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影展|浙江出品《河边的错误》余华点赞:结局改得比原著好

潮新闻 记者 陈栋2023-10-12 00:22全网传播量1.6万
00:00
00:00

初秋的平遥,夜晚很冷,但人心很热。

10月11日晚9点,作为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开幕片,浙江出品的电影《河边的错误》因为聚集了原著作者余华,五年里“四入戛纳”的年轻导演魏书均,主演朱一龙这样的制作班底,而意料中的一票难求。

意料之外的是,看完电影后,大家都很兴奋,出品人唐虓珲、余华、魏书钧、朱一龙临时觉得映后谈30分钟太短暂,“强行”改为90分钟。

接近凌晨,台上的四位嘉宾精神抖擞,台下的观众们无比踊跃,大家对中国电影的热忱萦绕在平遥的上空。

《河边的错误》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讲述了一桩吊诡凶案牵扯出多名嫌疑人,刑警队长马哲被无法言喻的真相不断拨弄,逐渐陷入荒诞、不安和分不清是真是幻的时刻与记忆中的故事。

电影延续了原著小说荒诞现实主义的风格和戏仿侦探小说的特色,但与众不同的视觉观感为观众带来了惊喜,别具一格的胶片质感、构思精巧的光影美学,营造出真实细腻的上世纪90年代氛围。

这种“氛围感”来之不易。出品人唐虓珲感叹现在想拍出这种90年代风格的电影,很抢时间。

《河边的错误》故事从一条河展开,为了找到这条河,主创团队跑遍浙江各地,最后在温州龙港发现了一条符合原著里描述的河:河上有船,两岸草木旺盛,岸边的建筑仍然保留90年代的特色。

结果到了第二年准备开工拍摄,那条河因为新农村建设被扩宽了,两边的建筑也都换了新颜,连瓦片都换了新的。团队只能感慨现在发展真的太快,无奈再找一条“旧的河”。

提起这条河,朱一龙直接捂住了眼睛,在现场表演了“死去的回忆突然攻击我”。

预告片中有一个镜头是朱一龙穿着毛衣下水,当时为了呈现画面的颗粒感,时间选在傍晚,岸上体感温度零下六度,“下水以后,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之前在岸上还想着下水该怎么表演,全忘了!”

场景还原了,服化道也得跟上,朱一龙在现场感谢道具师和主创团队的用心,他所饰演的大队长马哲身上穿的皮夹克、毛衣等服饰都是那个年代的衣服,并非新衣做旧。

至于这个马哲,大家觉得应该就是余华在那个年代的样子。在那张传遍全网、肖全为余华拍的著名肖像照里,他还不是“潦草小狗”,是“帅气中分”。朱一龙把照片打印下来,贴在床头,“我每天都是和余华老师一起睡觉的。”

全场大笑。

亲历过那个年代的“老同志”余华基本肯定了这个年轻团队的努力,但眼睛也很尖,现场指出了影片中的bug:老局长浇花的东西是那个年代没有的。但随即表示“没有大碍”,还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回到那个年代,导演魏书钧几岁。

“3岁,是3岁!”

“2岁,是2岁!”1991年出生的导演自己也算了一下。所以大多数时候,导演只能通过不断观看那个年代的记录片来还原和生成这种年代感受。朱一龙对一场戏印象特别深,他和导演站在监视器前,刚拍完的戏并没有什么纰漏,但两人感觉就是不对,又说不上来错在哪里,唯一的办法就是再拍一条。

《河边的错误》就是通过不断地“再拍一条”,不断地修正说不上来的错误,最后为观众呈现了令人惊叹的90年代。

余华开玩笑说《河边的错误》已经坑了2个导演、2个公司了,之前张艺谋也想拍,2个人商量了四五天都没有一个结果,最后去拍了《活着》。他以为当当影业会是第五个,没想到还真拍出来了。

聊到改编,唐虓珲分享了一则趣事,他带着魏书钧去了一趟浙江海盐,参观了余华曾经就读的高中,“现在的门头我看已经和北京西站差不多了,我们在门口合了一张影给余华老师看,以示诚意。”最后当当影业拿下版权,把压力给了导演魏书钧。

回忆改编的过程,魏书钧是最痛苦的。青年导演能站在文学大师的肩膀上拍摄作品,是求之不得的机会,那段时间有个朋友打电话问他最近在忙什么,他说在改编一个小说。谁的,他答:余华。朋友送他一句话:你何德何能?

他说自己能听得出朋友的嫉妒,毕竟摆在面前的笔记本上写着,《河边的错误》,作者:余华,导演:魏书钧。

“真幸福!”

但笔记本后面都是空白,一个字都没改出来!

他初读《河边的错误》,没看懂,等读第二遍的时候,又产生了怀疑,结局到底是什么呢?

魏书均的困惑,朱一龙是感同身受的,他是先拿到剧本,然后又去看了小说,结果还是看得云里雾里,荒诞现实主义的风格和戏仿侦探小说本就带有阅读门槛。

余华延续了“把痛苦留给读者”的风格,“用文字描述的时候,你是可以混的,某个人物稀里糊涂就写过去了,但拍电影不行的,这就是文字和影像的区别。”

在映后对谈上,这位作者毫不吝啬自己的赞扬:“魏书钧拍的这个最后的场景我觉得特别好,比我自己写的结局要好,改编就是要这样。”

他又拉出张艺谋:“当初张艺谋拍《活着》,别人来说改了非常多,我跟他说,改得多才是好的,说明导演是在思考的。”

唐虓珲趁着这个话题现场开始拉动票房:10月21日电影上映,大家一定要走进影院去看《河边的错误》,为什么呢,因为余华老师的作品改编的电影,上一部是在30年前,或许下一部,要在30年后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人文读本 | 2700年的古城与7岁的影展
摸娱:硬核娱乐,独家视角,重磅幕后
相关新闻
张嘉佳《云边有个小卖部》杀青,相约明年暑期见
余华作品改编,浙江出品的《河边的错误》定档,朱一龙又变了
国庆档预售已超7000万,十二部新片,两部浙江出品
你好国庆档③|免费观影《莫斯科行动》,说说你想看的理由
你好国庆档⑨|十年“前任”,你还会心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