平方米,尖顶,高处伸手不能触顶,两侧低削难以直腰,室内一灶,一桌,一椅,一床,外加几个纸板箱。

    初见王绍舜,着实吓倒了我,世上竟有如此消瘦之人!枯骨外裹一张人皮,行走西湖边,我担心,一阵风是否会将其吹落到湖里。

    很快,叔叔与王绍舜聊得火热。

    我是晚辈,且初次见面,几乎没有插嘴,只作蛤蟆听经状。

    从谈话中,知道王绍舜不久前被安排在省文史馆工作,月工资50元,他非常满足。说着说着,他激动地从抽屉里捧出一本厚厚的稿子,那是他的倾心之作——歌剧《胡笳十八拍》。他兴奋地告诉叔叔,北京电视台打算采用他的歌剧,他整理弹奏的同名古曲,中央电视台也准备给他录音。他已接到去北京修改剧本和录音的邀请。

    说到此,干瘪的笑脸阴了下来,他的身体承受不了北京之行!

    “死,倒不怕,只是我的心事未了,”他说。

    王绍舜,1924年出生,浙江温岭人。

    旧时,王氏家族名声很亮,前后出了四位秀才,其父王一模,即是其中之一。王一模以坐堂行医为业,善诗文,通音律,吹拉弹唱无所不精。王绍舜年幼时耳濡目染,养成了对音乐戏曲方面的浓厚兴趣。

    王绍舜在温岭师范就读期间,跟温岭县中学高中英语教师王育和学琵琶。他经常借音乐唱片欣赏,倾心古琴的声音,千方百计托人搜罗琴、谱。功夫不负有心人,被他掏到一张清代古琴。

    1937年,抗战爆发,13岁的王绍舜,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温岭青年战时服务团,并担任了该团儿童队副队长。

    1947年春,王绍舜到杭州观成小学任音乐教师。在一次校庆活动中,他自任导演,让学生在文娱晚会上演出《兄妹开荒》秧歌剧。校长获悉该剧来自解放区,大为恼火,将其解聘,他因此失业回家。

    不久,王绍舜化名王文清,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应用美术系,仍然积极参加校内外革命戏剧活动,公开演出《农作舞》《打倒猪狗王八蛋》《茶馆小调》等歌舞,被校内青年军恐吓。

    我叔叔叶光宇在台州医院工作。1951年春,门诊来了一位肺结核病人,年纪与叔叔相仿,瘦骨如柴,高高的鼻梁上架一副高度近视眼镜。此人即王绍舜,黄岩中学教师。

    旧时肺结核叫“痨病”,那时“十痨九死”。因此,许多住院病人都很悲观,唯独王绍舜对自己的病毫不为意,每天与病友说笑,使病房内的沉闷气氛为之一扫。一天,王母来医院看望儿子。叔叔进来查房。王绍舜面对母亲,一本正经地说:“妈,你生了我,但这个‘我’被痨病折磨死了,是医师又把我救活了,所以,医师是我的再生父母!”

    20世纪50年代初,王绍舜曾担任台州专区戏曲训练班的教育股长,其处女作《葡萄烂了的时候》,即创作于此时。

    1953年至1954年间,王绍舜根据《红楼梦》的相关情节,改编越剧《晴文之死》,寄给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剧团一致看好,随即请他到上海加工。

    1955年12月,《晴文之死》在上海越剧院公演。由王文娟与张茵担纲主演,从上海一直演到杭州。

    1956年,王绍舜被调入浙江省剧目创作整理委员会。

    1956年秋,叔叔到杭州进修,两人在湖滨相逢。

    一见面,王绍舜极为认真地告诉我叔叔:“我有爱人了!”

    叔叔闻此很是高兴,“哪里人?在哪个单位工作?”

    王绍舜故作神秘:“到家就知道了。”

    入家门,他就十分小心地从壁上取下一个布囊,慢慢打开绳结,取出一把古琴。此琴乌黑发亮,背部有一枚暗红的印章。王绍舜得意地说:“这是元代古琴家朱致远的遗物,名叫‘致远琴’,古老得不得了。”

    原来他的“爱人”就是这把古琴!

    王绍舜一生未娶,却“妻妾成群”,他曾作诗:“书卷乃吾友,古琴是我妻。琵琶箫笛长相随,犹如大妾小妾从来不分离。”

    在杭州工作期间,他拜访了古琴名家孙慕唐、张味真、徐元白、黄雪辉、金祉祺等,琴艺突飞猛进。他一方面节衣缩食,多方寻求购置好琴;另一方面,孜孜不倦地从事古琴学术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相长,他的琴艺进入了新的境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陈骥

    相关专题
    晚潮: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相关新闻
    温岭首届戏曲专场音乐会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