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家“老年食堂”火了。
位于滨江区浦沿街道杨家墩社区的“邻睦银厨”快捷餐厅(悦府店),自从今年6月正式营业以来,吸引了不少客人,也圈到了一大批粉丝。
用餐高峰时,一日三餐都得排队。
有人每天吃饭都在这里解决,也有人坐十几站的公交车,跑到这里来大快朵颐。
为何有如此魔力?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美味背后,都藏着哪些“秘密武器”。
推出“自助称重”的老年食堂
有人花十一二元可以吃到七八个菜
滨江区“邻睦银厨”快捷餐厅(悦府店),位于杨家墩社区,这是一家百膳惠老定点餐厅,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老年食堂”。
290平方米的餐厅面积,可以同时容纳100人就餐。
这里早中晚三餐一应俱全,一旦遇上就餐高峰,排队也是常有的事情。
这里的餐食种类丰富,口味也不错,不少人就把这里当做了自家的“食堂”。
“早餐就有40多个品种,粥、面条、包子、油条、小吃,要啥有啥。中餐和晚餐每顿也有50个左右的菜品。”餐厅负责人蒋春玲说。
慢慢地,吃的人多了,口碑也自然形成了。
和很多老年食堂的消费模式有所不同,这里采用的是自助称重的计价模式,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菜品,最后放在一起称重结账,3.28元一两,荤素同价。
“自助称重现在市面上可能并不少见,但在类似的‘老年食堂’不多。”蒋春玲说。
“老年人吃饭,如果单点一个菜,品种不够丰富,营养容易跟不上。点多了又吃不完,会造成浪费。选择这种形式,可以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吃到更多的品类。”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发现,选用这种销售方式,浪费明显减少了,客人点的餐食,基本都能吃完。
“有的居民选菜蛮有技巧,可能花十一二元,就能吃到七八个菜呢。”蒋春玲说。
由于餐厅主要的就餐人群是老年人,菜肴的口味自然也更偏向老年人的喜好,以清淡营养为主。
“当然,我们每餐也会有四五个菜是年轻人喜欢的,比如油炸的、偏辣的,让大家都能在这里吃到适合自己的口味。”蒋春玲说。
食堂有不少忠实粉丝
有的三餐包圆了,还有人慕名而来
从今年6月正式营业以来,餐厅已经积累了一大波忠实“粉丝”,也每天都在迎接新的客人,还常常有一些食客会慕名前来打卡。
家住旁边小区的杨老先生,基本一日三餐都在这里解决,有时候和老伴一起,有时候一个人过来。
“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吃,而且,每次来店里,只要有空,我都坐在这里。”杨老先生指着餐厅一角的位子说,这里就餐环境不错,很干净,口味也很友好。
杨老先生笑着说,自从有了这个餐厅,家里的厨房已经很久没有开火了。
“这里的红烧肉很入味的,红烧大排也不错,还有农家三鲜……怎么说呢,大部分的菜品都很合我的口味。”杨老先生说,坐在这里吃饭,大部分人都是街坊邻居,一起边吃边聊,很开心的。“我一般都是堂食为主,今天刚好有点事,就在这里打包了几个菜带走。”
70多岁的汪阿姨坐了十几站的公交车过来打卡。
过去,汪阿姨就住在这个社区。后来搬去了别的地方居住,但因为很多相识的姐妹都在这里,她也会时不时过来找他们玩。
“有时候来了,就顺便在这里吃个饭,方便,味道也不错,简简单单挺好的。”
蒋春玲说,餐厅里像汪阿姨这样的客人不少。很多原先从这里搬走的居民,回来了,都会来吃个饭,“大家对我们的评价还是蛮高的,时间长了,很多客人都和我熟悉了,我们也想努力把饭菜做好,让大家可以吃到‘家的味道’。”
滨江助餐点位
年底前将不少于22家
“邻睦银厨”快捷餐厅(悦府店)是滨江区的“全城通”社会化运营助餐点之一。在滨江,还有很多这样的助餐点,让老人不用再为吃饭问题而发愁。
这些助餐点,打破了户籍地就餐等限制,只要以老年人社保卡(市民卡)、身份证为实体介质,并且支持人脸识别、长者码等验证方式,实现“卡、码、脸”通用,鼓励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多元支付手段。
而且,区域内的户籍老人还能享受补助政策。
以早餐和晚餐为例,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餐享受5折优惠,80-89周岁老年人每餐享受7折优惠,60-79周岁老年人每餐享受8折优惠。
“在享受‘全城通’优惠的前提下,我们还给杨家墩社区80岁以上老人赠送每人每年500元,体现我们助老的一份心意。”蒋春玲说,重阳节,60岁以上老人来餐厅吃饭,当天会每人赠送20元的消费券。“60岁以上老人在生日当天,我们还会送一份加荷包蛋的长寿面。”
截至目前,滨江区作为“全城通”智慧助餐应用场景试点城区之一,以及智慧助餐社会化运营试点区,新增“全城通”助餐点21家,累计提供助餐服务15万多人次,其中为非本区户籍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5万多人次。
下一步,还将结合社区实际以及老年人的刚性需求,继续有序推进助餐服务。到今年年底前,完成点位将不少于22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