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拇指、食指、小拇指,表示“爱”;五指微曲,掌心贴两下太阳穴,是“杭州”……
10月19日,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在淳安启动。第9棒火炬手是“手语姐姐”毛董莱。与上一位火炬交接时,他们用手语“说”着:爱。传递给下一位火炬手时,他们一同“说”:杭州欢迎您。
潮新闻记者 徐彦 摄
这句话,在她心里已经盘桓了很久。和她一样的听障人士,看懂了她的手语,听到了她的心声,并从各处给予了回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
毛董莱说:“这是我第一次当火炬手,对残障人士来说,是至上的荣耀;对残障工作者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从一个“小幸运”拥有者,到大家的“手语姐姐”
和毛董莱的初次碰面,是在一场亚残运会相关活动上。她风风火火地穿梭在各个区域,偶尔遇到朋友,便前去关心对方的近况;偶尔看到同事,又快速走去交接工作。
她不停地说着话,每一个字都力保嘴型到位,但是也不嫌累,一直笑意盈盈。“普通话还不标准,有时候别人以为我是初学中文的外国人。”
这不标准的普通话,毛董莱“逼”着自己练了很多年。她的耳朵上带着精致的耳钉,只有特意提到时,才会发现耳朵里塞着助听器。
毛董莱从小生活在无声的环境中,2000年来杭州上大学时开始练习读唇语、练讲话,随后担任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手语新闻主播、杭州气象局手语主播等。
很长时间不说话,声带容易萎缩,如今毛董莱能正常沟通,也能发表演讲,这样的转变,曾被她的主治医生称为“奇迹”。
“可能老天爷给我留了一点听力,就是一份小幸运,给我打开了主持的大门。如果完全没有听力,很多事肯定做不了。”回忆这些年的经历,她很知足。
毛董莱身上,更突出的标签是“手语姐姐”。
早在2007年左右,她就积极参与听障人士志愿服务工作,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手语翻译等服务。
从外表来看,听障人士和健听人一模一样,只有在沟通时,才会察觉到他们的不便。
而这,恰恰是毛董莱所担忧的,“看起来和健听人差不多,需求就容易被忽视。对听障人士来说,沟通很重要。”
她回忆起曾经遇到的一些听障病人,由于害怕和医护沟通、觉得麻烦,而避免就医,等到实在难受时去医院一查,就已经是晚期。还有许多日常业务,明明电话几分钟就能解决,听障人士却要大费周章。
一人如微光,只能照亮一隅;只有微光聚拢在一起,才能有明烛天南的效果。
2010年,以毛董莱为首的一群手语志愿者、爱好者凝聚在一起,成立了杭州手语姐姐无障碍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手语姐姐志愿服务队”)。
“手语姐姐”这个名词,从她一个人,扩大到了一群人。
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她只说“谈不上困难”
毛董莱在表达时,习惯用“谈不上困难”之类的措辞来定义某段经历。说起杭州亚残运会某些相关的工作如此,谈到手语姐姐志愿服务队的发展也如是。
回忆起志愿服务队的初创时光,她说:“谈不上困难,主要还是志愿者要坚持。”
手语并非一蹴而就的技能,需要每周都组织培训或参与志愿活动,志愿服务队最初也遇到了人才流失的问题。
“当时,手语翻译还不算一个职业,更多是志愿者,是义务服务,不像英语翻译可以收费,纯粹为了热爱而坚持下去很难。”有费尽心力培养的手语人才离开了志愿服务队,每每想到此事,毛董莱都觉得很心疼:“留住人才真的很难,但没办法,光凭热情是不够的。”
手语学起来不一定难,而是对坚持的高要求,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为了扩大团队,毛董莱一直在寻找好的方法留住人才,同时也努力满足听障人士的各类需求,以期达到一个平衡点。
图中黑裙者为毛董莱
得益于相关政策实施、多个部门推动等因素,2021年,该志愿服务队升级成立杭州手语姐姐无障碍交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手语姐姐服务中心”)。
这十多年来,手语姐姐们欣喜于看到听障人士的生活环境改善:
听障人士对手语翻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日常办证、就医等方面,近几年由于数字化服务提升,他们可以借助手机完成一系列操作;
“现在手语翻译也慢慢转为职业化了。”毛董莱说,也有手语翻译专业学生前来服务中心实践,他们毕业后有对应就业方向,也可在线上进行有偿的手语翻译服务。
杭州市上城区的荷湾·暖咖,时不时有听障人士前来串门;门外手工摊位的商家,见到毛董莱也会兴奋地和她比划,说着专属“密语”。
毛董莱(右)与手工商家用手语沟通。潮新闻记者 徐婷 摄
这一切,和毛董莱最初创办手语姐姐志愿服务队时的光景大有不同。她说:“这么多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我坚持下来的。”
她只是日复一日埋头做事,想着如何服务听障人士,借助各种渠道让听障人士被看见、被听见、被理解,就已过去了十多年。
我们在一起,就会了不起
如今,“手语姐姐”已经成为杭州一张爱心名片,毛董莱将其归功于“天时地利人和”。其实,能有进展,既与相关部门的推动息息相关,也与她的坚持密不可分。
对自我的坚持,对群体的大爱,也让她成为了一名杭州亚残运会火炬手。这一天,擎着火炬奔跑在千岛湖畔,她心里满是骄傲。
杭州亚运会期间,毛董莱就很关注游泳项目,“看起来拿这么多奖牌轻而易举,但是运动员背后训练很辛苦。”
接下来的亚残运会,她依旧期待看到精彩的游泳和乒乓球比赛。“但是比赛期间,我还有任务。”她笑了笑。
早在杭州亚运会开始之前,手语姐姐们就开始筹备亚运服务工作。
《亚运志愿服务手语服务手册》中,毛董莱教大家“说”手语。
今年,手语姐姐服务中心联合杭州市文明办、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等共同推出了《亚运志愿服务手语服务手册》,迄今已发放超6000册、手语培训超5万人次。
这本手册的扉页写着:与人沟通,用他听得懂的语言,他会记在脑子里;但用他自己的语言,他会记在心里。
“我们做得很薄,主要是便于志愿者携带和自学。”这本册子里,毛董莱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教着日常手语和亚运手语。有些长句的手语内容较多,他们还贴心地录成视频,在手册上添加了二维码。
此外,杭州亚残运会期间,手语姐姐团队还将为听障人士提供线上或线下翻译服务,让更多人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精神。
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其中“无障碍信息交流”章节中,就多次提到了手语的推广。这让毛董莱对听障人士的美好未来充满期待。
在手语姐姐服务中心的宣传册上,她的介绍词背后,跟着一句宣传语:我们在一起,就会了不起!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