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江镇是杭州市桐庐县辖区内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之一,村民跑一趟县城不太方便。如身体有点不适,大家都习惯硬撑。近日,镇上的老年食堂等公共场所里出现了一批红色的“爱心小药箱”,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这些“爱心小药箱”是农工党桐庐县基层委送来的,说起这个药箱,背后还有着一段长达16年的故事。
受访者提供
共享小药箱成了医患间的一条纽带
“爱心小药箱”最早于2007年出现在桐庐县新合乡。
新合乡地处山区,境内分布着高山林海,20个自然村散布在深山大岙。彼时的新合乡道路并不发达,一条几十里蜿蜒起伏的山道连接着山里人家与外部世界。
“这些自然村里没有卫生院,村民们有点小病都要赶七八里路到乡里治,再加上部分村民不舍得花钱买药,常把小毛病拖成大问题。”已经退休的农工党桐庐基层委老党员徐嘉卫告诉潮新闻记者,当年他们发现这个情况后,就自发地组织了一支医疗队伍上门去给村民们做义诊。
这支义诊队伍刚组建起来时就有很多医生响应,每年都会去新合乡一到两次,每次少则10人,多则20多人。“我们的队伍里不乏省市县各级的专家医师,且人员所在的科室较全,不管是中西医还是内外科都能上我们这来看。”说起最初在新合乡开展义诊时的情况,徐嘉卫至今记忆犹新。
经过几次上门义诊,队伍里的医生逐渐发现,固定时间段的看诊并不能及时地解决各个自然村里存在的大量的问诊需求。在义诊时间之外,如何解决村民们突发的各类疾病也成了一道现实难题。
通过反复琢磨和情况摸底以及与当地乡政府的积极对接,2007年4月,农工党桐庐县总支在新合乡上线首批8个“爱心小药箱”,服务范围覆盖8个偏远的自然村。
“小药箱主打‘救急’,当然也可以应对一些常见的小病。”徐嘉卫说,“根据村民的实际生产生活情况,我们在药箱里放了蛇伤药、日常感冒药、中暑药、消毒液、创伤敷料等药品。”
此外,药箱里有一些小纸条,上面写明了各类药品的用法和用量。农工党桐庐基层委还会定期组织医生到固定服务点回访,为小药箱添加常备药物,听取村民的意见反馈。来过村子里的医生还会在药箱里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嘱咐村民有意外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他们。
在往后的四五年里,“爱心小药箱”的数量从8个慢慢变为十多个。徐嘉卫表示,除了一些急性病患者外,当年还有很多慢性病患者通过这个小小的药箱和他们建立上了联系。“现在条件好了,道路村村通,一些慢性病患者已经能够很方便地到乡镇里的卫生机构看诊,挺欣慰的。”徐嘉卫说。
2.0版小药箱便民更暖心
受访者提供
今年6月,在桐庐县委统战部的牵线搭桥下,农工党桐庐县基层委联合百江镇政府推出了“爱心小药箱2.0版”,小药箱升级了,当年的小纸条也成了“农工党桐庐县基层委名医咨询卡”。
“创口贴、红花油、保济丸、藿香正气胶囊……家里日常用的药都有。”70岁的乐明村村民花爱凤展示着她家的小药箱,这些普通的家常药,对于出行不便的她来说很重要。
花爱凤的家在乐明村的一处山脚下,7年前儿子的突然中风,让原本这个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窘境。因为要照顾儿子,老俩口基本没有外出的时间,小药箱的出现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份关心,更是一份保障。
就是这个小药箱,同样也成了村民毛水祥的“定心丸”。三年前,毛水祥的妻子在工作中突发脑出血。辗转数家医院后,医疗费花去近70万,可妻子还是瘫痪在床,没能痊愈,甚至欠下了不少外债。“我是她唯一的依靠,我不能丢下她不管。”喂饭、擦洗、按摩……3年来,毛水祥几乎就是这样过着自己的生活,有时候小药箱在他眼中就是“雪中炭”。
“自从有了这个小药箱,一般小毛小病都能解决了。现在还有名医咨询卡,就更方便了。”毛水祥说,卡上罗列了12位名医的联系方式和专业特长。
日常如果遇到需要就医的问题时,可以随时向名单上的医生进行咨询。如果有急难险重的情况,党员医生也会力所能及地提供对症的挂号、就医服务。“这张咨询卡是我们对村民的承诺,只要村里的老人有需要,我们就会随时为他们提供点对点的便民医疗服务。”农工党桐庐县基层委副主委俞金宝介绍。
截至目前,农工党桐庐县基层委已经在百江镇乐民村、双坞村等发放爱心小药箱45个,受惠村民540余人。
16年间,义诊活动也没有中断过。一开始路难走,没有医生抱怨,现在路况好了,义诊队甚至还能带上移动B超机等给村民们检查身体。
从小小药箱的升级到义诊服务的拓展,是山村越来越方便的就医环境,也是“健康浙江”实实在在的样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