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江谭 |一场人才盛会背后的发展“雄心”

潮新闻 监制 范波 审核 邬敏 本期撰文谭主 邬敏 通讯员 张妙婕 高磊2023-10-31 05:57全网传播量3182
00:00
00:00

当青年之城遇上青年人才,革命老区遇见新兴产业,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日前圆满落幕的“好年华·聚丽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双选会,或许能给出答案。

透过这场初秋时节举行的大学生双选会,往前回首,能看见丽水多年来的引才工作开出了“花”,结出了“果”;往后眺望,能看见山区市怎样的引才策略和发展雄心? 

此番,丽水的“新朋友”,来了!

翻开地图,从西北往东南方向看,G2039次列车从武汉到丽水,穿越三省,跨越700余公里;从西往东看,G2314次列车从长沙到丽水,穿越三省,跨越800多公里。这两趟列车,有着共同的目的地:丽水!

10月27日,18时20分,日已西沉,夜色笼罩着丽水高铁站的站台,从长沙驶来的G2314次列车一路向东,在武汉开来的G2039次列车抵达后的3个小时左右,缓缓驶入丽水站。

早已等候多时的丽水市人社局干部、工作人员和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连忙上前迎接,笑脸盈盈间,热情迎接着背着行囊、远道而来的近千名高校毕业生。

这一张张“青春面孔”,他们为何而来?跨越数百公里,为的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双选会上,那“令人心动的offer”。

作为丽水引才的重要平台,双选会发挥着重要功能:精准引进各类高校毕业生及急需紧缺人才,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多年来,丽水的引才触角不断在延伸。今年丽水“重启”武汉专列,首次与湖南、福建等人才合作机构及高校深入对接,增加长沙专列,为城市合作、校地合作的人才版图添上新的“地标”。

来看今年参加的高校和人数,全国近300所高校、大学生1万余名。这1万余名大学生,学历结构覆盖专、本、硕、博,专业大多属于丽水市重点产业紧缺专业。

来看今年丽水参加的企业和提供的岗位,1000多家优质企事业单位,精心推出岗位1.6万余个;来看今年的岗位薪资,年薪10万元以上的岗位达到三分之二,最高年薪超90万元。这个绝大多数人颇为看中的“硬杠杠”,今年再加码,较去年最高年薪超60万元的标准,再上了一个新高度。

不难看出,丽水揽才的决心及对青年人才“舍得下本”的态度。

在万名大学生当中,有名校博士生50余位,他们大多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院校以及名古屋大学等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学校。

不难发现,丽水对于高端人才需求之迫切。

“丽水目前处于高新技术产业和半导体产业飞速发展阶段,对人才需求量很高,学校很多老师既是学校的讲师,又是丽水企业的技术骨干。”丽水学院副校长蒋黎红介绍,丽水学院作为百年学府,全校有400多名博士教师员工,占教师比例50%。今年学校计划招聘高层次人才100余人,涉及生物与医药、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等数十个学科与专业。

丽水所抛出的就业“橄榄枝”,释放出的人才需求信号,磁吸着不少博士生跨越大洋、跨越山海,奔赴而来。名古屋大学博士生李京霞选择买了机票专程回国,专门赶这一次一年一度的双选会。她说,“我的专业是植物遗传育种学,丽水植物资源和种业资源丰富,不仅有云和梯田,还有国家水稻分子育种中心,当地的好生态跟我的专业和科研方向很契合。”

作为丽水招才引智的重要品牌,全国大学生双选会已经成为丽水一张城市“名片”。多年“打交道”,丽水已与全国70余所高校及38家知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人才金桥”合作机制,畅通引才渠道。湖北人力资源中心党委书记李士凌则是丽水的“老朋友”,一到丽水,便觉格外亲切。他说,武汉高校资源丰富,是各类人才集聚之地;丽水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好,是人才需求旺盛之地,双方形成一个很好的优势互补。丽水已成为湖北高校毕业生到浙江就业的首选目的地。

丽水全国大学生双选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每年都在实现迭代升级。三年来,线下线上累计接洽高校毕业生40万人次,接收简历4万余份,当场达成意向超过1万人。 

半导体,是此次双选会的一大全新“关键词”。

本届双选会,首次开展半导体专场招聘会、半导体产业研学实践等系列活动,全市20家半导体企业齐齐“登场”,推出100—500个岗位,邀请500名以上全国半导体行业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来丽水,当“青春合伙人”。

为何是半导体?这要说说当地的产业结构。在这座奋进的革命老区,除传统产业外,正加快培育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五大主导产业集群,打造1个千亿级、3个五百亿级、15个以上县域特色百亿级产业链。

纵观全省,半导体产业迅速发展,已逐步形成以杭州、宁波为引领,嘉兴、绍兴等地协同发展的“两极多点”的产业发展格局。

山区要发展,关山阻隔。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身处浙西南山区,丽水在高端项目招引等方面并不具备先天优势。

从区域位置来看,相对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而言,要发展半导体这项新兴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配套产业链、人才科技支撑等方面也相对不足,从无到有打造一条半导体产业链,绝非易事。

但思路一变,天地宽。丽水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丽水,北承长三角,南接海西区,下连珠三角,是名副其实的沿海腹地、内地前沿,是长三角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创业热土。”

丽水,以出山看海的思维,勇蹚新路,前瞻精准布局半导体全链条产业。2019年以来,丽水抢抓国家集成电路发展“窗口”机遇,把产业创新发展的目标瞄准了正在经历技术进口替代的半导体产业,将其作为改变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动能的重大战略举措,将半导体作为当地五大主导产业之首重点打造。

短短4年时间,特色半导体产业从零起步、从无到有,目前已经形成了浙江省第二条组链成群半导体产业链,成功吸引珏芯微电子、旺荣半导体、同创特材、晶睿电子等代表性企业、头部企业落地丽水,形成了以丽水经开区为核心,莲都、缙云为两翼,松阳等为补充的“一核两翼多点”的“芯”产业布局。

丽水,累计引进半导体项目33个、总投资近600亿元,成功纳入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迅速向着全国外延片主要研发生产基地、世界级超高纯钽材料生产基地的目标迈进,被业界誉为革命老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动例证。

在这场抢占半导体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科创行动中,颇具潜力的新兴产业,刺激着旺盛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双选会推出的半导体专场系列活动,便是推动优质人才资源向半导体产业集中,让专业智慧充分涌流之举。

不仅仅停留在浅层次认识,而是要深层次触摸产业发展脉搏。以产业研学之名,200余名半导体专业高校毕业生赴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园区知名半导体企业,通过数字沙盘、数字影院、VR虚拟现实、互动多媒体等高新技术手段,近距离了解丽水半导体产业历程。  

双选会是人才招引的一招妙棋。双选会之外,丽水也展开了引才新布局。

为引育更多高层次人才,丽水专门开设“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行动”计划半导体产业专场,且不设名额限制。去年以来,已累计引进落地半导体领域A类及以上“绿谷精英”项目11个。

锚定半导体产业发展需求突破关键技术和紧缺人才,丽水也在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形成标志性项目虹吸效应,让更多科创“智囊团”迈向项目“合伙人”,让“最强大脑”在丽水“多点开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透过园区、透过企业、透过高校毕业生的双眸,不难发现,当前的丽水正锚定特色半导体全产业链赛道,在产业平台提级、人才提量、服务提质等方面全面发力,加速政策赋能、改革赋能、平台赋能、聚才赋能、增技赋能,努力实现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的有机融合,加快打造半导体创“芯”高地的决心。

关于发展,“人才”是提及频率超高的词汇,对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山区市而言,觅得更多适用型良才,尤为重要?

丽水引才的脚步,多年来从未停歇。一组数据,可以验证:近五年全市引进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16.24 万人,人力资源总量年均增长20%。

布局人才版图,重在明晰线路。

丽水在体制上“升格”。引才机制活,人才自然来。丽水以“产业定位科技、科技索引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基本逻辑闭环,率全国之先将人才工作和科技工作“合二为一”,编制出台《丽水市人才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暨产业发展人才科技支撑规划》和《丽水市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科技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丽水市促进人才科技融合发展条例》立法工作,实现人才工作和科技工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丽水在战略上“升级”。丽水把“双招双引”确立为战略性先导工程,市县合力、跨山统筹,进一步壮大“两山”发展人才创新创业队伍。2022年度,国家海外引才计划入选7人,超过历年总和;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2人,省海外引才计划入选9人,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8人,均取得历史性突破。此外,深入实施“绿谷精英”计划,项目入选数、落地数持续增长。

丽水在政策上“升值”。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先后出台“人才新政 15 条”和“人才科技新政 38 条”,对人才评价、人才奖补、人才服务等人才和科创企业重点关注的领域进行迭代升级。同时,系统性重塑《丽水市“绿谷”人才计划遴选管理办法》,优化升级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

如何“引”?丽水将“智汇丽水”人才科技峰会打造成区域性重点人才活动品牌,与陕西延安等11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联合成立人才科技联盟,积极搭建“好年华·聚丽水”大学生双选会、“家燕归巢”等引才平台,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实施技工院校招生西部计划,吸引西部地区青年留丽就业,在深圳等地建立“青年丽水”大学生联络站21个,累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200余场,引进各类人才近5万名;组织全国485所高校近1.4 万名大学生来丽实习、实践、研学。

如何“育”?丽水以开展高质量打造浙派工匠“增技增收”先行区试点为契机,深入实施技能人才共富能力提升行动,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三年培育行动计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4.4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62万人,高技能人才增幅居全省首位。

怎么“留”?丽水“线上+线下”双线推动人才服务走深走实。

线下服务全方位覆盖。丽水推动青年之家、青年驿站建设,打造浙丽青年“创梦服务综合体”,集合人才安居、人才就业、人才创新创业、人才活动等服务资源,给予青年人才更贴心的高质量服务。持续加大人才安居保障,2286套灵山未来社区人才公寓陆续投入使用;开展青年交友系列活动 278场次,2万余人次青年人才参与,并建立健全人才科技服务十件实事机制,打造出青年人才集聚的“强磁场”,为青年人才提供从“事业”到“家业”的全链条服务。

线下服务指尖精准直达。“丽水人才码”提供全天候的“一码汇通、智控专享”专属服务,集5大类28项服务于一体,人才购房租房补贴实现一键兑付。丽水还开设人才服务保障法庭,提供司法鉴定、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实施金融助力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截至目前全市银行机构对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创客的贷款达44.88亿元。

怎么“用”?丽水让人才智慧充分涌流,推进青年人才之家、青年人才驿站建设,打造浙丽青年“创梦服务综合体”;在全省率先成立丽水市高级人才联合会,设立11支专家队伍,先后组织青年人才学习交流和服务活动200余场次;实施“百博入乡镇、百博入百企”计划,累计选派418名博士到400个乡镇(企业)服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760余个,带动经济效益约69亿元。

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丽水优化“如鱼得水,如鸟归林、如虎添翼”的创新生态,在浙西南山区培育出一方创新创业的沃土。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站上了城市发展的“C位”,丽水也正持续向山海间敞开怀抱,期待呼唤着更多的“青春合伙人”!

 

监制 |范波

审核 |邬敏

本期撰文谭主 | 邬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