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在宁波余姚阳明故居广场上,三声悠远浑厚的钟声,敲开了一场隆重的礼贤仪典。
今年是一代旷世大儒王阳明诞辰551周年。
王阳明,中国文化史上绕不开的“大家”。近年来,全国不少城市打出阳明文化“城市名片”,每座“阳明过化之城”都致力于深度挖掘王阳明与城市的渊源,再塑文化地标,掀起一波波阳明文化传播热潮。而当下讲求辨识度的时代,让阳明文化充分发挥出时代价值、指导城市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吴大庆 摄
余姚是“阳明故里”,也是全国“百强县”,在探索文化与经济如何互相打好“辅助”上,早已久久为功。今年的“阳明文化季”期间,余姚就有多张关于阳明文化“活化”利用的“新王炸”亮牌——
文化基因解码结新果
2023年5月,作为宁波市重大历史文化项目——“姚江书院综合体”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8亿元,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包含姚江书院、王阳明纪念馆、书院学舍等,预计2026年建成。
“姚江书院”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是明末清初浙东地区传播阳明心学的“大本营”,后逐渐衰落、拆除。
在业内专家看来,“大手笔”重建姚江书院,正是余姚保护、传承、解码阳明文化的一笔“浓墨重彩”。重建后的“姚江书院”将与王阳明故居、王阳明纪念馆、姚江书院、书院学舍形成四位一体的格局,其中姚江书院和王阳明纪念馆定位为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的展示、弘扬、研学之处,与王阳明故居相辅相成,书院学舍酒店则定位为文物本体展示以及配套服务设施。
“也就是说,通过姚江书院整合弘扬阳明文化和姚江文化,既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对外输出,又提高文化辐射力和软实力。”余姚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余姚解码阳明文化的“大手笔”远不止此。
吴大庆 摄
不久前,全国十大阳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成果在余姚发布,余姚的“阳明古镇一期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榜上有名。该古镇打造了全面讲述余姚阳明文化发展史的心迹馆,设计了一系列姚江文化主题景观,创建了“阳明初心”文创品牌与自营实体店,并于2020年3月成立了余姚市阳明文化书院。书院聘请浙江大学教授出任院长,还积极联动全国各界专家资源、开发阳明心学课程、编制发行相关期刊书籍、筹划阳明文化研学线路,为街区建成之后定期开展大型研学活动、文化沙龙、网络微课堂、《传习录》导读研修、全国阳明史迹保护研究联盟活动等文化工程奠定了深厚基础。
余姚不断加码“阳明文化地标”的挖掘工作,建设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检索便利的阳明文化资源库,培育本土的阳明文化专家并出版专著及学术成果,让一大批文化遗存“整装再现”。
比如,在今年的余姚阳明文化季期间,由浙江省儒学学会名誉会长吴光教授领衔编撰的《王阳明大辞典》将进行预发布,展示大辞典的编撰大纲、框架和大致内容。这个启动于四年前的阳明文化解码工程,也意在更深入研究阳明先生的一生其及精神世界。此外,余姚市社科联秘书长谢建龙也将发布《王氏通谱》关于《姚江秘图山王氏家谱》部分的最新研究成果。
阳明心学走出“跨界”新路
宁波余姚龙泉山脚下的“肯德基龙山店”,余姚人都不陌生,1996年开业,是余姚首家肯德基,至今已营业27年。
可就在今年的4月26日,这家“老牌”洋餐厅店换上了“新衣”——全国首家阳明文化主题餐厅,也意味着“洋餐厅+阳明文化”的新式组合正式亮相。
吴大庆 摄
走进这家阳明文化主题餐厅,随处可见王阳明先生的Q版卡通形象,以及王阳明金句。这些极具余姚阳明文化内涵的设计,打造出古今时空相遇的感觉,让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阳明文化的魅力。
这家主题餐厅正是余姚积极推动阳明文化“跨界”融合转化的缩影。近年来,为充分挖掘“阳明文化”中蕴含的全产链价值,放大阳明文化的“溢出效应”,余姚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搭建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大载体、大平台,以文化赋能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文化“跨界”的新路子。
余姚一些传统产业也借力阳明IP走红。
“红传服饰”是余姚本土原创服装设计品牌,该品牌选择阳明文化等最具标识、符号感的本土文化予以深度挖掘,以“良知·衣礼”为品牌形象,紧扣阳明心学文化这一精粹,回归“本真”,将“事上练”、“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始终贯穿于产品研发的每个细节里,并进行场景化的营造。 比如,“红传服饰”将阳明古镇标志景色以水墨描摩在衣服上,巧妙融入到系列产品中,一针一线都注入阳明“匠心衣礼”内涵,致敬圣贤精神。
“红传服饰”创始人康珊娟很有感触:几年前,她的工厂还只是批发为主的普通制衣厂,而今的“阳明服”一件卖到二三千元,已在全国二十个城市开出高端实体店,年产值近千万元。
吴大庆 摄
“何记面馆”是本土网红餐厅,一碗黄鱼面,肉嫩面滑,汤浓味醇,让长三角一带许多人的舌尖难以割舍,饕客们喜欢称它为“知行合一”面,因为,一碗面做了二十多年,功夫与心力早已化在细节处。几年间,“何记面馆”已经开出第三家、第四家分店。
而做为“阳明文化”跨界赋能的最大商业体——“阳明古镇”,总投资139亿元、总规划用地面积1679亩,整个古镇也依托大量的阳明文化要素“圈粉”带来人流,其中,人气最旺的要数40余个摊位组成的“阳明心集市”,开业至今古镇已带动消费3亿元。
当代“阳明”荡漾青春气息
一盏《格转》由王阳明故居的窗格“组成”可变形的“心灯”;一把《墨莲》将王阳明“涤荡内心”的思想巧妙转化成“毛笔伞”……
作为今年阳明文化季的重磅活动之一——“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命题专项赛暨第一届“阳明文创”全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即将开赛,获奖作品可“出使”意大利米兰设计周。
“我们希望用更多艺术化、时尚化的表达推动阳明文化焕发‘年轻态’。”作为发起方之一、余姚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宁波等城市打造时尚文化旅游新高地。如何以“年轻”方式打开阳明文化的瑰宝,吸引年轻人亲近、传播阳明思想,也成了“阳明故里”余姚多年来积极探路的新方向。余姚深入实施“阳明故里 心学圣地”建设工程,一手抓阳明故居、中天阁等文化遗迹的系统梳理修缮和解码内涵等基础工程,一手抓阳明文化“年轻态”活化工程,将实现古与今、中与西、虚与实、功能与潮流的交汇融合,赋予阳明文化全新的生命力。
“年轻态”需要年轻人,余姚一大批年轻人正用自己的方式“托举”阳明文化。
余姚王阳明故居新添了一批创意灯具——由宁波诺丁汉大学工业设计专业13盏带有阳明哲学思想的“心灯”展出在阳明故居的各个角落。为纪念阳明先生,宁波诺丁汉大学与余姚王阳明故居联动打造了一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灯光设计展。现场,所有灯具点亮的时刻,历史的沧桑和现代科技瞬间融为一体,让几百年前阳明先生“吾心光明”与“知行合一”的智慧穿越时空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不久前,余姚中学新高三学生张烜滈创作的第13首“阳明曲”《心之所向》,录制完毕,“这天本无涯,这海亦无角,这心若坚毅,这心自会生翼……”颇具说唱风的歌词和动感的曲调,“唱”出少年心中的“阳明智慧”,爆火校园。
近期,宁波明邦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策划拍摄的系列短视频《王阳明小故事》即将上线,一集一个小故事,打开阳明文化的“可视化”窗口……
据不完全统计,余姚众多的“阳明文化产品”中,近八成出自年轻人之手,让余姚的当代“阳明”荡漾出浓浓的青春气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