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日晴好,这样的好日子最适合杭州人忙里偷闲了。赵女士约了三位女同学午餐,见面时收到一份意外的惊喜小礼物:施女士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兜橘子。数量不多,就七八个;有大有小,半青半黄,但是一句“我家院子里自己种的”,就让人非常好奇,想要马上尝尝是什么滋味。“好吃”,“清甜,只有一丝丝酸,正好”,姐妹们纷纷捧场,让施女士很高兴,也让大家都觉得比买来的更有诚意。
家里有院子、有露台或天台的读者之中,喜欢培育蔬菜瓜果的大有人在呢,这也是一份乐趣。读者蒋先生也想给我们送惊喜,“我家种了七种橘树,都已经挂果了!等熟了能吃的时候,我摘了送你们尝尝。”
七种橘子!
蒋先生说:“柚子、文旦、葡萄柚、代代果、红美人、沃柑、香水柠檬,都是芸香科柑橘属的,我说是七种橘树,没错吧?能吃的就有五种。”
看了蒋先生发来的桔树照片,潮新闻记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水果店容易区分这七种果子,但是辨认果树和枝头的果子是不是就没那么容易?如果能上门去认识一下这七种柑橘属果树,说不定蛮有意思。
蒋先生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蒋先生的家在杭州城西,他住一楼,所以有个院子,绕着房子刚好有一条可供散步的小道。
马家柚
香泡(文旦)
院门两边一左一右是两棵比较高大的果树,抬头看,已经果实累累,一片嫩绿。看果子这么大,当然是柚子或者香泡了,但是具体是什么品种记者还真确定不了。
蒋先生给我解惑:“左边这棵是马家柚,味道不错;右边这棵是文旦,我们浙江人习惯叫香泡。”果子的数量太多了,蒋先生说,吃也吃不过来,送也送不完,最终是放在家里当空气清新剂用。
沃柑
沿着小道一拐弯,右边是一棵高高的“橘树”。一开始,我没认出来是沃柑。
“是不是因为沃柑是橙子和橘子的杂交品种,所以它的果树是像橙树那么高的?”我问。
蒋先生说,“橘树都能有2米高啊,只不过可以人为控制,矮化一些,你等下看我的另外几种都是比较矮的。”
沃柑,它可是柑橘类水果里的明星,好吃而且是春橘,跟丑橘一样出现在春天。晚熟型的沃柑在早熟蜜桔、当季的柑橘之后上市,延长了我们能吃到甘美的水果的时间。
蒋先生告诉我,“这沃柑要年后才好吃,我的经验是不经过大雪的滋润就不甜,当然,也可能是我个人的胡说八道。不过沃柑确实可以挂枝很长时间,一直到明年春天。过年时我通常会剪一大把带果的枝条当插花,放在公司的大厅里也蛮好看。”
我看了他手机上的旧照片,好奇地问:“你剪掉这么多?第二年还能结这么多果子吗?”
蒋先生说,“果树就是要修剪啊,剪掉越多,它长得越旺嘛。”
沃柑“插花”
已经认识了三种要抬头看的高大桔树,接下来另一排矮一些的桔树有四种,都是一人高。枝头的果子们绿油油的,充满了生命力的样子。
香水柠檬
我依然只认出来柠檬这一种,另外三个看上去似乎都是大小不同的“橘子”。
蒋先生揭秘:在当时,表皮光亮、颜色浅一点的是葡萄柚,颜色深绿一点的是“红美人”橘子,“脑门”上有个小揪揪的是玳玳果。
玳玳果
成熟后的玳玳果
葡萄柚
“青少年”时期的红美人橘子,还没变红呢。
橘子们一天一天长大,一点一点成熟,应该很令人期待吧。
不过,才过了没几天,蒋先生的喜悦就变成了有点烦恼:刮风下雨天,橘子掉了几个!
再过了几天,不好,不速之客络绎不绝,嗡嗡嗡的果蝇来跟他抢橘子了!
“发现的时候,果蝇已经叮掉了好几个橘子。”
蒋先生紧急上网订购了环保的捕蝇板,一片一片绑在橘树上。它自身的亮黄色会吸引多种小飞虫,板上的胶会黏住虫子。
绑上了黄色捕蝇板的橘树们
架不住果蝇太多啊,还神出鬼没。
香水柠檬
“太可恶了!果蝇叮过以后,损失最大的就是’红美人‘!”蒋先生统计发现,“表皮上看起来就很不起眼的一个小疤,实际上里面都烂光了。”
为了抢救剩下的“红美人”橘子,蒋先生赶紧又去买了纸袋,把剩下的橘子都套起来保护好。
红美人
蒋先生说,他的这七棵果树都是2021年在花木市场买的,移栽过来以后,很是花了一些心血才成活,当年就收获了橘子,去年也很顺利,没想到今年在“果蝇战争”里吃了个大亏。
记者曾经采访过经营果园的滕先生,于是就帮蒋先生去问了一下“为什么”和“怎么办”。滕先生告诉记者,果蝇大肆光顾“红美人”,第一是说明蒋先生的“红美人”培育得好,比较甜;第二呢,因为今年秋天特别暖吧,果蝇的最后大狂欢时间也延长了,加上产卵的需要,这个扑腾的劲儿就比较大了。要说“怎么办”,“家里只种几棵树的市民可以只用蒋先生这些方法,面积大的果园一般就得打药了。打农药的话有效时间长一点,打敌敌畏之类杀虫剂的时效就短一点。不要过于担心,其实,对农药和杀虫剂管控得好,水果的食用安全也是有保障的。”
截止记者今天发稿,可惜了蒋先生的“红美人”啊,全军覆没了。要想品尝他种的红美人,要期待明年秋天,“植物大战果蝇”,再来过!
为啥蒋先生家里种这么多种柑橘属果树呢?
聪明的读者可能已经联想到了!对,这位蒋先生,就是我们写过的收了几百斤陈皮给女儿存起来当嫁妆的蒋先生。我们写过他亲自去广东新会收柑的故事,也写过他在三伏天里自己跑上跑下晒柑皮和陈皮的故事,我们还约定:以后有机会一起去新会走访柑园,看看“陈皮”的前世今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