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83岁沈世华再演《思凡》《惊梦》,今年她从艺70周年

    潮新闻 通讯员 元味2023-10-19 00:20全网传播量10.3万
    00:00
    00:00

    中国戏曲学院2023年展演季即将启幕,10月28日(周六)19:30,作为展演季中的重磅演出——昆曲表演艺术家沈世华教授从艺七十周年教学成果展演,将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

    640-21.jpeg

    如果你是“昆虫”,对沈世华一定不陌生。

    沈世华,浙江慈溪人,1941年生于上海。中国昆剧艺术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53年入浙江国风苏昆剧团(后改为浙江昆剧团)学昆剧表演,工五旦,得到朱传茗、周传瑛、俞振飞等诸名家的亲传和指授,后担任主演。1986年起正式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

    O1CN01l74aYh2GdSBTaLi0N_!!2251059038.jpg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昆曲演员,她亲历《十五贯》进京,见证了昆曲由衰转兴的全过程;不到20岁已是浙昆的当家花旦。如今,经她指导过的学生中,已有30多人获得了梅花奖。

    今年,沈世华83岁。但是,见过她的人都会惊讶:为什么还是少女一枚?

    我们来说说这场演出有哪些看点。

    83岁演《思凡》《惊梦》

    《孽海记·思凡》是昆剧旦角演员学习表演技艺、磨炼基本功的必学剧目,同时也是昆曲旦行(五旦、六旦)的看家戏。这折戏唱腔优美,身段繁复,30多分钟里,需要演员一人载歌载舞完成,所以,昆曲界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之说,此戏也成为了昆曲旦行的“试金石”。

    沈世华把它作为此次演出的第一出折子戏,以耄耋之年再度演绎16岁少女,而且,全剧不做删减,完全以70年前她初学此剧时的原貌呈现。

    640-22.jpeg

    沈世华老师1985年《思凡》剧照

    本次演出的大轴,为《牡丹亭·惊梦》一折。

    可以看出,《思凡》《惊梦》两折戏,是沈世华向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两位老师致敬——周传瑛先生与朱传茗先生。

    1953年,13岁的沈世华初入浙江国风昆苏剧团(浙江昆剧团前身),周传瑛先生自掏腰包,安排吃住行,从上海请来他的师兄,昆曲“传”字辈旦角表演艺术家朱传茗先生,以《思凡》一剧传授于沈世华。

    1954年,周先生再次邀请朱先生,以《牡丹亭·游园惊梦》一折相授。朱传茗先生爱喝酒,周传瑛先生每次都会和他开玩笑说:“传茗,快来教世华戏吧,你来杭州,我保证喝酒管够!”

    640-23.jpeg

    沈世华1984年《牡丹亭·惊梦》剧照

    沈门弟子齐亮相

    本场演出,也是这位昆曲界第一位女教授携手20余位入室弟子,呈现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体展示。这次演出的所有剧目,由沈世华和她的入室弟子共同演绎。

    改编唱词易《佳期》

    《南西厢记·佳期》是昆剧六旦(花旦)演员必学剧目,唱做并重,表演难度很大。沈世华工五旦(闺门旦),周传瑛先生为了拓宽她的戏路,丰富她的舞台表现力,特意请姚传芗先生将此剧传授于她。

    640-24.jpeg

    1980年世字辈与周传瑛先生

    《佳期》的唱段以一支【十二红】曲牌为主体,【十二红】是由十二支曲子融合而成,是昆剧舞台上最长的一支曲子。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沈世华已从幕前转向幕后,从事教学工作的,她觉得【十二红】里的一些词句不是很适合红娘这一艺术形象,动了改编唱词的念头。

    昆曲曲词文辞典雅,更有严谨的格律规范,改编唱词谈何容易。沈世华完成初稿,又延请北京大学吴小如先生审订,修改讹误,并由吴先生转呈俞平伯先生,获得了俞平伯先生的首肯。同时,还得到了俞振飞先生等昆曲前辈艺术家们的肯定与赞许,一个新版本的《佳期》在舞台上诞生了。在之后近40年的教学中,不少演员经由沈世华传授演出了这个版本的《佳期》。

    承前启后继薪火

    《铁冠图·刺虎》一反传奇旧剧才子佳人的风气,着笔于朝代交替,风云激荡。剧中之费贞娥以刺杀旦应工,不仅要表演出娇柔的殷勤之态,更要在李过所不见的地方表演出一团愤怒与杀气。

    1956年,浙江昆苏剧团全团在上海拍摄昆曲艺术影片《十五贯》,拍摄间隙,沈世华向正在上海戏校任教的朱传茗先生学习了《刺虎》一剧。朱先生告诉她,这出戏旦角“阴阳脸”的表演非常有特色,它可以帮助演员训练演技,拓宽戏路。后来,沈世华随剧团赴武汉等地巡回演出,朱传茗先生又让她去武汉请“传”字辈中专工刺杀旦的刘传蘅老师为她继续加工此剧。2006年,沈世华受梅葆玖先生之邀,参加“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工程的录制,为梅兰芳的昆曲《刺虎》音配像。

    《百花赠剑》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程砚秋先生最后一个作品,1957年,他为即将于次年出访欧洲的俞振飞、言慧珠二位艺术家编排了此戏,为昆曲舞台又增添了一出载歌载舞的经典剧目。出访前,俞、言二位先生多次在上海公演此剧,沈世华一路追随,并向二位先生学习了此剧。

    在中国戏曲学院任教期间,沈世华将这两出戏传于历届学生,并多次在全国汇演中获奖。

    640-31.jpeg

    1959年10月“世”字辈合影 第一排左二为沈世华

    限量纪念册

    为了配合这次演出,主办方特意为沈世华制作了精美的纪念册、纪念卡,纪念册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了沈世华多个历史时期的经典剧照、生活照;第二部分是沈世华20余位入室弟子的剧照、便照以及艺术履历;第三部分为这次演出的节目单。纪念册限量1000本,将于演出当日在梅兰芳大剧院发售。

    演出已开票:购票通道

    开演前,你也可以先收藏这份电子节目单哦——

    640-25.jpeg

    640-26.jpeg

    640-27.jpeg

    640-28.jpeg

    640-29.jpeg

    640-30.jpeg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