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尖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有山有水,四季果香的海宁市黄湾镇,再现了古代诗人笔下的自然之美,倾倒了无数游客。
因一年四季有水果,这座临江小镇,也被当地人戏称为“花果山”。
四月樱桃,五月枇杷,六月杨梅,七月桃子,八月火龙果,九月葡萄,十月至十一月是橘子……从“水果经济”到“水果自由”,这座“花果山”背后藏着怎样的“甜蜜密码”?
“本地娃”转型的“苦酸甜”
橘树葱茏,果上枝头。连日来,黄湾早橘陆续成熟上市,成片的柑橘园里到处是丰收的景象,一辆辆前来收购柑橘的外地货车排起了长队。
作为闻名浙北的水果之乡,黄湾镇尤以 “黄湾橘子”最为有名。在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柑橘。在村民的眼里,漫山遍野的柑橘,就像庄稼一样司空见惯。
但在过去,这位“本地娃”却没能成为”致富果“,还屡屡成为挂在树上好看不好卖的“伤心果”。
说起“伤心果”成为“致富果”的变化,尖山村党委书记顾江林最有发言权。
“当时乡村大部份还是羊肠小道,有些还是断头路,大车进不来、小车不好进。”顾江林觉得,只有修建好道路,才能让游客涌进来,让果香“飘出去”。
于是,尖山村修建了一条6米宽的柏油马路,将小村与外界连起来,大车小车都开得进来,上海、苏州等周边的游客纷纷涌进了尖山村。
从尖山村开始,一条条柏油路将“真金白银”送进了这个小镇,“花果山”名气也开始在周边响起来。
然而,面对丰收,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时候橘子卖到一块钱一斤,还有很多卖不出去!”顾江林无奈道,随着农户纷纷扩大种橘面积,但品种单一、管理粗放,使得黄湾橘子质量参差不齐,柑橘价格很快又跌入了低谷。
然而,就在离尖山村不远的钱江村的冷冰坞,橘子备受游客喜爱。“我们的柑橘品质好、不愁卖,很多人慕名上门求购,年成好的时候一年能进账十多万。”村民俞大伯说。
同样是黄湾橘子,为何境况截然不同?“冷冰坞的橘子是最早一批坚持不抢早的,等熟了再采摘,味道好,销售价格自然就上去了。”被称为黄湾镇果树栽培第一人的朱国华认为,只有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带头,农户们慢慢转变观念,才能让黄湾橘子更甜。
“你们村的橘子好吃是好吃,但团队来也只能分散采摘,没有专业化成片的果园。”游客随口说的一句话,直接暴露了黄湾镇水果产业发展的不足。
痛定思痛,黄湾柑橘开始转型。
黄湾镇先整合分散的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然后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拉长水果采摘季。同时,通过镇里的农技专家和村里的种植能手,为村民免费培训讲课,重点引导村民优化水果结构,教授科学种植技术,从观念和技术上双管齐下破难题。
柑橘品质逐年上升,游客和订单纷至沓来。借此时机,黄湾镇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吹响了“农旅融合”的发展号角,逐步形成了水果采摘、户外运动、休闲度假多点开花的农旅发展格局。据统计,2022年,黄湾镇接待游客人数近百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亿元,其中农业采摘收入达到3200万元。
一个产业的发展提升,还需要内生动力。黄湾镇借助地理优势,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融合现有项目,包括桔子农场、花海、竹林步道等周边项目与柑橘产业园融合,开展研学旅游体验。同时,又利用柑橘打造文化“IP”,注册商标“橘媛媛”“橘园橙光”。
“我们希望,在黄湾镇,橘农不光可以卖橘子,橘叶、橘皮、橘花也可以成为橘农致富门路。”黄湾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黄湾镇将积极推动农村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变,不断推动乡村从主要“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
“外来客”安家延长甜蜜期
这几日,在尖山村31组的“云山一凡”农场里,农场主吴建江悠闲地修剪着葡萄藤:“虽然只试种了半亩,但是销路不错,每颗能卖3.35元!”
吴建江口中一颗卖3元的葡萄就是他今年种植的新葡萄品种——圆叶葡萄。圆叶葡萄个头跟桂圆一样大小,口感神奇。“咬一口,先是一阵软糯甘甜,再是稍酸的滋味,紧接着马上一股清香。”吴建江告诉记者,他是全嘉兴第一个种圆叶葡萄的人。
近段时间,吴建江的农场又有一种高端水果市场的新宠——太秋甜柿已成熟上市。据了解,它被称为“不用炝的脆柿”,无须去涩可以直接食用,单宁含量跟苹果、葡萄、芒果等水果的含量相当,糖度在14%至21%之间。
今年2月,闸口村富农柑橘种植示范园中的无核沃柑也成为当季水果“新贵”。“无核沃柑,全海宁只有我们这里有。有核的沃柑随处可见,无核的沃柑现在很少有规模种植的。”柑橘园农技师傅金戴根颇感自豪地介绍着。
近年来,越来越多少为人知的“神奇水果”在黄湾安了家。这得益于黄湾镇以现代种植思维为指导,推陈出新,培育精品,促生水果品质不断提升。
“此前,虽然黄湾盛产水果,但在如今的市场,传统水果品种的利润正在不断被挤占,因此,需要开拓新空间。”黄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引进新品种,通过“多元”种植,实现四季瓜果飘香。
细数起来,无核沃柑是富农柑橘园上市的第七个柑橘品种了。在富农柑橘园中,当家花旦还要数“红美人”。
据悉,“红美人”作为新品种柑橘,有着许多普通柑橘无法比拟的地方,尤其是鲜艳夺人的色彩和娇嫩多汁的口感,俘获了一大批忠实的顾客。近些年,“红美人”的价格也是节节攀高。以更为饱满的“大果”为例,在销售时节,一般每斤在25元至30元,而普通柑橘行情好的时候也不过每斤一元多。
精品水果种植是水果种植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高附加值,同样的种植面积往往能达到普通品种水果收益的数十倍。“4亩面积无核沃柑预计产量6000斤,个头均匀,三四个一斤,采摘价格每斤10元,市场价每斤8元左右。”金戴根说。
红美人、鸡尾葡萄柚、泰国红宝石青柚、明日见、甘平椪柑……富农柑橘种植示范园有了越来越多的水果品种,就像一个宝藏水果乐园,更将黄湾的柑橘采收期延长至了次年的清明节左右。据了解,闸口村富农柑橘园面积50亩,种植红美人、泰国青柚、葡萄柚等7个当家品种。
目前,黄湾镇已培育东魁杨梅、明日见柑橘、白沙枇杷等数十个优质水果品种,水果销售季可从五月份一直延续到来年二月份。四季果飘香,“水果自由”成为黄湾居民美好生活的“标配”。
“龙头”引领为产业增“甜度”
经过多年探索发展,目前黄湾水果产业已形成以柑橘、杨梅和枇杷种植为主导,葡萄、火龙果等多种水果种植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2022年,黄湾镇以柑橘、杨梅为主的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1.2万亩,总产量1.5万吨,产值1亿余元。按7151户本地户口来算,户均1亩多果园。
小水果如何做成大产业?在黄湾镇凤凰山脚下的科技农业示范园,给出答案: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让基地带动发展,实现分散的农户与规模水果产业的有机衔接。
一座座连栋钢架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温湿度传感器、全自动喷灌机等设备一应俱全。走进这座“农业梦工厂”,没有传统菜园里的泥泞,整个种植区非常干净,几乎看不到灰尘。
“过去因为人多地少、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水果育苗和销售成为制约水果产业发展的短板。”黄湾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设立农创园,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通过对高端果蔬的栽培,引入物联网、数字化种养等项目,为水果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依托与省农科院搭建院企合作新平台,空中白草莓、小番茄立体栽培、马铃薯种业培育、水培蔬菜、花卉直播等项目也纷至沓来。”海宁农开区有关负责人张楚介绍,科技农业示范园共占地300亩,园区致力于打造“拎包入住”式创业创新环境,并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手段实现“互联网+农业”。
据悉,园区启用后,很快吸引来了北京、杭州、嘉兴等地农业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拎包入住,荷兰土豆、白草莓等种植新品种纷纷应运而生。
今年3月,黄湾镇炮台山下绿意盎然,春潮涌动。在农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现场,超亿元项目的光禾智谷研究院项目和海宁市农业科创中心项目落户黄湾镇。这是黄湾以大项目带动,推动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出现的喜人新气象。
本次集中签约项目中投资额最大的是光禾智谷研究院项目,重点建设农业光照联合实验室、高端种子种苗联合实验室、现代农业数字化温室长三角创新中心三大实验室,重点研究LED植物补光技术、种子种苗培育和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等,建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研究院,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提升农业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助推海宁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加速升级。
而在不远处,光禾智谷农业科技园项目正在快马加鞭。该项目建设集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智慧农业园区。项目达产后,每年可产出优质果蔬约700万公斤,优质果蔬种苗约200万株,年产值达 1.5亿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400人。
如今,在黄湾镇,从普通品种栽种到精品水果繁育,从人工务农到数字管理,从各家自己种植到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发展,黄湾这座“花果山”劲吹“甜蜜风”。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