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作品第一要有故事性,要有人物,还要有独立思想的闪光,能提炼出独特的主题思想。”
“舞蹈是身体所给予的一种反馈,能给人带来滋养、带来美感。通过身体语言,可以看到内心的颤动,看到主角内心的孤独、守望和需要。”
10月27日,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第二批人才计划开班仪式启动。
10月28日至31日,此次人才计划启动了为期4天的集中培训。入选国家精品工程、十一次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盛和煜,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张云峰,著名戏剧理论家、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崔伟,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坚强,国家一级导演宫晓东,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钟浩,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高广健和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鲁引弓等专家,和学员们授课交流。
“1111”人才计划特聘导师 盛和煜:
好的故事要有独立思想
提起盛和煜,他的名字在编剧界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他编写的作品《走向共和》、《汉武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作品三次入选国家精品工程,十一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七次获文化部政府最高奖—"文华奖"、广电总局第26届“飞天奖”最佳编剧奖,首届“曹禺戏剧文学奖,建国70周年全国十佳编剧等各类知名奖项。
“1111”第二批人才计划特聘导师盛和煜为学生寄语
在三个小时的授课中,盛和煜老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他是湖南常德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安排到湘西北慈利山区插队。务农七年,修过铁路,当过公社文化辅导员,办过一份小报,一人完成文字采写和刻板印刷,正是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生活源泉。
“好的作品第一要有故事性,要有人物,还要有独立思想的闪光,能提炼出独特的主题思想。”
“一个好的编剧必须要有逆向思维,什么是逆向思维?任何的记录都是为创造而设立的,任何的记录都是为打破而设立的。”如何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盛老师在课上将自己的编剧经历一一分享给学员们。
三个小时的课程下来,大家都意犹未尽,表示在盛老师这样的导师身上,更多感受到大家风范。当年,他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一步步走到现在,他的格局、他的气度、他的境界是怎样练成的,他是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动力,这些宝贵的经验将成为大家今后艺术创作道路上的“光“,照亮前行的方向。
“1111”人才计划特聘导师 张云峰:
通过身体语言看到主角的内心世界
张云峰,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作为舞台艺术的“先锋者”,北京高校教学名师,他创作的舞蹈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一等奖,全国“荷花杯”舞蹈比赛优秀剧目创作奖。
“1111”第二批人才计划特聘导师张云峰为学生寄语
他在开班上回望自身的成长经历:从部队、剧团走入北京舞蹈学员,既师承于此,也耕耘于此,他的国内教育为他奠定了以中国文化为底色的创作之路。2022年12月19日晚,国家大剧院和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出品的国家大剧院建院十五周年直播周特别节目首场演出——由张晓梅、张云峰执导的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云端上演,反响热烈,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对于舞蹈语言的建构,他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舞蹈是身体所给予的一种反馈,能给人带来滋养、带来美感。通过身体语言,可以看到内心的颤动,看到主角内心的孤独、守望和需要。”
学员们感叹,张老师的课犹如一堂丰富的精神食粮,告诉大家什么是舞蹈语言的底层内核和底层逻辑,如何通过一个个作品传递出真善美和向上向善的舞蹈美学,鼓舞大家迈向朝气蓬勃的创作之路。
黄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