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对外印发《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紧接着10月31日上午,2023湖州民营企业家暨浙商数字周开幕。
在发展民营经济、打造营商环境这件事上,湖州向来抓得紧、看得重。
湖州作为一座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城市,提出打造“企业最有感”营商环境,让企业可感可及,2022年度湖州营商环境“无感监测”综合指数居浙江第2位。
抓住企业家这个“牛鼻子”
营商环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生产力,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竞争力。
在湖州,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70%以上的GDP、80%以上的税收和出口、90%以上的就业岗位。平均每7个湖州人里就有1个老板,23个湖州人里就有一个人创办企业。
图源 视觉中国
如何让企业家们最大化感受到创业的良好氛围?
湖州提出打造“企业最有感”营商环境,将“我要怎么做”的思路,转变为“企业想要我怎么做”“市场需要我做什么”,努力让民营经济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
“每年给民营企业家过节是湖州一个创举,去年是第1届,今年是第2届,以后还将持续办下去。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出尊崇企业家、礼敬企业家、褒奖企业家的强烈信号。”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在开幕式上表示。
什么才是“企业最有感”?湖州也给出参考答案。
要让企业家在湖州创业最有获得感,通过营造尊商亲商安商的氛围,做到真正理解、尊重和礼遇企业家,让每一位深耕湖州、干事创业的企业家都能成为湖州改革发展的“座上宾”;
在湖州办事最有体验感,通过时时刻刻处处为企业着想,提供增值超值的政务服务,便捷高效的办事体验,让企业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在湖州创新最有活力感,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相结合,构建高质高效的生态圈层,融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为企业发展打开全新空间。
在湖州发展最有安全感,通过强化公平公正的法治保障,确保企业正常经营不被干扰、守法经营不被处罚、正当权益得到保障。
在湖州生活最有归属感,通过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让企业家既能大展才华、逐梦圆梦,又能安居乐业、舒心生活。
“在全国上下都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湖州抓住了企业家这个‘牛鼻子’。”著名媒体人、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说。
在他看来,企业家像是一种植物,在好的环境里,生长速度会比较快,反之可能会因外部环境等因素而变得不活跃,“湖州花大力气打造‘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正是比其他地方更加深刻地洞察到了企业家的特质”。
让每个载体都具体可感
“企业最有感”,不是空对空的口号。
湖州市委主要领导曾讲过,“企业最有感”有五个特性:
一是具体的,二是形式和内容并举的,三是无感的(通过政府的“无感”服务,不断增强企业的“有感”体验),四是全方位全过程的,五是有回报的。
没有内容的形式,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形式。在湖州,“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金名片。
自2022年6月8日起,湖州创设了周三“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周三,恳谈会都会如约而至。市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轮流主持,市县联动同步开展,企业“报名+点名”参与,问题当场交办,两周内给反馈。
图源 视觉中国
截至10月25日,全市已联动召开周三“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62期483场(其中市级62场、区县421场),参会企业家3731位(其中市级726位、区县3005位),收集交办问题4881个(其中市级1024个、区县3857个),满意率99.36%。
可以说,“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这样一个载体,不光是具体的,也是形式和内容并举的,更是全方位全过程的。
面对面的交流、解决问题,不光让“企业最有感”,也能给予企业家更稳定的预期。
除了“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湖州还创新推出“12345营商环境投诉专线”“创业会客厅”“浙商企业健康体检”等载体,让“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真正具体可感。
营商环境好,企业发展就好,政府和城市的形象也会“水涨船高”。
2022年度,湖州营商环境“无感监测”综合指数居浙江第2位,每周三“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获评“创新中国”工商联(商会)工作最佳案例、是全省地级市唯一。
如今,湖州已经建立起“1236”营商环境工作体系,通过具体的载体,打造“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
其中“1”就是设立“湖州民营企业家节”;“2”就是建立“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和“营商环境月评议”两大载体;“3”就是确立企业有感、政府有为、协同有力三个主攻方向;“6”就是扎实推进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工作保障等六大重点任务。
争创国家营商环境专题试点城市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浙江提出的三个“一号工程”中,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战略地位。
对湖州来说,优化营商环境,是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
从去年首设“湖州民营企业家节”、首创邀请企业家为政府部门打分颁奖,再到今年10月9日发布《湖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湖州的初心一直没变:为广大企业家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湖州深知,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候鸟经济”,哪儿气候好,要素就往哪儿跑。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全面提升高端要素的吸附力,让“流量”变成“留量”,更好地厚植发展优势、抢占未来先机。
瞄准办事便捷“增值化”,湖州让政务服务更有感。
“政策一键兑”服务平台实现惠企资金直达快享,累计兑付116.4亿元、惠及企业7000余家。比如永兴特材公司,获评“金象金牛”企业后,无需再申报即获100万元财政奖励;中跃化纤公司纤维智能加工项目1000万元财政补助5个工作日到账。
瞄准要素保障“蓄水池”,湖州让投资落地更有感。
一直以来,湖州全市“一盘棋”,统筹环境资源、土地、资金等要素,重点保障大好高项目,变“项目等指标”为“指标引项目”。
同时大力培育八大新兴产业链,融通供应链、做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打造“迁不走”的产业生态,为企业打造高标准的营商环境“硬支撑”。
图源 视觉中国
营商环境好,企业投资更放心。前三季度,湖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7%,增速今年首次突破两位数,快于全省2.2个百分点。
这启示湖州:抓营商环境,做实了是生产力,做久了才是竞争力。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止境。如今,湖州已有新谋划——以“157N”工作模式全力打造“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争创国家营商环境专题试点城市。
其中,“1”是指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抓手,推进“民营经济32条”融合落地,引领撬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这一主线任务;“5”是指系统优化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7”是指在湖州市打造7个区域特色营商环境;“N”是指推动各专项行动落地落实。
营商环境向阳开,政企同心向未来。我们期待,在“企业最有感”营商环境下,湖州开创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