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浙丽同心·最美统战人丨赵月枝:在研究村庄、县域与大地中把乡土中国推向世界

    潮新闻 通讯员 张弛宇泓 鲍凌艳2023-11-02 09:21全网传播量1118
    00:00
    00:00

    2023年上半年,受缙云县黄帝文化发展中心(缙云县国际人文交流中心)、浙江农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孔子学院)、缙云县河阳乡村研究院邀请,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赞比亚、津巴布韦等10多个国家的40多名留学生代表,以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10位中外本硕博学生一起走进缙云,赵月枝全程3小时用英文为留学生上了一堂“‘感知中国’国情教育”的讲座,引导学生们共同感受乡村中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密码和“红绿”融合共富路的美丽图景。

    赵月枝的老家来自缙云,如今她是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赵月枝先后获达拉斯·思迈斯奖(Dallas Smythe Award)和埃德温·贝克奖(C.Edwin Baker Award),是国际传播学界第二位拥有这两项终身学术成就奖的学者。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卓越访问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中信改革发展基金会咨询委员、缙云县河阳乡村研究院执行院长。

    从村庄中解码民族文化基因

    缙云是赵月枝的故乡,2014年,她创办了缙云河阳乡村研究院,陆续开展了一个个科研项目和乡土文化建设活动,开启了重新认识中国乡村、县域,重构学术主体,探索学术创新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

    缙云河阳乡村研究院创办以来,赵月枝带领团队将家乡河阳村作为农耕文明的一个典型“载体”,深入研究缙云各乡村人文历史,解码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深化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认识,剖析中国乡村巨大变革的深层次因素,先后完成15万多字的缙云烧饼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和书写农民口述历史等,出版《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传播新视野:危机与转机》等作品,探索出了一条从“全球”到“村庄”的学术创新和乡土文化建设的新路,为助推乡村振兴积极贡献文化力量。

    从县域中认识“中国式现代化”

    多年来,赵月枝立足丽水,辐射全国,以少而精的骨干为支点,以核心人员广泛的学术网络为依托,一头撬动“地球村”中的学术资源,一头调动本地的文化积淀来组织和开展工作。

    赵月枝联合学界、新闻界、乡村建设实践者等各方有识之士,成功举办了八届“河阳论坛”和七届“从全球到村庄”暑期班,充分发挥学术平台和民间智库的作用,吸引了包括知名三农专家温铁军、中央党校经济部徐祥临等上百位知名专家学者和数千名缙云本地文化专家、乡镇基层干部、以及国内外高校的青年学者、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围绕中国乡村主题,组织了数百场中英文学术演讲与和论坛报告,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出版和媒体宣传活动,其中,20篇聚焦缙云乡土文化的学术论文亮相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目前,她主编的一部40多万字的河阳乡村研究院成果集《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河阳论坛萃文(2015-2022)》正在出版中。

    从学术中推广乡土中国

    赵月枝通过“从全球到村庄”和“从村庄到全球”的视域转换,积极探寻超越东西方二元对立的途径,努力将“河阳乡村研究院”与“河阳论坛”打造成一个中外学者观察乡土中国的窗口和一个学者以学术和文化反哺乡村的平台。同时,依托自身的国内外学术网络和加拿大国家人才计划 (Canada Research Chair Program),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项目,以及省、市、县人才计划,不断吸引中外学者、青年学生到访缙云。同时,赵月枝以研究院的国际传播与人文交流工作为基础,助力缙云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培育单位(系全市唯一)。

    河阳乡村研究院所创新的跨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形式,既“高大上”又“接地气”,体现了宏观站位与微观切口的有机结合,在为发展有全球视野和乡土立场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进行了有益探索的同时,也对缙云的地方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浙丽同心·最美统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