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曹荭:绽放的生命

    潮新闻 记者 黄俊娴2023-10-27 10:33全网传播量11.1万
    00:00
    00:00

    2023年10月12日至15日,Superfine Art Fair(精品艺术博览会)在美国洛杉矶Magic Box举行。

    这是艺术家和艺术收藏家、艺术爱好者共同的盛会,已举办近十年时间,每年从世界各地甄选绘画作品在美国的几大城市巡回展览。在今年的展览中,曹荭,这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以其六幅极具代表性和个人风格的花卉主题油画作品,引起了广泛关注。

    曹荭和她的油画作品在Superfine Art Fair LA 

    曹荭的花卉油画,色彩浓烈、充满生机,仿佛每一朵花都有体温、有性格、能呼吸,在近千件参展作品中非常有辨识度,观众一眼就被曹荭油画中强烈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所吸引。每幅画都蕴藏着画家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视角独特、选材精准,虽然不是宏大叙事,却能以小见大、饱含真情,洋溢着人文主义的温暖美感,正如她给每一幅画起的名字:《生如夏花》、《燃》、《荷语禅心》、《桀骜》、《最后的华尔兹》。

    曹荭的花卉油画:绽放,是生命最本真的艺术表达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写过经典诗句“鲜花是大地的微笑”,世间万物一旦被赋予生命,便拥有了成长的权利;而花的绽放,正是生命的本能、是对阳光、大地的礼赞和回馈。古往今来,花卉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占有核心地位。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就有将鲜花抛送给心爱之人的礼仪,用花卉寄托美好的期许。到了文人画时期,花卉与文学作品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现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花卉主题的绘画逐渐汲取东西方艺术的优势,拓展出更多的表现形式。

    曹荭从小跟随父亲习毛笔字、练工笔画,后来又在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严谨的学院派正统油画训练,找到了欧洲古典主义油画和中国工笔画的共通点,她的画既符合气韵和谐生动的东方审美、又兼备西画结构与光影透视的合理性。在中国传统绘画和和西方古典绘画的双重影响下,曹荭成功地将花卉主题绘画推向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东西方文化交融下的独特艺术表现。

    人如其画、心手合一。名字里有花的油画家曹荭,一向擅长用视觉艺术表达情感,这种天赋与创造力曾在电视界获得过辉煌成就。她参与创办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纪实类新闻评论节目。后来加盟凤凰卫视创办《冷暖人生》栏目并担任制片人,着力关注特殊族群、弱势团体和争议性人物,获得众多国际大奖。以上两个栏目的成功,证明了在曹荭的视觉艺术作品中,蕴藏着巨大能量,这能量极其珍贵,像一团炽热的火种,它能温暖人心,让无力者有力、助悲观者前行,这是曹荭所有视觉艺术作品的内在核心,亦与后来绘画艺术上的创作风格一脉相承。

    曹荭在电视台的工作照

    2008年,曹荭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油画。曹荭说,在媒体工作时一直是热血沸腾、一路狂奔,这种奔跑的惯性所引发的内心激荡,在浓墨重彩的的油画中找到共频。每当她拿起画笔与花对话进行创作时,就会人花一体进入无我之境,将所有的情感寄托于花的绽放,借助绘画语言表达对自然界的独特感受,展现人生各个阶段的美好、提炼和升华。

    曹荭的油画作品得到中国油画院杨飞云院长的夸奖

    比如作品《桀骜》,曹荭以鸢尾花作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女性画家的敏锐和细腻,采用立体的方式塑造主体花卉、用平面化的构图铺陈背景,有效地凸显了主题对象、增强了作品的审美张力。鸢尾在古法语里意为“光之花”,曹荭说,这幅作品的背后还包含着一个坚强女性的故事:一位重度残疾的母亲,为了养活女儿,自己做手工在网络上售卖。虽然这位母亲因为家暴导致高位截瘫,颈椎不能直立,但是内心特别强大,用脆弱的身躯为女儿遮风蔽雨,她的孩子特别阳光健朗。在得知这个故事之后,曹荭起草了这幅鸢尾花并将画作命名为《桀骜》——尽管花瓣破碎,却有着坚韧的主干、昂扬的花头、艳丽的色彩,仿佛在诉说女性面对不公命运的抗争。

    曹荭的原创油画《桀骜》

    曹荭最喜欢的油画作品是梵高的《鸢尾花》,当她在Getty Center近距离直面梵高真迹、一笔一划模仿着原画的笔触时,仿佛进入到梵高的精神世界,深切体会到梵高内心的真情。一棵原本普通的植物,被梵高的画笔赋予了鲜明的形象、绚丽的色彩和生命的真谛,这不仅是对大自然的赞美,更是梵高这位历经苦痛挣扎的艺术家,对生命中的坎坷与美好的深度反思。这画中的鸢尾花,就是梵高那颗在黑暗中永不言败的心灵,倔强地向世界倾诉他的挚爱。

    曹荭拜谒梵高先生的《鸢尾花》

    曹荭的作品与梵高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那样真挚、勇敢而灿烂,欢乐与悲伤自然地流淌于画面、无遮无拦。在梵高的作品面前,曹荭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当她自己经历生命中的重大打击时,也通过绘画来表达情感、自我疗愈。

    2022年父亲离世,是曹荭人生中的至暗时刻。由于疫情,身处异乡的她只能通过视频与父亲生离死别。这种至痛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在极度的悲伤中,曹荭选择了用绘画进行自我救赎,由此诞生了一幅名为《生生不息》的作品。画中一束盛放的月季被一堵篱笆墙阻隔,那是她已故父亲亲手种下的花儿,也是父亲留给她的最后赠礼,每一朵花都蕴含着父爱的温暖,是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止的亲情。

    春去秋来、花谢花开,一如这人世间的岁月延绵、生生不息。

    曹荭献给父亲的油画《生生不息》

    在创作这幅画时,曹荭不眠不休、画到虚脱,似乎在与父亲进行一次深度长谈。画完之后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小时候临摹完字帖,像小鸟一样飞到父亲身边交作业。。。这幅画让身处两个世界的父女找到了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也让曹荭深深地体会到花卉绘画的疗愈魔力:像这样通过绘画来宣泄情感、找回自我、重新链接的过程,远胜过一切语言,那些隐藏在心底无法言喻的情感,可以通过绘画完美地呈现和释放。

    因为这次特殊的创作经历,曹荭荣获了“女性画家荣誉奖”。

    曹荭近期获得的绘画国际奖项

    近年来曹荭的花卉油画在各级美术作品比赛中获奖众多,让曹荭欣喜的不仅是获奖本身,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作品能够引起他人的共鸣。的确,曹荭的每件画作都是对生命本体的表达、诠释和解读,她用画笔记录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画作记载这个闪闪发光的时代以及暗潮涌动的河流。

    曹荭是幸运的,因为绘画,她能在有限的人生里让生命尽情绽放,把庸常的人生变成一次极致的探索之旅。曹荭不仅借艺术表达来疗愈自己、也希望籍由自己的艺术作品唤醒他人生命中的本真与赤诚,去绽放、去表达、去热爱,体会仅有一次的生命竟然如此独特且绚烂。

    曹荭简介

    1993 年 8 月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阳光卫视等媒体工作,创办《焦点访谈》、《冷暖人生》等栏目,历任编导、制片人、节目总监。

    2008年 9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在中国油画院等院校进修绘画。

    2014年开始旅居美国、欧洲等地进行绘画创作。

    2016年通过考试成为“国际装饰艺术协会”的认证艺术家。

    2022年加入“美国油画与丙烯协会”并入选年度画展。

    2023年经过专家评审成为“国际写实绘画协会”的认证会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俊娴

    相关新闻
    经典赏析 | 贝尔特·莫里索 “友善的美杜莎”
    动辄拍出上亿元,如何读懂赵无极
    “郭老不老”:郭莽园艺术展在广州画院先生画馆展出
    21岁郎瑜沁献给姐姐一场别致的展览
    “米宝剧场——口米艺术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展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