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
10月21日,农历九月初七,这一天是永康学派创始人陈亮诞辰880周年纪念日。由金华市委宣传部、金华市社科联、永康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纪念陈亮诞辰880周年暨永康学派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围绕陈亮思想的精神实质、价值追求、当代意义等问题,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12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展开热烈讨论。
陈亮画像
“浙学”中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浙学”这个词,近年来逐渐火热。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吴光认为,从广义上来讲,“浙学”指的是渊源于古越、兴盛于宋元明清而绵延于当代的浙江学术思想传统与人文精神传统。而说到“浙学”,陈亮是绕不开的名字。
陈亮(1143~1194),浙江永康人,字同甫,世称“龙川先生”。他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 由其创立的永康学派,和吕祖谦创立的金华学派,以及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构成了南宋“浙学”的重要思想基础。
陈亮生于宋室南渡之后,一生致力于呼吁抗金、恢复中原、改革中兴,曾提出一系列富民强国、抗金雪耻的政治、军事主张。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之“事功学说”,反对空谈道德性命;与朱熹展开“王霸义利之辩”,主张“王霸并用,义利双行,农商互藉”。
特别是陈亮倡导的“义利并举、农商并重”“实事实功、经世致用”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南宋以来浙江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这些思想,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之所以能从一个资源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的重要文化源流和文化基因。
吴光认为,当代浙江创业者“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便是以开拓进取的“事功思想”为学术“基本功”,是活力浙江经久不衰的发展动能。
“实事求是”的先行者
“实事求是”这个词,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卫平认为,中国哲学史上存在着实事求是的优秀传统,而陈亮恰恰是这个传统的代表人物。
陈亮提出了“重实事”“讲实学”,致力于“济时、救国、经世、致用”的“事功”之学。“事功”这两个字,既有以事实为认识出发和落脚点的实事求是精神,又有注重行动和效果的经世致用取向。
这也就有了陈亮在诸多方面的思想精粹。如政治学方面,陈亮提倡“学与道合,人与德合”。“实政与实德双修”,认为杰出人物的“实行”是在“实政”的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强调“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
经济学方面,陈亮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和政策,认为“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提倡“农商并重”,主张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扩大流通,提倡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史学方面,陈亮力主以史为鉴。著作有《书疏》《钟形论》《酌古论》《策问》《三国纪年》《汉论》《高帝朝》《史传序》等。总结天下兴亡原因,体现史为今效、古为今用的史学研究思想。
这些思想,无一不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与会专家认为,陈亮主张的“道在物中”“学以适用”和“行重于知”等理念,千百年来影响着浙江人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内核。
陈亮思想的当代价值
不论是“道以物中、理以事中”的唯物观点,还是“志存经济、农商并重”的发展理念,以及“实事实功、经世致用”的事功学说,陈亮思想对12世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陈亮思想仍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借鉴意义。
浙江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省慈善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加元认为,通过陈亮研究,有利于赓续文化自信自强的历史根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把优秀文化历史意义转化为当下社会价值。
浙江省政协常委、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说,陈亮文化与“永康学派”作为宋韵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深入的溯源与探索,要以陈亮文化为序,追溯浙学之源、共谱浙学新篇。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会会长、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教授葛荃也认为,陈亮“倡行事功”思想既是现代浙江精神的深厚文化底蕴,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应予以发掘弘扬。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还结合研究陈亮与永康学派的家国情怀、民本意识、法治理念、经济与文学思想等,提出了弘扬陈亮思想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为浙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建言献策。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