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万年前的那个时代,浦阳江畔的人们播下稻作文明的种子,翻开了新的篇章。一千多年前,白麟溪畔的郑氏家族,谱写出“江南第一家”十五世同居共食的孝义家风,被中外史学家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以儒治家的典范。数百年来,浦江书画名家辈出,成就了百年书画兴盛地的美名。
“涛落浙江秋,沙明浦阳月。”山川、溪泉、村落,历史、非遗、习俗……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浦江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基因。
文以载道,成风化人。2023年1月3日起,中共浦江县委宣传部、浦江县社科联每周二在潮新闻客户端推出《丰安文理》人文社科专栏,努力通过筑牢浦江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讲好丰安故事,探究当下意义,彰显人文魅力。
【核心提示】
在近现代中国绘画史上,张书旂是位闻名遐迩的传奇人物,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孜孜求索,推陈出新,集海上画派和现代岭南派风格之长,为传统中国画的改革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留给人们的世纪杰作《世界和平的信使》(又名《百鸽图》),造就了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成为中美两国和平友好的象征。
近代杰出的花鸟画大师张书旂(1900—1957),原名世忠,以字书旂行。浙江浦江人氏。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初学油画,后攻中国花鸟画。最早私淑吴昌硕,走大写意沉雄浑厚一路;不久,改择“形神兼备”之途,转而师法潘椒石、朱梦庐、任伯年,追慕明丽俊逸的画风;后得高剑父和吕凤子之亲授,他的花卉翎毛接近现代岭南派风格。
1927年,徐悲鸿在厦门初识张书旂,旋即聘请他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不久即为教育部部聘教授,在画坛声誉日隆,其时与徐悲鸿、柳子谷并称“金陵三杰”。
张书旂。资料照片
抗战期间,张书旂去美国讲学作画,创立画院,留居旧金山。
1957年8月18日,张书旂因胃癌不治,客逝美国旧金山,仅57岁,惜哉!张书旂于弥留之际,仍然惆怅望乡,眷念祖国:“解放了的祖国,繁荣旺盛,未能一睹,遗憾无穷。”痛哉!当时,人民日报载文称其为“爱国主义画家”。
张书旂短暂的艺术人生,是孜孜求索、推陈出新、自成一派的一生。
张书旂对花鸟画下过苦功,临摹过大量古人名作,特别是对任伯年的水墨笔意有着精到的领悟。他的纯墨的飞雁、鸡雏,墨色的饱满,水分的滋润,笔意的洒脱,可谓不逊任伯年。张书旂的光辉与可贵,在于能博采众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认真地领悟吸收,认真地推陈出新,终于创立了具有民族风格的浓丽秀雅一派,作品的特色鲜明得让人一目了然。
张书旂在重庆完成的《世界和平的信使》 (世称《百鸽图》)全图。资料图片
张书旂的花鸟画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乃是擅用“白粉”。昔言“墨分五色”,张书旂反其道而行之,以“粉分五色”而为之。他惯在有底色的素纸上,从黑白两极变化中,加强画面层次。白粉的应用难度极高,而张书旂则以粉用双勾工写之法,或以没骨渲染之技,写实求真,写意求神,皆能以巧妙的构思和纯熟的技巧创作出画风独具的花卉翎毛。张书旂善用白粉,计白当黑。他大用特用白粉,以“白”作为主色运用,得苍劲秀润之笔,溢纸粉相映之趣,使画面达到不僵、不滞、不混、不俗的艺术效果,每成一幅,皆为精品,令人惊叹。当时画坛戏称其为“白粉主义画家”。后期,运用白粉的技巧,更趋圆熟,以至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张书旂的画作,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等展出,轰动一时。诸多国家的大博物馆艺术馆和世界级大收藏家,均藏有他的作品。
张书旂的主要作品有《柳鹰》《鸠》《孔雀》《荷花翠鸟》《鹰》《双雉》《牡丹》《双鸡》《玉兰》《寒梅双鸽图》等,特别是1941年,他的巨作《世界和平的信使》(又名《百鸽图》)更是传诵遐迩的经典之作。画作笔墨雄阔,气势磅礴,以鸽子象征和平,以橄榄枝象征光明和幸福,以百鸽纷飞的宏伟场面,表达在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时,亿万人民无比欢欣、无比喜悦的大主题。画家面对当时的时代特征(反法西斯战争的严峻时刻)前瞻性地抒发了自己的胸臆,也表达了世界人民热爱和平的心愿。这幅巨制三米多长,题为《世界和平的信使》的杰出作品,被以国家名义赠送给美国政府,作为庆祝罗斯福第三次当选美国总统的隆重贺礼。同时,张书旂也作为当时政府的艺术使者应邀赴美参加罗斯福总统的就职盛典。《百鸽图》是中国画首进白宫的巨制,名扬四海。杰出的画作为张书旂赢得极高名望和声誉,并受命考察美国的艺术教育、宣扬中国艺术。
《张书旂的中国画讲义及作品鉴赏》 。资料图片
张书旂以画鸽名于世,赞者夥矣。徐悲鸿认为:“张书旂画鸽应数古今第一”。然而他画鹰同样出色,如《柳鹰图》,运笔犀利,兼工带写,勾飞互用,十分传神。他笔下的《白孔雀》富丽典雅,雍容华贵之极,评家叹为观止。
张书旂作画题材宽广,野花闲草一经点染,便成妙品。有些题材诸如蚕豆花、棉花、芋艿很少受到画家青睐,而张书旂却频频入画,且呈佳构。而白孔雀、鸽子、白鹦鹉、鸳鸯、白鹭、丹顶鹤、鸡、鸭、鹅等,则是他经常作画的题材。他是多产的杰出的花鸟画家,美术界皆认为其得法于追摹自然,刻意写生,并且在长期的教学中,不仅身体力行,而且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写生功夫,张书旂对艺术教育是有着重大贡献的。
(作者:龙渊)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