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获悉,宁波首个三线换乘地铁站——小洋江站迎来新进展,主体南基坑顺利封底,比原定计划提前了整整两个月。
小洋江站位于锁岚路与东钱湖大道交叉口南侧,沿锁岚路南北向布置,为地下三层双岛车站,是4号线、7号线与市域铁路象山线的换乘站,同时也是象山线的起始站。该站既有4号线与7号线、象山线为通道换乘,7号线与象山线为同台换乘,即站台两侧是不同线路,满足乘客“无缝衔接、便捷换乘”需求。
作为三线换乘车站的小洋江站,最大特点就是“大”。车站总长271米、宽51米,在车站走一圈,就是600多米,比标准操场还要大不少。车站共有地下3层,最大深度30米,相当于往下挖了十层楼。小洋江站的施工体量是标准车站的3倍之多。
目前,南基坑底板已经浇筑完成,施工现场300多名工人在5辆吊车、2台泵车的配合下,在紧张地进行侧墙和中板施工,现场繁忙而有条不紊。“我们实现了日出土量5000余方、月出土量突破8万方的记录。”项目经理林如辉说。为推进渣土外运,实现基坑快速封底,宁波轨道交通提前筹划,打通多个渣土清运专用通道,保证现场作业高效有序进行,高峰期最大作业人员数量达350余人,于9月底顺利封底,比原定计划提前近两个月。
小洋江站共有南北2个主体基坑,再加2个附属基坑。其中南基坑体量最大,为3柱4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仅开挖的渣土就达到28万方,是标准车站的4倍。如何把如此大的基坑“撑住”,这需要动点脑筋。
“普通车站基坑宽度在20米左右,用临时钢支撑就可以。但小洋江站‘身宽体胖’,钢管支撑不住,我们就采用混凝土支撑施工工艺。”业主代表肖永生介绍,通俗讲类似蜘蛛织网,用118根格构柱架设起混凝土横梁,纵横交错将基坑牢牢固定。
“此次主体南基坑的提前封底,为车站后续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施工最高峰预计有近500名工人。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施工潜力,释放产能。”肖永生说,接下去,小洋江站两个附属基坑将在年底前按计划开始施工,北基坑力争年前开挖。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