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胜:擦亮“乡村旅游看浙江”金名片 用心用情绘就“五创”行动精彩画卷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10-29 14:29全网传播量1967
00:00
00:00

10月29日,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联盟成立暨浙江省乡村旅游“五创”行动启动仪式在湖州安吉举行。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作主旨演讲。现刊发主旨演讲整理稿。

1.jpg

2.jpg

尊敬的祝善忠大使、王志发主席、吴科锋司长、洪湖鹏市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诗经》曰“安且吉兮”。1800多年前,汉灵帝以此赐名安吉,寓意美丽之地、温暖之地、祥和之地。谁是汉灵帝呢?三国纷争自他而起,是挺昏庸的皇帝,但为浙江取了一个好县名,也算是他此生干过的一件好事。今天,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联盟将在此成立,可谓天造地设的“安且吉兮”。

借着安吉这份美好的寓意,我们还在这里举办浙江省乡村旅游“五创”行动启动仪式,目的是在“两个先行”大场景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谋划增进乡村旅游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又整体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创牌、环境创优、文化创新、运营创效、模式创造,充分发挥旅游赋能共同富裕和新时代“千万工程”作用,擦亮“乡村旅游看浙江”金名片,用心用情绘就“五创”行动精彩画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贡献力量。

借此机会,我与大家分享三点想法。


3.jpg

2023年上半年,世界旅游组织(UNWTO)发布了乡村旅游报告,显示联合国的59%会员国将乡村旅游作为优先发展项目,96%的会员国预见未来几年乡村旅游将取得更好的发展。其中,提高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和抑制人口流失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好处,而对文化遗产和环境的保护是其潜在益处。人们常以蓝海与红海对应,将蓝海比作未知的市场空间,乡村旅游在一定层面也有红海即已知的市场属性,但从更宽广的视野看,它更是值得大家面向未来奋力开拓的新蓝海。

首先,乡村旅游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助力“两个先行”的驱动轮。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如何接续推进新时代“千万工程”,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乡村旅游应当仁不让,事实上也大有用武之地。目前,全省乡村旅游在全域旅游版块举足轻重,无论重点旅游村镇还是民宿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万村景区化覆盖率达到56.5%。过去说“富不富先修路”,现在农村道路状况已普遍改观,在很大程度上将是“富不富看旅游”。尤其浙江山清水秀,乡村发展原本就是“长板”,进一步将乡村旅游的文章做精做透,将有力驱动乡村振兴和“两个先行”这盘大棋。我厅已谋划制定乡村旅游“五创”行动,目的就是以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驱动轮,促使产业强起来、人气热起来、消费旺起来、村子火起来、农民富起来,以“旅游之窗”展现乡村之美,以“旅游之答”回应发展之问。

4.jpg

浙江省乡村旅游“五创”行动试点名单

其次,乡村旅游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大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我省考察时要求浙江“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他还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传统与现代对接中实现乡土文化的延续振兴,在发展与保护兼顾中实现乡愁记忆的永久存储。乡村旅游是让乡土文化争奇斗艳的大舞台,完全可以承担起这一使命,在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建设现代乡村文明新形态,不断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在浙江更广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居美丽田园图景。

第三,乡村旅游是增进世界交流合作、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彩虹桥。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产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推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旨在借助这一国际性交流平台,分享各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促进全球乡村旅游合作与发展。中国拥有包含浙江安吉余村、淳安下姜村在内的8个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浙江有幸成为全球唯一拥有2个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省份。在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支持下,特别是资源开发司、国际交流与合作局的关心指导下,我们联合安徽、江西、广西、重庆、陕西、甘肃等6个省份发起成立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联盟,初心是共建共享乡村旅游,共同保护乡村自然资源与景观,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乡村减贫致富,推动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旅游这一新蓝海中架起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织起全球乡村旅游合作共享的纽带,在广袤乡村筑起人类旅居的美好幸福家园。

5.jpg

下姜村


6.jpg

去年7月在丽水遂昌召开的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我谈了“创新创意、共融共生、品质品位、运营经营、共建共享、乡愁乡韵”24个字的体会。当时虽然到省文旅厅不久,又面对疫情的巨大冲击,但直觉和理性都提示我,乡村旅游对浙江文旅事业和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实事求是讲,与一些省份相比,浙江并没有多少特别冲击眼球的自然景观,让人不由发出“哇”的一声惊叫;但却有许许多多可以深呼吸的场景,尤其是美丽乡村,让人觉到“太美了”“太好了”。正因如此,在浙江发展旅游,绝对应当将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做深做透。如果说去年在遂昌,我更多谈的是理念,今天将进一步转化为工作部署。“五创”是一套组合拳,即产品创牌、环境创优、文化创新、运营创效、模式创造,目的是争创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省,打造富有鲜明浙江辨识度的中国乡村旅游胜地、国际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7.jpg

浙江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

(一)推进产品创牌

乡村旅游发展到今天,到了靠品牌立身、靠品牌出头的时代。贵州“村超”“村BA”之所以在全国出圈,并非当地真的将众多顶尖高手收入囊中、推上赛场——其实那些上场的几乎全是业余选手,但贵州却率先形成乡村运动的知名品牌,打出一张金名片,由此成功实现了“流量变现”。强调乡村旅游产品创牌,目的是引导大家眼睛向实,将心思花在能带来流量、带来美誉度的具体产品上,全力打磨硬核品牌,以实实在在的品质赢得红红火火的客源与千千万万的口碑。

一是做精乡宿。民宿是浙江乡村旅游的比较优势,但目前参差不齐,有的服务品质不尽如人意。按照“住而有品、住而有范、住而有趣”的要求,我们将实施民宿高质量发展三年计划,尤其是大力加强“浙韵千宿”品牌创建工作。在全省近2万家民宿中,深化“一个主题、一个主人、一个故事、一桌家宴、一个技艺展演、一份伴手礼、一个特色活动、一组服务记忆”导向,动态推选1000家具有浓郁乡村风情、独特文化元素的精品民宿,确保每家都有“颜”、有“趣”、有“魂”,让“遇见一家民宿,回味一份乡愁,点亮一盏心灯”化为现实。

8.png

温岭石塘精品民宿

二是做美乡宴。今年以来,“跟着美食去旅游”成为风尚,淄博烧烤一夜成名,广西螺蛳粉、重庆火锅、长沙文和友等美食引爆一地旅游。浙江菜也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近年来培育的“百县千碗”已有较大影响力。结合乡村旅游产品创牌,要深入开展“味美浙江·百县千碗”乡村行。围绕“既吃得到,又吃得起,还吃得好”要求,精心策划涵盖浙江传统美食、文化美食、绿色美食的特色旅游线路,串联美食打卡点、A级旅游景区、乡村博物馆和等级民宿,让游客在浙江乡村品一道菜,就是鉴赏一种风韵、传承一项技艺、追寻一段乡愁。

三是做丰乡礼。近年来,文创市场光景喜人、爆款频出,从北京冬奥会“冰墩墩”到杭州亚运会江南忆“三小只”组合,从各类景区的爆款雪糕到各大场馆的考古盲盒纷纷上榜热搜。乡村风物凝结了乡土记忆,而乡村文创则让乡土故事有了更生动的表达。我们要以“更潮、更有趣”的设计理念,着眼于经典浙江乡土元素与潮流时尚风格的集合,开发具有鲜明浙江印记的乡村伴手礼,打造乡村旅游特色购物品牌体系。要借助商品大赛、交易博览会等载体,营造独特的消费场景主题,以文化物、以物承情、以情引流,形成乡村旅游消费的独特记忆,尤其是在年轻一代的心目中使之更可感、可爱、可亲。

image009.jpg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

四是做特乡趣。对于年岁稍长却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场景总潜藏在脑海中,还有诸如“抓泥鳅、捡贝壳、采蘑菇、摘野菜、剥莲蓬、挖番薯”等这些儿时乐趣,同样令人心向往之,成为乡村旅游的巨大磁力。重现儿时的场景,重拾儿时的记忆,可谓大家发展乡村旅游的共同情结。要善于以小溪流、大竹海、小岛群、古村落等特色资源为重要依托,注重创意赋能,既开发滑雪、垂钓、游艇等年轻态、时尚范产品,又开发逛乡野、寻乡趣的大众业态,让那些老屋庭院、田间地头、菜场小摊等最不起眼的地方都让游客兴致盎然。

(二)推进环境创优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诗所描绘的旧时场景,在今天极适合写照全域旅游。其实就乡村旅游而言,也有一个全域推进环境优化,打造无论何时何地360度无死角的理想境地。环境是最集成的要素,也是极具决定性影响的产品。环境创优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题中之义,也使乡村全域旅游成为可能。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科学布局决定了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也事关乡村旅游串珠成链、联动发展。要坚持一盘棋布局、点线面协同,加快景区镇、景区村2.0建设,整合一批区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厚重、乡土气息浓郁的乡村,推出网红打卡经典旅游线路,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形成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整体框架。

二是推进微改精提。微改精提的实质是持续打磨。我们始终把“一镇一风光、一村一幅画、一户一天地”作为乡村建设的追求,致力于乡村旅游特色化、多元化、品质化发展。这里的任何一个“化”都难以一蹴而就,亟需不懈以“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推动乡村有机更新,积小步成大步实现“精提升”。微改精提都是小切口,如围绕建设音乐村、绘画村、摄影村等艺术主题村落,推出一批牛栏变咖啡吧、猪圈变书吧、垃圾房变酒吧等特色体验示范点。这些点“小而美”,往往如点晴之笔,让整个盘面显得生动、平添许多乡趣。

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软环境,又是从根本上影响游客体验、变“流量”为“留量”的硬核力量。要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通过完善乡村旅游配套功能,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舒适度。不容回避,目前这块工作还存在明显短板,需要花大力气补齐。我们要坚持数字化引领,加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文旅驿站、乡村博物馆功能,配套新能源充电桩、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等设施,让乡村公共服务更贴心、生活更美好。

(三)推进文化创新

中华乡土文化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演进,在历史长河中催生出不同时代的文化形态,诞生了中国特色乡村文明。以浙江为例,孕育了如龙泉青瓷、东阳木雕、九华立春、西溪龙舟等各类乡土文化,在不同层面成为了乡村旅游之魂。文化是一种审美观、价值观。以文铸魂、以文塑旅犹如画龙点睛,也充分表明文化创新对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将这步棋下好了,我省乡村旅游将满盘皆活。

10.jpg

龙泉青瓷

一是加强保护传承。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加强文化保护传承的基本规律和根本遵循,我们务必一贯到底、一抓到底。要加强古村落、古民居、古遗址、古井、古树、古道等保护利用,进一步抓好非遗传承,赓续发展民俗节庆、农耕农事等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浙江乡土文化持续繁荣、生生不息。

二是加快创新转化。在亚运会开幕式上,从良渚、宋韵到诗词、丹桂,融合科技美学的东方文化元素迅速“刷屏”,向八方宾朋展现了中华的文化印记,彰显了大国文化自信。传统文化虽然都很有年头,却完全能够也应当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激活。要大力推进创意下乡、艺术下乡、设计下乡,促进设计、音乐、美术、动漫、科技等融入乡村,不断丰富“村晚”“村秀”“村超”等乡村场景,让“文艺赋美”星星之火点亮乡村,推动乡村文化向个性化、创意化、时尚化、多元化发展,增强乡村现代美学韵味,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11.png

“文艺赋美”演出

三是推进文旅融合。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使命。像良渚文化、宋韵文化、和合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实都自带流量,对广大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创新开发民俗风情、农耕文化、非遗和旅游演艺等沉浸式、交互式体验项目,通过展示当地历史文化魅力,吸引游客“非来不可、多住一晚”。

(四)推进运营创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乡村文旅运营实践来看,应当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干,方可事半功倍。现在不少乡村的自然“顔值”、设施“硬件”相当不错,可惜没有懂行的团队运营,就好比上等的山珍海鲜交给一个庸厨打理,终究端不出一桌好菜。抓乡村运营,实质是补短板、强弱项,以此提升全省乡村旅游的整体绩效。

一是增强运营效益链。乡村运营在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在部分地区先行先试。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尤其应突出农民主体地位,迭代升级乡村旅游运营“五百计划”,重点培育一批乡村旅游运营师、运营团队、运营品牌、运营示范点和村支书带头人,创新“整村运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各类运营组织模式,提升农村文旅创新创造活力。

二是优化品牌传播链。前段时间西湖“卖花郎”出圈,表明依靠独特的元素和创意,并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能迅速形成品牌传播的滚雪球效应。现代乡村旅游已不能主要靠口口相传,应加强创意策划,善于借助抖音、微博、小红书、哔哩哔哩、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成高效的传播链。要充分依托世界旅游联盟等组织,支持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联盟发挥积极作用,争取办好乡村旅游各类国际国内交流活动,让更多乡村闪亮登场在聚光灯下。

12.jpg

西湖“卖花郎”

三是探索共富价值链。“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是总书记对浙江乡村建设的殷切期望。我们文旅人责无旁贷,应想尽招数,以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在这里,要注重运营创造价值,努力推动资源、资产、品牌增值,实现管理增效、经营增收,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价值。要深入实施“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推进乡村文旅“共富工坊”建设,以文旅之力赋能民富、村强、人和。

(五)推进模式创造

浙江乡村旅游的蓬勃生机,离不开模式创造。昨晚百名村支书夜话乡村旅游,畅谈对乡村文旅共富工坊建设、“浙韵千宿”高质量发展话题,其中就有许多模式创造的内容。这里我重点强调“整合”两字,要善于将原先零散的“1”,通过“1+1+1>3”,其实质就是以模式创造将乡村旅游发展的活力激发出来,更好营造“万村振兴、全域共富”新局面。

一是整合主体效能。乡村旅游应共建共治共享,需要包括企业在内的多元主体,促使搞活投资、盘活资产、放大价值。对此要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和引进优质乡村旅游项目,支持中小微企业良性发展,推动富有个性、特色的乡村文化企业和工作室、个体创业者稳步成长,探索“多村合作、多业联动、多企协同”的发展路子。浙江发展乡村旅游,同样要坚持走“小河有水大河满”的路子。

二是整合产业效能。抓产业就是抓发展,抓融合就是抓活力。我们要全面助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尤其是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文章,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乡村旅游政策引导、产业重构、资源整合、产品链接、服务共享。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共同体,在这方面非常值得深入思考和实践。要通过组织创新,加强链条式联动、整体性发展、集约化管理,推动乡村成为旅游产业的集聚区、旅游发展的高能区、旅游模式的创新区。

三是整合市场效能。市场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浙江更是全国旅游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市场是无形之手,但不可缺有形之手的合作共治。对政府来说,必须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营商环境,包括促进乡村旅游市场化机制创新,在浙江更好推动乡村人文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市场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13.jpg

回望浙江乡村旅游来时的路,我们从1.0版的乡村观光,呈现“富春山居图”的美景;到2.0版的乡村休闲度假,再叠加“清明上河图”的场景;到未来将发展为3.0版“景观之上是生活,生活处处成风景”的乡村旅居,正在绘就一幅诗意栖居的“归园田居图”。在我看来,人的生命内容就是工作、生活,生活分两部分:在家生活、出外生活。出外生活就是旅游。因为按主客共享、主客共融的理念,在外的吃住行游购娱就是旅游。旅游的实质,按我的概括,就是动态生活,在家算静态生活。今天讲“归园田居图”,并非真的像当年陶渊明那样“归去来兮”“采菊东篱”,也许大家平时工作像诸葛亮一样,但周末、假日不妨有点陶渊明的意趣——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心灵的深处,有一个陶渊明的存在。

放眼全国、放眼全球,当下的乡村旅游,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谋划推出乡村旅游“五创”行动,将着力点放在“创”上,正是基于翻篇归零的认知,以勇立潮头精神再创新、再创业、再创造,将“乡村旅游看浙江”金名片擦亮,使之成为业内和全社会广泛公认的一种共识。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景,是需要用心用情去开创开辟的美好愿景。

14.jpg

安吉余村

一要强化机制建设。乡村旅游“五创”行动作为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的重要内容,将坚持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进,也将纳入赛马机制。但这项工作,对各地其实“不待扬鞭自奋蹄”,因为它本身是文旅系统推进共同富裕的责任田,是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不可或缺的题中之义。希望各地迅速行动起来,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招”的前瞻性和敏锐性,围绕乡村旅游“五创”行动开展试点,在全省乃至全国争创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行优势。

二要强化整体策划。在我省发展乡村旅游,最要紧的是策划,而且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整体策划。要按照“先策划后规划、无策划不旅游”的理念,更加注重区域性乡村旅游发展策划,持续优化总体布局。要推动专业院校、智库单位更好地投身乡村旅游,探索各类规划设计机构的跨界融合,在策划中激发创意,在策划中达成共识,在策划中创造灵感,让更多的“金点子”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金钥匙”。

三要强化要素供给。实施乡村旅游“五创”行动,亟需在要素侧加强整合与拓展,着力完善土地、资金、人才等保障。应该看到,随着“坡地村镇”试点告一段落,原先较适宜旅游项目开发的供地模式也相应调整。从面上看,乡村旅游用地亟需因地制宜分类加以供给。省厅将会同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强重点项目梳理,通过抓项目来协调要素、撬动要素。可以说,只要各地有拿得出手的项目,用地指标是不成问题的。省厅也积极对接金融机构,推动开发乡村旅游专项金融产品,也支持争取走专项债通道。总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营造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要素环境。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供稿)

徐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