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环城公园,妈妈小时候就经常在这里玩。”10月2日,合肥环城公园西山景区内,市民刘女士给7岁的女儿介绍起环城公园的故事。
建成于1987年的环城公园,
陪伴着合肥市民走过了36个年头。
作为一座老牌公园,
环城公园闹中取静,
林荫茂密,被称作“翡翠项链”,
是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随着近年来的持续升级,
环城公园也越来越美。
“合肥环城公园这条‘翡翠项链’的雏形,初现于1952年冬至1953年春。”合肥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我市通过清理原城墙墙基疏松的城土,开辟环城马路,马路两侧广植刺槐、白杨等多种树木,形成了环城林带。
1979年,我市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一核三翼、风扇布局、绿环绕城、田园楔入”的经典格局。其中,“绿环绕城”即老城区轴心上的环带——环城公园“翡翠项链”。
1984年,环城公园开始全面建设。1987年,环城公园初步建成。
环城公园全长8.7公里,面积137.6公顷,分为六大景区:环东景区、环北景区、环西景区、西山景区、银河景区、包河景区。环城公园以环为纽带将与之毗邻的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稻香楼、包公园四块绿地串连起来,被人们誉为“一串镶着数颗明珠的翡翠项链”,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国家重点公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环城公园不设围墙,把公园景色搬上街头,周边市民可以便捷地到达不同景区,形成了“园中有城,城中有园,城园交融”的独特园林景观风貌。据悉,这一城园一体风貌,当时在全国都十分罕见。
为了让这串“翡翠项链”能长期熠熠生辉,《合肥环城公园环境管理办法》于1987年12月20日经安徽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正式批准,于1988年3月1日施行。为单个公园专项立法,当时在全国尚属首次。管理办法最核心的内容是明确了公园绿线范围为保护区,两侧各自向外延伸50米为控制区,在法律层面上保证了公园绿地不被侵占,环境不受污染。
环城公园的建成,为合肥市1992年获评首批国家园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10月2日,记者在包公园看到,这里的秋意引无数游人游赏。公园管理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包公园是环城公园上一个重要的板块,是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包公园为城市中心提供的远不止绿意,更展现了城市的人文气质。今年以来,公园管理方又对公园管理和景观进行了优化,以期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每天都会来公园走一走,和老朋友交流交流。”家住环城公园西山景区附近的市民黄先生说,环城公园树木很多,冬暖夏凉,是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蜀山区园林绿化管理处公园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对西山景区的雕塑和亭廊榭都进行了提升,并进一步梳理了绿化层次,形成疏密有致的园林景观。此外,西山景区还新增水景,种上了睡莲等水生植物,还有小瀑布等。
和包公园、西山景区一样,环城公园的其他景区也有相应提升。我市积极推进老牌公园提升改造,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居民在身边感受“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