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洋县龙亭镇田园荷蛙荷鱼共生基地
一幢幢陕南特色民居错落有致,道路四通八达;城市乡村间的绿地公园小桥流水,景色宜人……走进汉中市洋县,处处是城美民富的美丽画卷。
从“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到“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再到“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洋县走出了一条依托优越生态环境发展有机产业的绿色蝶变之路。
如今,“有机”和朱鹮一样,已成为洋县的一张名片。
园区建起来 有机项目平台更广阔
2010年,洋县选准有机农业这个绿色发展“赛道”,按照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公园化发展路径,以发展有机农产品为主导产业,规划建设了西北地区最大的有机产业园,出台补贴有机认证费等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合作社参与有机产业的发展。
通过十余年持续发力,洋县逐步将长期积累的“绿色存量”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增量”,陆续招引入园企业15户,推出米、酒、薯、药、菌、茶等15大类110余个优质项目,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汉中市华瑞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招引的一家有机生产企业。
目前,该企业已经实现了牡丹种植、生产、加工、研发、销售一体化以及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产业孵化等产业全链化建设,是西北地区产能最大的高效特色有机小品种油生产企业。
截至目前,该企业已带动全县4080户15369人参与油用牡丹种植,户均年增收万元以上,实现了企业获利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技术新起来 有机产业成长再提速
洋县地处陕西南部,气候全年湿润,靠近秦岭山脉,具有明显的生态资源优势、生物多样性优势和有机农业种植优势,有机农产品种类多样,产品品质优良。
然而,在有机农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洋县也存在“有认证、缺科技”的尴尬。
据此,洋县组建了有机农业技术专家服务队和科技服务队,与多个科研机构及高校开展合作,为产业发展、品牌打造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走进洋县龙亭镇,陕西龙亭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霍磊介绍:“在我们这里,有专业的有机农业技术专家服务队。在稻蛙共养项目上,我们通过使用‘三池两坝+水稻灌溉’尾水处理技术,目前每日可减少3000立方米尾水排放,同时还能将牛蛙病虫害率缩减65%,每年经济收入得到明显提升。”
一个小项目,长成“金果果”,离不开科技之水的浇灌。在国内众多专家学者、洋县有机产业体系的科技支撑下,紫薯、黑米、茶叶等更多有机项目正在“长”成大产业。
品牌亮起来 有机产品“名优”全覆盖
有机种植业、养殖业蓬勃发展,琳琅满目的品牌有机农特产品让人目不暇接……有机产业不仅是洋县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更是洋县享誉全国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洋县先后在品牌宣传、平台搭建、渠道开发、质量管控等方面持续发力,率先探索发展“朱鹮品牌”产业,引导鼓励当地群众围绕“朱鹮”这一品牌,发展绿色产业,比如种植绿色有机大米,建设以朱鹮为主题的观光休闲、生态体验场所等。
目前,洋县已注册包括稻米、黑米酒等产品的“朱鹮牌”商标6大类50余种,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华老字号”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陕西省著名商标8个、陕西省名牌产品9个,基本实现了有机产品“名优”称号全覆盖。“洋县朱鹮生态有机品牌”以70.57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
除此之外,洋县每年对获得名优商标、名牌产品、省市质量管理先进奖的企业给予奖励,引导企业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
面对新征程、新阶段,洋县始终走在强农路上,将建设有机农业品牌作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一环,推动农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让更多有机农业品牌强起来、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