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青瓷遇上“草木灰” 原来这么美!

    潮新闻 共享联盟(丽水) 李胜2023-10-03 22:06全网传播量4036
    00:00
    00:00

    从商代原始瓷器出现时,人们就开始用草木灰制釉,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这项传统工艺处在濒临失传的状态。值得庆幸的是,在龙泉有一位坚持用“柴烧”传统技艺制作青瓷的青年手工匠人。

    640.jpeg

    “要先从壶身开始,再拉一个壶盖,然后就是做配件,先做壶嘴、球网、把手,这就是一个工序。”作为一名90后,杨涛毕业于福建省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大学里他开始研习古法烧制技艺——落灰柴烧。

    初次制瓷,杨涛便觉得这种烧成的器物自然、古朴。2019年,他开始建窑烧制。可第一次尝试,并没有成功。

    640 (1).jpeg

    “柴烧工艺它玩的就是一种不确定因素,有可能会烧得很好,也有可能就是全部覆灭。就之前有过一窑,整窑有100多把壶,烧成之后才有五把壶算好的。”杨涛向记者介绍,柴烧的瓷器需经入窑-升温-恒温-降温-出窑的步骤,入窑烧制到出窑全过程最少需要10天的时间。

    柴窑里用干松树作为燃料,草木灰在高溫之下,与泥坯中粘土的化学元素融合产生反应,从而在器物表面形成灰釉。

    640 (3).jpeg

    “这是较典型的一把,效果比较丰富的,像这一块黄色区域,它就是落灰比较重的一块,然后绿色的这一块,它就是因为高温烧过之后,窑板下面的窑汗滴落下来,形成了窑汗的感觉,然后像这一块就偏黑色的就是背和面灰落得比较少的,落灰效果不会那么强烈一点。”杨涛说道。

    经过一次次不断地尝试,现在杨涛的成品率达到了60%。柴烧出来的瓷器在成色度、外观造型等方面差异化明显很大,犹如“钧瓷无双”的质感。

    “柴烧技艺自古就有,无论是青釉还是落灰成釉,我会不断地去追求与探索,并将自然之美与生活方式融入创作中,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杨涛说,未来将继续探究“柴烧”的奥秘,让“柴烧”技艺延续、传承、推广。

    “转载请注明出处”