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9毛钱摘一斤毛豆,这钱很轻松就能赚?潮新闻记者现场体验

    潮新闻 记者 杨云寒2023-10-31 11:12全网传播量5.3万
    00:00
    00:00

    眼看着家里60多万斤毛豆大丰收,杭州钱塘区90后小伙俞杭却发了愁。

    因为10月底杭州天气热得异常,采摘周期缩短了,毛豆来不及采摘……

    微信图片_20231031183807.jpg

    采毛豆现场 潮新闻记者 杨云寒 摄

    昨天(10月30日),俞杭向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帮求助,希望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能多招一些采毛豆的人才,“工资日结,集中30人以上早晚专车接送”。(采不完根本采不完,60万斤啊,90后小伙急招各方“采毛豆人才”

    报道发出后,效果如何?是否依旧缺人?

    今天一早,潮新闻记者再次来到现场,一探究竟。

    来问的人多起来了,他却拒绝了不少人

    早上8点半从城西出发,乘坐地铁8号线到冯娄村站,又拿着俞杭提供的导航地址,乘坐网约车在无名小路上兜兜转转,记者终于赶在10点半前来到他位于江东五路苏台高速西侧的毛豆种植基地。

    微信图片_20231031183756.jpg

    采毛豆现场 潮新闻记者 杨云寒 摄

    眼前是一望无垠的农田。

    记者很快看见一块20多亩的毛豆地。地里的毛豆已被收割干净,堆成了几十个小堆。

    每个小堆前都有人围坐,三两成群,捧着麻袋和水桶采摘豆子。

    “你是来采访俞杭的记者吧?他上午正好在萧山办事,马上就到……”等待中,记者见到了俞杭的父亲俞柏夫。

    他笑盈盈地招呼记者,还介绍了这里的基本情况。

    “昨天这里收割了一半,今天有130多人,已经收了8000多斤,下午再收2万多斤,这20多亩就收完了。”但是,对于俞杭来说,这只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阶段性胜利”,因为他家今年一共承包了两个毛豆种植基地将近600亩毛豆。

    种植的毛豆主要2个品种。

    目前正在收割的叫“6月半”,一共200多亩。等“6月半”收割完,余下300多亩的“64”毛豆也就差不多成熟了。

    微信图片_20231031183802.jpg

    采毛豆现场 潮新闻记者 杨云寒 摄

    “今年天气太异常了,要是能凉快一点,毛豆老化的速度慢一点,每天七八十人也是够了。”俞柏夫叹了一口气。

    谈话间,俞杭姗姗来迟。

    他面带歉意地跟记者点点头,便接过了父亲的话茬。

    俞杭说,求助报道发出去之后,联系他的人确实多了。“感兴趣的人不少,想过来体验,但又嫌位置太偏僻。”当然,更多的是从事人力资源的中介,想从中赚取差价,都被俞杭回绝了。

    面对记者的不解,他解释,今年毛豆行情不太好,像“6月半”,市场单价从去年的每斤2.7元降到1.8元,“64”毛豆的单价预计跟去年持平,基本在2元一斤,所以人力成本只能控制在每斤0.9元之内。

    “大家赚的都是辛苦钱,找了中介他们赚得更少了,不能让他们吃亏。”

    至于目前在地里帮忙的,除了同村的乡亲们,还有住在附近村镇的居民。他们基本上是经亲友介绍,过来帮忙的。

    正聊着,有工人结束了采摘作业,手拎着板凳,背着满满一麻袋毛豆,往田边走来。

    招工的要求很“佛系”,这两天新人多了

    这位工人姓冯,40来岁,四川人,在钱塘区务工。今天是他第一次来这里帮忙,与他一起的,还有妻子杨女士,以及大舅子杨先生两口子。

    “这两天刚好闲着没事做,听我大舅子说这边有活干,就一起跟着来了。”冯先生将麻袋缓缓搬至田边的水泥地上,擦了一把汗对记者说。

    一旁的杨先生说,他们凌晨3点多就起床了,来到这里后一直忙到中午,两家人一共采摘了3大袋毛豆。

    “辛苦肯定是辛苦的,干工作哪有不辛苦的。”杨先生笑了。

    微信图片_20231031183810.jpg

    采毛豆现场 潮新闻记者 杨云寒 摄

    俞柏夫赶过来,对杨先生一行人采摘的毛豆现场称重,随后当场从钱包里抽出几张百元大钞,塞到对方手中,然后把几麻袋毛豆搬上三轮车。

    杨先生一行人心满意足。“明天我们还会来的。”临走时,冯先生对记者说。

    “每天会新来20多个。”一旁的闫大伯一边说着,一边埋头摘毛豆。

    他和老伴都是“新杭州人”,在附近的村子里住了好多年。在他的印象里,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有人介绍他们来地里帮忙干农活。

    一天下来,老两口能赚几百块钱。他们觉得,俞家人出的价格非常公道。

    微信图片_20231031183813.jpg

    采毛豆现场 潮新闻记者 杨云寒 摄

    “能有活干有钱赚,还不满足?”闫大伯说完,继续埋头干活。

    俞杭说,他们对于来干活的人,要求有点“佛系”。

    唯一的要求就是采摘的时候能干净仔细一些,能把豆荚和茎叶分开。

    工时和数量没有要求。

    “我们每天凌晨3点开始,下午4点收工,这个时间段什么时候想来都可以,走的时候称重算钱就好,能采多少是多少,这个完全随意。”

    他说,特别欢迎杭州市民空闲的时候带家人来田里免费体验采摘毛豆的乐趣。

    记者体验摘毛豆,15分钟摘了2斤

    摘毛豆有乐趣吗?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看着工人们在田间埋头作业,记者的好奇心也被点燃了。

    “能来体验吗?”

    “没问题,欢迎!”

    随后,俞杭带着记者来到一小堆毛豆梗前,还塞给记者一只空麻袋。

    记者蹲下身,左手抓住一株毛豆枝干,右手抓着生长出来的豆荚,一枚一枚地往外掰。

    微信图片_20231031183816.jpg

    记者采到的毛豆 潮新闻记者 杨云寒 摄

    明显能感觉到,豆荚与枝干连接比较紧,摘的时候手腕需要用很大的力。

    “是不是有点吃力?”观察了记者的动作,俞杭笑着问。

    记者点点头。

    “你可以把它放平,一手抓着根部,另一只手抓豆荚反方向摘,像这样……”

    俞杭给记者演示。

    果然,省力不少。

    15分钟,记者摘了不到5株毛豆,共计2斤多一点。与此同时,坐在记者对面的闫大伯已顺利地摘完了十几株。

    摘完多少株毛豆,才可以装满一整袋麻袋?

    这个问题把俞杭问住了。“确实没有数过。”

    下一波收割在路上,这边依旧很缺人

    接下来,俞杭这边还缺人吗?

    答案依旧是一个字:缺。

    “6月半”毛豆预计这两天基本可以收割完,但“64”毛豆的收割后天就要开始。

    收割的周期,同样只有三五天。

    对此,俞杭有了计划。

    微信图片_20231031183823.jpg

    采毛豆现场 潮新闻记者 杨云寒 摄

    “明天(11月1日),我打算先采摘4000到5000斤‘64’毛豆,送到市场上,看看反响怎么样。”

    如果反响好,目测当天就能收到大量订单。

    “这样的话,我们需要在短期内招募大量人手。”按照目前的进度看,一天至少需要300人。

    如果反响不好呢?

    俞杭说依旧需要人手。

    “农作物种在地里,肯定要按时收割。”

    卖不掉的就收罗起来,放进冷库。

    当然,他最希望来年的天气能正常一些,不用再承受这种“幸福的烦恼”。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