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石。9月1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宣传中心指导,山东、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重庆9省、市党委网信办和税务局联合主办的“解码‘小巨人’——专精特新看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
作为一座“单项冠军之城”,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宁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甬”立潮头,现已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52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它们低调务实、厚积薄发,如身怀绝技的“扫地僧”,为中国制造“扫”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宁波“小巨人”拔节生长的韧性背后,蕴含着建设制造强国的中国力量。
记者深入探访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解开“小巨人”打破行业瓶颈、突破技术壁垒的成功密码,剖析“小巨人”的灵气与匠心,展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和广阔前景。
视频:王嘉彬
走进宁波祢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镇海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汽车后视镜用检测仪器进行反射率测试,当测试器显示合格后,产品便进入装配等环节。
“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压力最大的时候,我感觉连呼吸都在付钱。”回想起只有投入,没有收入的那8年,祢若科技副总经理胡珊珊的眼神,就像两道无限蔓延的光,想要照穿那段幽远的往事。
祢若科技创办于2010年,“大家都说,我们公司是由两个‘傻子’创办的。一个是我父亲胡克银,关了当时效益还不错的炼钢厂去创业;另一个是浙大毕业的曹贞虎博士,宁愿每个月领2500元,也不为每年10万欧元年薪所动。”胡珊珊说,两人经朋友介绍认识,一番深聊后,一拍即合,认定电致变色新材料未来大有可为。
用新材料做什么产品?“要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当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兴起,国内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市场还是空白,他们决定锚定这一细分领域乘势而上。”
“曹博士负责产品研发,我父亲负责资金筹措。”在胡珊珊的记忆中,当时每天一睁开眼,就想着各项支出的钱从哪里来。2014年进入公司后,胡珊珊认为,光靠咬牙坚持下去不行。“经过打听,我了解到镇海区技局力推的一款‘科技贷’适合公司,”最终,祢若科技顺利贷到了4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注入资金活水后,公司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一方面全力攻克电致变色材料及器件核心的技术,一方面为了省钱自主研发生产流水线。
2016年,由祢若科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条智能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生产流水线正式诞生。
“自己研发流水线不容易,但是攻克一个个产品与技术难关才是难中之难。”胡珊珊说,该后视镜融合了光学、化学、石墨原子、软件、电子等多项技术,需要4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成千上万次试验才能成功。比如攻克镜片最关键的变色技术就颇费周折。
顾名思义,智能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变”的关键,应该取决于“前缀”电致变色新材料。
祢若科技的后视镜镜片呈现“玻璃+电致变色新材料+玻璃”的“汉堡包”结构,其中的电致变色新材料厚度仅有0.1毫米。前后均装有光敏电阻。
“不要小瞧了这0.1毫米,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这是在保证性能稳定的同时,用无数次试验摸索出来的厚度。”胡珊珊说,把材料变成产品,他们整整花了10年时间,光是产品上用的胶水,就研发了近4年。
也正是因为这“刚刚好”的0.1毫米,当前后的光差超过1勒克斯(光照单位)时,后视镜立马启动自动变色,让人眼不受环境强光突然刺激,可有效提升行车安全系数。
十年磨一“镜”,祢若科技的坚守,终获回报。产品量产后,顺利进入了一汽、二汽、广汽、北汽、吉利、长安以及俄罗斯纳米等国内外及主机厂供应商。
据介绍,祢若科技智能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的量产,打破了Gentex全球独家垄断30年之久的壁垒,实现国产替代进口。
不过,祢若科技并未止步于此。近年来,企业继续深耕该细分领域,经过不断攻关,掌握并转化量产电致变色新材料及玻璃器件关键核心技术,如今成长为全球该领域屈指可数的创新企业。
目前,公司的专利超过80项,其中20多项是国家发明专利。今年7月,祢若科技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祢若科技可以根据不同尺寸要求,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量身打造个性化产品。今年上半年,祢若科技向市场售出智能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100万套,其中80多万套用在了新能源汽车上,产值已突破1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00%。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今年我们的产值有望攀上2亿元‘高峰’,”胡珊珊说,祢若科技目前还研发出了应用在飞机舷窗、VR、AR等领域的产品。同时,30亩的新厂房即将开建,预计投产后每年可生产500万套镜片。“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未来公司一定会做大做强,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对此,胡珊珊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走进祢若科技的办公区域,很难让人将这家看起来像是小作坊的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联系起来。公司办公区域的外墙看起来有点斑驳,走进大厅,目光所及处无序地摆放着各种东西。“我们公司是不是看起来不像一家公司?”胡珊珊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去生产车间看看吧。”
驱车走进几里外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场景,生产车间干净整洁,工作人员穿着统一的蓝色工作服忙碌着。无尘车间内,工作人员全副武装穿着防尘服在工作,整个生产车间充满现代企业蓬勃的朝气。
祢若科技让记者想到了“隐形冠军”,不显山露水,低调朴实,但是聚焦于某一细分市场,专注于一个产品,做好一项服务,坚持不懈,且把一米宽的市场,做到了一百米深。令人欣喜的是,国内这样的企业现在越来越多了。
当代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经济的竞争,而经济竞争的背后,企业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做精、做强、做特、做专,真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才能助力国家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